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快遞實名制缺配套政策落實難 資訊安全保障技術仍待提高

媒體報道稱,快遞實名制并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在探訪的9處快遞點中,隻有2處快遞點的快遞員明确要求出示有效證件;而多位快遞員表示,普通物品寄送無須出示身份證件。

針對這一情況,記者對順豐、中通、申通、韻達等國内主流快遞企業進行了體驗,結果發現,快遞實名制并沒有得到很好執行,大多數快遞員對快遞人的身份幾乎不作确認,偶爾也有少數快遞員詢問寄的是什麼物品,但也沒采取任何驗證措施。

快遞實名制由來已久。早在去年10月底,國家郵政局就曾要求“即日起執行”實名收寄件,但從具體實施情況來看,效果并不理想。各地執行寬嚴不一,不少快遞員在實際攬收快件時并未嚴格執行寄件實名登記。

今年2月,國家郵政局正式釋出了《快遞安全生産操作規範》。《規範》中提出,收寄快件時,快遞業務員應按照《快遞服務》國家标準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和郵政管理部門的規定,提示寄件人如實申報所寄物品,并根據申報内容對交寄的物品、包裝物、填充物等進行實物驗視,快遞企業必須對快遞運單資訊進行核對。接單時,快遞業務員應提前告知寄件人相關要求,寄件人拒不配合的,快遞業務員應拒絕收寄。

而從6月1日起,更加嚴格和全面的快遞實名制規範正式實施,這意味着快寄包裹必須出示本人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快遞單得實名,包裹必須先通過快遞員檢查驗視。

為什麼要快遞實名制?近年來我國快遞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收寄和驗視環節存在的一些“漏洞”也給不法分子運送包括毒品在内的違禁品提供了可乘之機。據了解,2014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到140億件,躍居世界第一,而其中,大量快遞并非通過實名收發貨物。

快遞實名制的好處顯而易見:一是實名登記可以淨化物流市場,防止假冒僞劣、違規違禁商品進入市場,有利于維護消費者的權益,保障公共安全;二是有利于增加商業誠信體系的建設,打擊不法商販,維護生産商、經銷商的利益,促進電子商務市場交易活動健康有序發展。

然而,從相關媒體的相關報道和記者的親身體驗來看,已推行7個月的快遞實名制落實情況仍不盡如人意。

至于其中的原因,中國快遞協會原副秘書長、永驿物聯智庫資深專家邵鐘林表示,由于配套政策等并不完善,快遞實名制落實困難重重。

據邵鐘林介紹,無論是客戶還是快遞公司,目前對實名制均不積極,甚至有抵觸情緒,一些行業從業人員素質還不是很高,相關配套政策也還未建立,“政策落實的銜接仍需過程”。他表示,快遞實名制還需要制定規範、人員調整、相關教育訓練等系列配套工作。

快遞行業專家徐勇也認為,目前推行快遞實名制仍有難度,可操作性不強。“配套法律法規不完整,消費者對出示證件後資訊的安全性仍存疑問”。他表示,對于快遞實名制,消費者并不質疑其初衷,而是憂心陷入新的安全困境——快遞實名制推行後,寄快遞要登記姓名、身份證号、手機号等資訊,“萬一洩露出去,被不法分子利用怎麼辦”。

而對企業來說,快遞實名制則無疑增加了其營運成本。韻達快運公共事務部總監郭鵬程表示,現階段快遞市場仍然是求大于供,也就是說,快遞企業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與此同時,競争激烈的快遞市場中企業同質化現象嚴重,這也導緻了快遞服務的低價低質,甚至有些企業特别是加盟制快遞企業的加盟公司僅僅是為了生存在努力。是以,從節省成本的角度出發,對快遞實名制也就睜一隻眼閉一眼。

徐勇認為,如果一家公司按照規範操作,被使用者拒絕後,可能就會失去市場佔有率。“一旦消費者拒絕實名,快遞公司也沒有有效方式”。另外,目前快遞行業針對不實名制的處罰措施并不明确,違規成本遠遠低于執行“實名制”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導緻實名制落實困難。

那麼,怎樣才能有效推行快遞實名制?業界人士表示,在保持快遞便民、利民屬性的同時,給快遞加一把“安全鎖”,有助于風險防範和信用管理。比如,快遞實名制不應以公開寄件人身份資訊為前提,而快遞公司也可以采用身份證拍照識别技術等更加先進的證件識别系統來保證個人資訊安全。另外,隻有不斷完善配套措施和支援系統,例如對儲存期滿的運單集中銷毀、在快遞企業設定安全員和安全委員會、提高快遞員違法犯罪的成本等,快遞實名制才會更具有可操作性,更容易落地。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