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各路資本圍繞大資料的争奪與征戰才剛剛開始

核心提示|6月3日淩晨,一場“阿裡撞順豐”量級的對掐事件,被國家郵政局出手平抑。當事雙方均确認,于當日12時起,重新恢複業務合作和資料傳輸。

“曆時34個小時、各路人物出鏡、各色奇聞橫飛”,這場寡頭之戰着實讓觀衆看足了狗血劇情,同時,也對國内經濟界進行了一次大科普:大資料已是當今經濟市場的新能源,寡頭博弈的背後是赤裸裸的能源之争。

1

國家郵政局出手,阿裡、順豐之争平息

“淘寶又能正常使用順豐發貨了”,6月5日,鄭州的淘寶賣家張先生松了口氣。

6月1日,因淘寶網突然剔除了順豐快遞的選項以及客戶無法在該網查詢到順豐物流的動态資訊,使其在上個周末都疲于應付客戶的各種追問。

彼時,網絡上關于“阿裡與順豐對掐”事件爆點不斷、高潮頻現,成了國内觀衆在上周末的重要談資。

6月1日,“中國第一大網企pk中國第一大快遞公司”突發上映,主演雙方戲份充足。

大部分觀衆關注到事件開場,即是當日下午菜鳥(阿裡巴巴旗下物流平台)在官方微網誌上釋出長聲明。其核心之意是:5月31日晚6點,該公司接到了順豐暫停其物流資料接口的告知。6月1日,順豐關閉了整個淘寶平台物流資訊的回傳,導緻部分商家與消費者資訊混亂,可能會造成商家與消費者損失。此事發生前,為了保護消費者隐私、電話資訊安全,菜鳥加強對海淘、快遞櫃等物流資料的多重交叉驗證,但順豐以及豐巢等出于各種原因并不配合。為避免物流資料缺失給商家和消費者造成損失,緊急建議商家暫停使用順豐發貨。

一語概括,“為客戶資訊安全”,阿裡要求順豐旗下豐巢完成物流資料上傳,順豐不幹、要撤,阿裡不得不做出決定,“不‘玩’拉倒”。

順豐對此回應相當強硬。其稱,“菜鳥5月份基于自身商業利益出發,要求豐巢提供與其無關的客戶隐私資料,豐巢本着‘客戶第一’的原則拒絕了這一要求。菜鳥單方面于6月1日0點切斷豐巢資訊接口,此外,阿裡系平台已将順豐從物流選項中剔除,菜鳥同時封殺第三方平台接口”。

至此,兩個本着“客戶利益第一”的國内行業寡頭,就這麼不明不白掐起來了。雙方向使用者展現出的這番“舍我其誰”的霸氣,與前些年震驚全國的“3(360)q(騰訊)大戰”神似。

一戰不分輸赢,二戰即來。6月2日,阿裡與順豐的“口水戰”進一步更新。

菜鳥方指責順豐惡意放大問題,并稱,該公司與順豐關于快遞櫃的合同已經于2017年3月到期,(關閉順豐)是“完全正常的商業行為”。順豐則回敬,“該公司做事有一貫的原則和立場,不能建立在公平、公正、合理、共赢上的合作,我們隻能說no。”

而事實上,這場寡頭對戰的大戲不僅主角強大,配角演員陣容強大、劇情跌宕、高潮緊密,才堪稱“中國之最”。

最高潮部分的劇情,莫過于京東創始人劉強東、網易創始人丁磊、美團副總裁王慧文親自出鏡,力挺順豐ceo王衛,甚至直接抛出了“擴大合作”的邀約。蘇甯、易果生鮮、ems、國通快遞等公司,則為阿裡“站隊”。不過,圓通、申通、韻達、中通、百世等“通達系”快遞公司,無一例外婉拒媒體的采訪。

寡頭之争趨向陣營之戰,後果卻是上萬個包裹寄出後,卻沒有物流資訊跟蹤。阿裡不認可順豐的資訊,不接受确認收貨,否則視為賣家刷單;而順豐又不肯提供資料。即如前文提及鄭州淘寶賣家張先生的遭遇,他成了這場對峙的“炮灰”。

6月2日,由于該事件進一步更新,涉及商業市場人數、投訴量衆多,國家郵政局果斷出手,強制調停。

2

個人資料成寡頭互撕籌碼?資料戰的背後是“可燃冰”之争

“阿裡pk順豐”,顯現的是兩者在客戶資料資訊控制權的深度較量。

這并非中國大資料之戰的第一次。此前,公衆印象較深的事件,即是4年以來的春節,支付寶與微信都會有“紅包大戰”。紅包的背後,即是兩家第三方支付寡頭在争奪更多使用者的個人金融資訊,比如“綁卡”。

但此次無疑是最不顧一切的一次。為了“分享大資料”那點事兒,谷歌和蘋果、百度與寶馬都沒鬧得滿城風雨,唯獨阿裡與順豐一言不合就動手,直至驚動了國家級“裁判”。

那麼,使用者大資料都包括了什麼,價值何以展現?

簡單地說,使用者大資料資訊包括人一生中的方方面面。包括人名、地點、位置、行為特征、各方面愛好等,它們被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公司或機構掌握。不同的是,這些公司與機構掌

控個人大資料資訊中的結構、内容、可利用品質截然不同,并有不同的駕馭能力。

以沃爾瑪與京東為例,實體商家能通過銷售大資料,對周邊三公裡内消費者的“多數人需求”給予相對精準捕捉,以此不斷優化商品陳列,迎合區域消費者喜好。而電商,則是掌握着消費者網購的種種行迹,使用者第一次購買醬油什麼價位、什麼品牌、多少量、重購周期等。通過不斷優化使用者的個人資料,能在使用者下次購買醬油前期通過電腦、手機、短信推送廣告。

再看時下最火的共享單車,“一進制騎一天”的收費價格,尚不抵修車、丢車、硬體、财務等營運成本。但是,如此多的創始人、資本甘當“活雷鋒”,要的就是大資料,即為發現使用者在騎車需求之外的可消費機會。比如,把減肥藥賣給肥胖的騎車使用者。

綜上來看,大資料的駕馭力,不僅展現了網際網路時代企業的适應度與發展力,更成為了一種戰略性資源,甚被稱為“可燃冰”級的新能源。

“過去的發展是基于石油和煤,未來的技術發展基于新能源,那就是資料。”這是今年4月,馬雲在鄭州舉行的2017中國綠公司年會上再一次談到對未來30年技術和商業趨勢的判斷。其中,大資料資源即被其列入新能源的概念範疇内。

另在近日,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提到ai(人工智能)時代的資料與算法之争時,也将資料和算法比作網際網路時代的“煤和蒸汽機”。

“未來一切生意都是資料的生意,資料将成為主要的資源。”河南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張蘇豐說,從淺層次看,有了大資料,商家就可以知道什麼位置的人群有什麼愛好,就能夠高效率地投放資訊。由深層次看,隻有獲得了足夠數量和次元的大資料,企業的統籌能力才可得到根本性提升,大資料對于未來任何行業的控制權都至關重要。

是以,順豐掌握的國内高端使用者資料是個實打實的“金礦”。阿裡想要擷取順豐的客戶資訊資料,順豐不甘心向阿裡“稱臣”,即是必然。

隻不過,這兩家公司都信誓旦旦地說會保護使用者資料安全,并以此來宣示主權和保護權。但普通百姓作為資料主人,卻隻能幹看着自己的資料成為兩家公司“互撕”的籌碼,不能有任何主張或作為,這很“無奈”。

3

電商巨頭、營運商、上市公司紛紛布局,各路大神掘金“資料山”

大資料既然是網際網路時代的戰略性資源,無疑它将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2017年初,工信部正式印發了《大資料産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全面部署“十三五”時期大資料産業發展工作,加快建設資料強國,為實作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提供強大的産業支撐。

工信部預測資料顯示,到2020年,大資料相關産品和服務業務收入将突破1萬億元,複合年增長率保持在30%左右。

從微觀層面看,阿裡、騰訊遙遙領先,百度正在追趕。就連蘇甯、京東,近兩年都在忙着将“資料産品或服務”完成第三方輸出。

一語概括,賣醬油才能賺幾個錢,但若把消費者買醬油的精準資訊賣給調味品品牌商,這就是大錢。

換一角度看,正因大資料市場涉及領域極為廣袤、縱深,同時,又處于開發初始期,掘金的隊伍就不可能隻有

bat。

中國三大電信營運商即是當下搶眼的隊伍之一。如中國移動,2016年提出“大連接配接”戰略,計劃在未來5年,針對海量連接配接管理、複雜計費管理、安全可靠保障、實時運維保障等連接配接需求,提供包括晶片模組、智能硬體、智能管理平台、雲等端到端的一站式服務,打造多個十億級的垂直應用解決方案。

此外,中國電信推出了“星圖”金融大資料風控平台、“鲲鵬”旅遊大資料平台,以及地産大資料平台等細分産品。而中國聯通,則提出“用大資料再造一個中國聯通”的明确定位。通過與各行業的緊密合作,實作大資料在産業發展中的作用,推動“大資料+”的發展,不斷開發更多的産品應用。

也就是說,繼2g語音短信、3g上網、4g視訊後,三大營運商已在大資料領域開辟了全新的戰場。同時,相比bat在搜尋、交易、社交方面的單項優勢,三大營運商的資料資源其實更立體、豐滿、龐大。

此外,近兩年國内的上市公司在大資料産業領域躍躍欲試,亦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勢力。

這其中,即有中昌資料、美亞柏科、天玑科技、拓爾思、浪潮資訊、東方國信等。有資料顯示,浪潮資訊在上年度國内資料産品市場出貨量占比超過20%,居第一。

而在現實生活中,除社交、電商、搜尋、視訊等應用快速普及外,大資料在精準營銷、智能推薦、金融征信等新業态新模式上也蓬勃發展。

如智慧醫療,僅是鄭州,争奪知名醫院入口資源的公司至少在10家以上。

如智慧旅遊,每家2a級以上景區的身後,站着攜程、同程、途牛、藝龍等n家旅遊網企。各省轄市旅遊年卡資源,更是省内外衆投資商瘋狂競标的紅利。

如智慧停車,如今在鄭州的大型生活小區、購物中心、大型停車場,清一色将領卡停車更新為車牌掃碼停車,即是幕後有金主在試圖控制資源、開發出相關的資料産品。

綜上所述,大資料作為新興産業,已經成為資訊産業中最具活力、潛力巨大的細分市場。是以,阿裡順豐之戰,隻能算是中國大資料資源pk的“開幕式”,而未來,産業競争的關鍵,并不在于大資料的“大”,而是“品質”“性質”“完整”等,這些将決定它能被挖掘出來的價值。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