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穿越億萬年遇見你 中華第一龍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在浩瀚的地球生命史中,恐龍曾經是地球的霸主。在咱們雲南,早在2億年前,就有了恐龍生活的痕迹。

穿越億萬年遇見你 中華第一龍

1938年,中國恐龍研究之父楊鐘健先生在祿豐盆地發掘出了中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标本"許氏祿豐龍",從此楚雄祿豐成為聞名世界的恐龍之鄉化石之倉。

1938年冬天,古生物學家在當地村民家中發現了一種特殊的油燈,底座是用脊椎骨化石制作而成,村民們把它叫做龍骨油燈。根據村民的線索,古生物學家來到發現"龍骨"的地方,找到了大量的恐龍化石。

祿豐市恐龍化石保護研究中心主任 王濤:“他們發現的一個是許氏祿豐龍,另外一個是巨型祿豐龍,還找到了一些零散的化石。”

在那個年代,中國人對于"龍"的概念,還停留在神話圖騰中。楊鐘健等古生物研究者能在中國的土地上,找到億萬年前完整的恐龍化石,有着劃時代的重要意義。楊鐘健先生将1938年采集到的儲存最為完整的一具恐龍,命名為許氏祿豐龍。

穿越億萬年遇見你 中華第一龍

要知道,同一個體的恐龍化石完整度達到50%就已經實屬不易了,而這具在1941年被命名問世的許氏祿豐龍,骨架完整度達90%以上,許氏祿豐龍是中國人自主發現、發掘、研究并裝架展出的第一條恐龍。是以,許氏祿豐龍也被譽為中華第一龍。

穿越億萬年遇見你 中華第一龍

楊鐘健先生曾為許氏祿豐龍寫下一首詩:千萬年前一世雄,賜名許氏祿豐龍,種繁甯限兩洲地,運短竟與三疊終,再造尤見峥嵘态,像形應有渾古風,三百骨骼一卷記,付與知音究異同。

千萬年前一世雄,賜名許氏祿豐龍,種繁甯限兩洲地,運短竟與三疊終,再造尤見峥嵘态,像形應有渾古風,三百骨骼一卷記,付與知音究異同。

在恐龍的挖掘現場,同一地區埋藏着侏羅紀早、中、晚期的植食和肉食的恐龍。

祿豐市恐龍化石保護研究中心主任 王濤:“我身後的這些都是來自于同一個體,這個很長的部位是肋骨,基本上有三米長,現在所在的這個位置,據勘探如果全部打開,前幾年專家們估算,大概有幾百條恐龍。”

如此多的恐龍深埋地下,它們見證着一個時代的結束,同時也印證着那個時代種群的繁榮。

1958年,中國郵政總局發行了一套三枚的古生物紀念郵票,許氏祿豐龍成為世界首枚恐龍郵票的主角。畫面上包括許氏祿豐龍的骨架以及生态複原圖,面值8分。

瓜子臉、尖下巴、天鵝頸,外加一雙大長腿。誰能想到,當下流行的"進階臉"竟在祿豐龍的身上展現得淋漓盡緻。

穿越億萬年遇見你 中華第一龍

祿豐市恐龍化石保護研究中心主任 王濤:“在我們的展廳裡展出的恐龍有76條,這76條恐龍中,有小到1米多的盤古盜龍,它很靈巧。許氏祿豐龍這個類型大概6米左右,金山龍這個類型大概就在8米左右,這些形态大小不一的恐龍,在展廳裡面是很有特色的。”

科學家們推測祿豐龍是植食性,而不是肉食性的。看來這些恐龍明星們能夠保持好身材的重要秘訣就是管住嘴。擁有好身材容易遭人嫉妒。祿豐龍最大的威脅來自同一動物群,與它共處一室的肉食性恐龍,中國龍。古生物學家曾經在一具祿豐龍的肋骨上找到了被中國龍的牙齒咬穿的痕迹。看來,雲南這個地方,自億萬年前,就是動物必争之地。

恐龍在整個地球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曾經是地球的霸主。人類曆史對于恐龍曆史來說是如此短暫和微不足道,如果把恐龍的生命史看作一年,那麼人類隻存在五天。化石雖然不會說話,但它卻傳遞出很多地球的秘密。一切都已開始,一切也才開始。

記者:陳璐

攝像:金繼堅 常恩豪

編輯:留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