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信營運商x86伺服器定制政策

近幾年,伴随雲計算、大資料、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技術從概念到實踐,業務、使用者資料海量式爆發增長,作為承載這些業務發展的伺服器行業也面臨巨大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大幅提升了市場空間,尤其是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動則數萬台伺服器節點的采購和部署量,推動着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然而,伺服器經過多年的發展,核心部件技術發展相對成熟,且基本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市場格局,伺服器oem、odm廠商之間難以形成明顯的技術門檻,尤其是以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為代表的定制化伺服器越來越普及,中小網際網路公司、電信營運商也開始走“拿來主義”之路,參考引入定制化伺服器。

定制化伺服器,是相對通用型伺服器而言,是一種針對特定的、具體的應用場景設計的伺服器系統,以削弱通用性為代價,主要通過全局優化、簡化功能、精簡部件、內建晶片等方式實作tco的降低,能夠大幅提升特定應用場景下的性能價格比。

伺服器定制單元逐漸放大

早期的伺服器定制,由于伺服器的硬體規格和優化都掌握在伺服器廠商手裡,使用者隻能在廠商提供的裝置中進行具體配置的增減選擇,不可避免地采購了一些不需要的配件,成本較高且靈活性也受到很大限制。當使用者的采購規模增長到一定程度時,在成本驅動下很多伺服器采購大戶的技術團隊開始研究自主定制,在伺服器廠商的配合下完成量産。比較常見的機架式伺服器定制,從針對具體應用的定制化機型開始,如高網絡io的接入伺服器、提供大量存儲容量的多硬碟存儲型伺服器等,逐漸到“多節點伺服器”,如2u4節點,即在一個2u的機箱内設定4個伺服器節點,并且共享電源、風扇等功能元件,通過這些元件的整合共享來提升能耗效率并降低成本。随着晶片技術的發展,目前單機定制化伺服器也開始朝着通用晶片和專用晶片相結合的定制方向發展,例如在圖像處理、視訊轉碼、遊戲3d渲染等領域,使用通用x86 cpu、gpu、fpga等晶片技術的結合。

随着伺服器部署規模從數百台上升到數千台,甚至數萬台,伺服器的傳遞效率和運維管理成了伺服器大戶面臨的新挑戰,其中以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為代表。一方面,大量伺服器的運輸、上架、布線、上電給傳遞效率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難以滿足快速發展中的業務擴容需求;另一方面,具體比對業務的伺服器機型種類不斷增多,導緻采購規模因分散而無法展現明顯的成本優勢,同時也給運維管理部門帶來管理的複雜性,如部件的備件、機型管理和配置設定等。是以,大規模部署的伺服器定制化方向開始進行調整,國内外大型網際網路廠商開始了“整機櫃伺服器”定制。如騰訊、百度、阿裡等在2011年啟動的“天蠍計劃”,提出了“集中供電、集中散熱、集中管理”的設計理念,并已聯合中國電信定制釋出了“天蠍2.0”規範,現已基于該規範部署了數千台整機櫃進行規模化營運。

從單機伺服器到整機櫃伺服器,定制化的單元有了極大的發展,然而仍難以滿足大型網際網路企業的it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業界開始了“子產品化資料中心”定制化研究。子產品化資料中心主要是以谷歌、雅虎、騰訊等國内外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為代表,基于網際網路企業自身的資料中心、伺服器、網絡、業務app等技術架構,有相應的架構優化和适應未來技術架構的配置,如騰訊的“微子產品”、百度的“預制子產品化資料中心”等。

電信營運商伺服器定制化政策

從國内外網際網路企業的定制化伺服器發展路線來看,伺服器定制單元的放大伴随着伺服器規模的增大。而對于電信營運商而言,雖然在雲計算、大資料等新技術推動下it基礎資源需求有了一定的增長,但伺服器的采購規模暫未有很大的變化,大多在數千台到上萬台之間,且分散在全國各地,集中部署的伺服器節點規模非常有限,是以在伺服器定制化方面短期内應堅持借力,走“拿來主義”之路,并逐漸探索“抱團取暖”,走團購路線;從長期來看,應積極跟進定制化技術發展,做好技術積累和創新研究,逐漸建立供應鍊和伺服器廠商合作夥伴關系。

首先,應積極進行x86定制化伺服器的技術研究、試驗和應用,在雲計算資源池建設等新技術應用、需求相對明确且可借鑒案例較多的場景下,以降低tco為出發點,統籌考慮idc基建适配和後向相容,選擇最佳定制化方案,逐漸提升x86伺服器定制化部署比例。一方面可以參考大型網際網路廠商的伺服器配置模型,結合自身的特點進行淺度定制,但也不能純粹依靠“拿來即用”,仍需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選擇。

其次,堅持有效益規模化發展,把握行業合作機會,借助開放資料中心委員會(前身是“天蠍項目”)、資料中心聯盟it裝置工作組等行業組織平台,聚焦需求共同定制。如電信營運商、中小網際網路企業、金融企業等伺服器采購規模不是超大的團體,可以通過合作定制的方式來分攤研發和定制成本,通過提升采購規模來獲得更好的價格。開放資料中心委員會下的多節點工作組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通過聚焦計算型和存儲型兩種配置,廣泛征求同行需求并修訂更新,共同完成有規模效益的伺服器定制化。

最後,應為規模化營運做好技術積累并逐漸建立合作供應鍊。在ict産業融合背景下,電信營運商大多提出了網際網路化轉型或者提供雲基礎設施服務等發展方向,未來可能成為it需求大戶。是以要未雨綢缪,充分借鑒大型網際網路企業在定制化方面的經驗,探索自主創新的發展之路。對于提供資料中心租賃服務的電信營運商而言,還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直接為大客戶提供定制化服務,如在建立機房内使用整機櫃伺服器、建設子產品化資料中心等,既可以提升資料中心服務的價值,同時還可以積累自身的定制化技術能力。

電信營運商伺服器定制方法

對電信營運商而言,在目前伺服器采購部署規模不大的情況下,大多采用淺度定制方法,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是精簡部件。在伺服器定制中,應針對不同業務對資源的不同需求和特點、可靠性要求等,對cpu、記憶體、硬碟和網絡等進行有針對性的配置,避免部分資源出現瓶頸或明顯過度配置的情況。可以根據資源需求配置,選擇能滿足需求的最低成本的部件,并基于市場的供應情況,核算零部件的生産成本及在伺服器生命周期的能耗、運維成本,包括cpu的個數、核數及主頻、記憶體的大小和速度,硬碟的轉速、容量和個數,網絡擴充卡的類型、規格和數量等。此外,可根據資源需求、能耗要求采用定制的電源,以提高電源轉換效率及降低生産成本。

二是晶片內建。主要是指将功能晶片闆載化,通常可以降低生産成本、節省擴充資源。通過将功能卡進行闆載化,可以節約系統擴充資源,不占用獨立的pci/pcie插槽或usb接口等。此外,還能有效節省機箱空間,闆載晶片所占用的機箱空間遠小于功能闆卡,尤其是在全高闆卡的應用場景下更展現出明顯的空間優勢,還能提高系統性能,因為在主機闆研發設計中能預先考慮,實作良好的相容性和穩定性。但內建晶片一旦發生故障需要更換時,可能需要更換整個主機闆,是以采用該定制方法時,需充分評估可維護性和成本,并預留足夠的擴充接口以便采用獨立闆卡代替故障晶片。

三是共享元件。基于資源需求,在多伺服器需求場景下,應盡量考慮在伺服器定制中使用共享元件,如多個伺服器節點使用一個機箱架構,共享風扇、電源等基礎元件,以降低能耗,提高管理效率和伺服器密度。

四是接口整合。針對特定的資源需求,可以對所需的usb口、vga口等外置接口進行內建整合,提供一個內建接口,且對多台伺服器可考慮差額配置轉換器(如“辮子”接口),在進行部署、維護時才連接配接。

五是軟體定制。針對特定的管理和運維需求,應考慮支援對伺服器節點或共享架構下的伺服器管理軟體進行定制,如對bios和bmc的定制等。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方法如機箱定制,交、直流供電模式方案等。電信營運商可根據不同的定制程度和定制類型,綜合使用以上定制方法,最終形成滿足業務需求、高成本效益的定制化伺服器。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