天天看點

專家:挖掘大資料應用潛力推動經濟轉型

2015年8月31日,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大資料發展的行動綱要》,意味着促進大資料發展正式更新為國家行動方略。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大資料》作者塗子沛認為,今天的網際網路是沉澱資料的基礎設施,資料已成為這個時代前所未有的創新資源。大資料正給中國帶來新機遇,使得‘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成為可能。資料不僅僅是黃金礦藏,更是我們未來建設智能社會的土壤。

清華大學資料科學研究院執行副院長韓亦舜表示,大資料的核心價值在于總結過去,優化現在,預測未來。他講到,近年來,諸如零售業、旅遊業、新聞出版産業、金融服務業等産業發生了很多改變。結合大資料,可以讓我們把事務看得更清楚、更明白,把今後工作方向預測得更準,把現在優化得更好。

不過,我國的大資料市場發展還處于初始階段,存在一些難題。清華大學教授楊斌認為,無法盈利成為大資料産業化發展的瓶頸。大資料已在我們身邊,但分布不均。在多數行業,大量的資料仍因缺乏可營運的商業模式而“沉睡”。“隻要充分利用大資料産生的力量,未來可以幫助中國産業實作彎道超車。”

北京天堯資訊技術有限公司首席資料官郭海明認為,資料資産逐漸成為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産,特别是在金融企業中,資料将成為企業精細化營運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血液,資料驅動決策将是大勢所趨。現在,很多金融機構掌握着大量資料,但不知道怎麼用,缺乏對資料的整合、分析。“要知道,資料本身并不會産生價值,隻有有效利用資料,将大資料應用到業務中去,才能發揮最大價值。以消費金融為例,國家近兩年出台了很多扶持消費金融發展的政策,但是消費金融發放的貸款基本上是無擔保、無抵押的,壞賬的催收難度系數很大,隻有在大資料分析信用風險模型的基礎上,精準刻畫違約客戶的特征,把信用風險降到最低,消費金融的盈利模式才會逐漸清晰。通過大資料挖掘技術不僅可以更深層次地了解使用者的消費行為,還能促使網際網路消費金融信用評估體系的不斷完善。”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