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虹軟體與服務中心總經理劉東:大資料在制造企業的應用

目前,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雲計算等新it技術飛速發展,“網際網路+”與“中國制造2025”等一方面催生各種各樣的創新經濟和商業模式,另一方面正在促進新it技術與制造、金融、能源等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全球範圍内,新it正在掀起全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浪潮。為了共同探讨新it與傳統企業融合的價值,分享各行業資訊化和數字化轉型的經驗和成果,11月18日,由企業網d1net和中國企業級html5産業聯盟主辦、四川cio俱樂部和成都企業資訊化促進會協辦的2016成都cio秋季沙龍于成都成功舉辦。

以下是長虹軟體與服務中心總經理劉東在2016成都cio沙龍上的演講,題目是:《大資料在制造企業的應用》,由企業網d1net編輯整理。

長虹軟體與服務中心總經理劉東:大資料在制造企業的應用

上圖為:長虹軟體與服務中心總經理 劉東

劉東:大家好!我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夠讓大家認識到大資料對制造企業是有幫助的。

先看看長虹的背景,長虹創始于1958年,公司前身國營長虹機器廠是我國“一五”期間癿156項重點工程之一,是當時國内唯一的機載火控雷達生産基地。從軍工立業、彩電關業,到資訊電子的多元拓展,已成為集軍工、消費電子、核心器件研發與制造為一體的綜合型跨國企業集團,并正向具有全球競争力的資訊家電内容與服務提供商挺進。長虹是中國電子百強第6位,中國制造業第64位,四川百強企業第1位。

長虹在2013年10月15日提出新的方針戰略,稱之為“三坐标戰略”,原點是我們的強項,個人終端。x的方向,我們開始倡導終端的智能化,早些年的終端不聯網,後來慢慢出現了網際網路電視,2009年出現了智能電視,基本上都是聯網的,在這方面我們創造了終端智能化,一方面是讓終端上網,另外一方面是倡導傳感器接口、傳感器網絡。在這個方向可以看到黑白電視智能化,新興的智能終端。y方向的網絡化,重點是打造雲平台、大資料。z軸方向,長虹認為我們從個人終端出去,進入到使用者+的出口,從這個視角去看,是智慧家庭,再往上可能是智慧社群,智慧城市,是以長虹在2015年4月份開始陸續成立了一些智慧公司,基本上注冊資本是2個級别,一個是5000萬,一個一個億,實行新的公司持股制度,去年成立的這些智慧企業分别為智慧社群、智慧醫療、智慧娛樂、智慧教育等等。

再談一下總體的構架,我們有4家上市公司,第一是四川長虹,a股上市。另外兩家内部名稱叫做家用電視産業集團,華意壓縮是2006年長虹通過競标控股的壓縮機企業。去年的壓縮機産量是3380萬,全球第一名。第二家合肥美菱是2007年通過競标控股的另外一個白電企業。第四個佳華控股,是在香港上市的一家公司。另外我們最大的是多媒體産業集團,是生産電視、銷售電視這樣一個産業集團。除此之外還有甯波電視産業集團,數字營銷産業集團,這是2014年和軟體中心一起成立的。一個是軟體團隊作為工具,另外一個是把長虹的線上業務拉到線下的支撐戰略落地的團隊。另外一個軍工産業集團,也是長虹這些年在四川通過擴張兼并成立起來的一個産業單元,應該是在四川最大的軍工企業。

國内的布局,主要的研發中心成都、綿陽、北京、深圳、合肥等等。海外布局大概有美國西班牙結合三個海外研發中心,4個國家級技術中心,還有很多國家投資建廠等等。以上基本上是長虹的一個解剖。

長虹釋出物聯營運支撐平台

我是2012年左右開始接觸資訊化或者大資料的,早些年從erp到crm再到web、大資料,可以看到企業資訊化基本上是企業的産供銷、采購、生産、制造等等,到了智能終端之後,凡是和終端使用者相關的這些業務都源源不斷地産生了資料。很典型的拿電商來講,以前認為資料或者資料跟蹤往往就是使用者點下送出、成功支付那個環節,那叫做交易環節,但是到了近幾年大家越來越關心使用者的心理,關心為什麼使用者會買這個産品,或者使用者為什麼不會買這個産品,這些資料跟蹤對我們的商業是有作用的,認真分析,有可能對産業帶來很大的提升。

長虹在今年3月30号,按行業慣例有一個釋出會,往年是按照終端來釋出的,2016年釋出的是up,united platforms ,長虹物聯營運支撐平台。正是因為長虹這些年的多元化和雲化,當各自的數字化系統都建立起來之後,怎麼樣協同,是以我們提出來的是融合平台的理念。同時,也是希望融合平台上面的使用者和資料能夠沉澱,是以整個釋出會和往年不一樣,說明了長虹在這方面的決心。

up平台的重點是能力中心,實際上是平台層,分了4層,像最基礎的支撐業務的使用者中心、資料中心、支撐業務營銷中心等等。釋出會之後,4月份開始重點打造up平台,實際上是一方面支撐業務,另外一方面在這個平台上不斷的彙集使用者。我們的資料團隊,2009年從企業資訊化起步,2013年和ibm一起在綿陽成立了綿陽科技城大資料技術有限公司,我是公司的負責人,到現在差不多110人,分為資料産品組、資料營運組、基礎架構組、資料管理組、資料應用組、資料算法組和資料測試組等7個技術分組,綿陽和成都都有團隊。

長虹的大資料平台的架構不多贅述,我們最初用的操作版本是1.0.4版本,現在用的2.6,包括自動化部署和自動化管理等等,現在應該是比較新穎的版本了。稍微闡述一下它的技術優勢。

首先是資料探頭,界面可配置化,通過簡單配置即可接入采集。獨創的采集技術性能單機能大于20000+qps,能夠應對現在推薦的pb量級的資料。其他還有智能抓取技術,能批量、高效、不間斷的抓取網際網路資料等等。

大資料在制造行業的應用

大資料在制造企業到底能産生哪些作用?第一個是pdp制造。比如pdp的良品率,當時就一直上不去,大家就猜測可能是因為溫度的問題,但是通過一個資料系統,一萬多個參數,每天實際的量,每月3到5億的資訊,最後經過大概兩個階段的分析之後,發現pdp良品率的最大因素不是溫度而是濕度,pdp生産線的良品率提升了3個百分點,大概一年為公司節省的成本為2100萬左右。

另外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收視率統計,我們大概能夠有效采集的樣本是300多萬的終端,可以看出同一時間不同的地點收看某一電視欄目的比率問題,我們拿到這些資料幹什麼?我們的資料分析和查詢現在的速度是一集的資料響應做到1.08秒,現在的各大衛視節目除了像羊羊羊短廣告一秒鐘沒法抓以外,其他的廣告,一般的廣告的規格有3秒、5秒,在網上有7、8秒,隻要大于一秒全部可以實時抓取,這樣就能讓廣告商精準的知道這個廣告的投放到底有沒有效。包括電視劇集的精彩程度,有沒有熱點等等,這些都是可以用收視率統計應用來分析和提升的。

此外,我們在2014年10月,根據聯網終端分析完了之後有6萬多有效的樣本,做了半個月的資料采集和分析,對智能電視的輸入端做了一個統計分析。我們發現,chiq高端使用者用hdmi接口的數量最大,傳統cvbs和atv接口需求量仍然很大,vga 、ypbpr使用占比很少,我們建議裁剪。

其實我在想up平台能夠支撐的東西是什麼,使用者中心,支付中心等等,這是使用者或者一些新企業必須要用的,我們也能夠通過一些收集使用者的行為資料,給使用者畫出一個畫像來,比如在某個城市喜歡看什麼,甚至可能使用什麼終端看的,慢慢可以分析出他的消費水準甚至性别等等。另外,供應鍊評級,也算一個在金融方向的應用等等。

長虹現在通過财務共享、财務管理的一些案例,在強調xbrl,叫做可拓展商業報告語言,與資料中心的結合,基于xbrl-gl全球賬簿分類标準,以業務資料标準進行名額體系,報表體系的咨詢規劃。同時,“數出一門,資源共享”,結合未來的資料管理平台,保持移動bi的生命力,保證資料準确性與及時性。最近剛剛在新加坡開了一個xbrl的會議都是比較推崇長虹從一個生産系統推出的資料标準,他們是相當支援的。

最後,我們把資料标準運用好,用在長虹的财務雲、稅務雲,近期财務雲、稅務雲、金融雲得到了雲計算廠商的大力支援,另外很多社會資本也在積極參與,以上基本上就是我們長虹作為制造企業的大資料應用,我的演講就到這,謝謝!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