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推進大資料戰略構築網絡強國 資訊成為嶄新生産要素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其中首次提出實施國家大資料戰略和網絡強國戰略,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和熱議。下一個五年,發展大資料和布局新一代網絡對于我國有什麼意義?我國資訊産業發展将呈現什麼新格局?記者就此專訪了國家資訊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甯家駿。

資訊化附加值不可估量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在國際發展競争日趨激烈和我國發展動力轉換的形勢下,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态大背景下,國家今年提出‘雙創’理念,‘創新’已成為社會和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之一。”甯家駿說,目前,步入資訊社會,發展最重要展現在創新上,創新關鍵依靠知識和資訊的多樣化傳播、加工,資訊化加快了資訊傳播和新知識的發現程序;資訊、資料最終價值都展現在形成的知識和新的生産力,資訊化進而直接影響了生産力和生産要素。

“傳統經濟學認為,勞動力、土地、資本是主要的生産要素。在新時期,生産要素正在發生變化。”甯家駿說,傳統三要素潛力有限: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國家土地資源有限,而資本也不可能憑空而來。

甯家駿認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發掘新的生産要素。資訊化最大的特點就是縮短新知識的創造和接受過程,新知識的誕生推動着創新,大資料、網絡等技術成為創新關鍵,帶來了深層次結構調整的滲透和人思維上的飛越,資訊已成為嶄新的生産要素。資訊化将為傳統的三大生産要素帶來不可限量的附加價值。

關鍵在于深化創新思維

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實施國家大資料戰略,推進資料資源開放共享。“大資料是資訊社會重要資源,近年來我國不斷探索大資料發展新模式,目前技術水準與國際基本同步。”甯家駿認為,實施大資料戰略恰逢其時,是推動工業化和資訊化深度融合,打造産業競争新優勢、搶占未來發展先機“彎道超車”的有效途徑。

大資料推動了政府決策和治理能力。甯家駿坦言,以前,某些地方政府認為某些産業很有發展前景,但忽略了對整個産業布局和當地實際情況的資料分析,造成了不少地區産能過剩。如今政府運用大資料,進行精準決策,“拍腦袋”做決定的時代已經過去。

資料是推動産業創新體系的基本要素,将改變整個社會的創新體系,為創新提供了重要支撐。甯家駿說,将大資料提升到國家戰略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對中國未來發展意義深遠。

“關鍵要加深我們對大資料經濟和産業的了解深度。”甯家駿說,目前,很多地方上司和企業負責人僅把大資料看作資訊服務的一種,認為投産建設大資料中心就是發展大資料。這是對資訊化、大資料的了解不夠深入造成的,盲目跟風建設資料基礎設施容易造成新一輪産能過剩。發展大資料核心是看如何更科學合理應用大資料資源。

資料共享建構網絡強國

甯家駿表示,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網民最多的網絡大國,然而依然面臨網絡基礎設施各地區發展不均衡、傳統産業與網際網路融合度不夠、缺乏資料資源開放共享長效機制、資訊安全方面形勢嚴峻、改革開放深化需要加強等諸多挑戰,以适應資訊生産力的發展。“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明确提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正是契合時代潮流發展的關鍵決策。

甯家駿說,在建設網絡強國過程中,應繼續加強資訊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最重要的基礎;提倡和推進資料開放共享是關鍵,釋放大資料紅利,把它作為生産的重要要素來發展和看待;推動“網際網路+”應用創新,用網際網路思維改造傳統産業,推動創新;加強資訊安全保障,在安全中求發展。

在即将到來的“十三五”時期,我國應進一步提高資訊化水準,推動政府資料資訊公開和共享,建立開放的“陽光政府”。甯家駿說:“資訊惠民,讓更多的人分享到資訊化的紅利,讓老百姓真正從中受益,我們的網絡強國之路并不遙遠。”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