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資料産業持續升溫,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自2015年以來,大資料産業受到了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産業呈現出高速增長、投資熱度依舊、與其他産業融合加速等特點。

大資料産業持續升溫,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一、市場特點

許多業内精英人士将2015年定義為中國“大資料元年”。無論從國家戰略、市場熱度、産業發展規模來分析,還是從資料應用領域來界定,中國大資料産業都發生了較為明顯變化,其市場特點主要展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從政策環境來看,大資料産業戰略地位不斷上升,國家層面高度重視。

《中國制造2025》戰略提出,要以加快新一代資訊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促進産業轉型更新,把我國建設成為引領世界制造業發展的制造強國。在此背景下,大資料作為新一代資訊技術中,前景最廣闊、推進作用較為明顯,并且在國内已經逐漸被認知的産業,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

國家從2012年就開始提出支援大資料産業發展的相關意見,2012年7月國務院釋出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中明确提出支援海量資料存儲、處理技術的研發和産業化,2013年8月國務院釋出的《關于新興消費擴大内需的若幹意見》中提出,推動商業企業加快資訊基礎設施演進更新,增強資訊産品供給能力,形成行業聯盟,制定行業标準,建構大資料産業鍊,促進創新鍊與産業鍊有效嫁接。2015年,随着大資料作用的逐漸凸顯,國家對于大資料産業發展有了突破性的支援,提出了《關于運用大資料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幹意見》、《“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等一攬子的政策意見,并于2015年8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關于促進大資料發展的行動綱要》,強調開發應用好大資料這一基礎性戰略資源。大資料成為了重要的戰略資源。

從市場規模看,市場規模高速增長,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整體看,中國的大資料市場依然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2015年中國大資料市場規模達到124.9億元,增速保持在34.2%,雖然低于2013和2014年,但是不僅高于同期的工業增速,而且比同期的電子資訊制造市場增速(7.4%)高出26.8個百分點,比同期的軟體和資訊技術(17.7%)市場增速高出16.5個百分點。大資料仍然是各行業it投資的重點,仍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

從市場熱度看,概念持續升溫,備受資本市場青睐。

從全球範圍來看,大資料已經步入了矽谷技術曲線的下降通道,即從概念熱潮的峰值滑落,步入了産業實施部署的“低調期”。但是在中國,大資料産業的政策環境逐漸完善,産業依然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下,大資料産業概念受到投資界的持續關注,瞄準大資料領域的資本運作頻繁出現。如,人人網領投美國大資料創業公司fiscalnote總額1000萬美元的融資;東方國信1810萬英鎊收購cotopaxi正式進入工業大資料領域;博彥科技5000萬收購紅麥聚信,拓展大資料業務;資料型服務公司信勵科技simplybrand獲數百萬美元投資;浪潮攜手思科将斥資1億美元成立合資公司,緻力于為智慧城市及大資料等領域提供方案和服務。2015年在國内融資的大資料創業公司,總融資金額超過50億人民币。其中融資上億元的大資料公司達到19家,占35.8%,a輪以上融資均為千萬元及以上級别。

從投資的領域來看,手握資料資源優勢的金融、電信、網際網路等企業領域依然是目前投資的重點領域。2015年網際網路、金融、電信三大領域的投資規模達到大資料投資規模的60.7%,仍是對大資料産業投資的重點行業。未來,政府、醫療等其他行業的投資比重逐漸提升。

傳統産業與大資料融合推進,新業态互進成為共識。

産業發展是一個逐漸認知到認同的過程,大資料産業已經進入了普遍認同的時期。大量大資料中心的建設,以貴陽大資料交易所為代表的資料交易中心的建設,大資料法律法規的完善,資料挖掘、分析、存儲和資料感覺等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資料安全的加強,使得大資料應用和推廣更加廣泛和易接受。大資料已經融入了制造業、醫療、金融等多個領域。特别是資料感覺、存儲、分析技術的成熟,硬體和軟體開發的突破,大量應用案例開始湧現,工業大資料有了可行性的基礎。

大資料産業持續升溫,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從制造流程看,大資料技術目前主要應用于生産流程的健康診斷和預警報警,比如高聖自省性的帶鋸機床,通過資料技術,對機床進行健康狀态、帶鋸衰退監控和預測。九江石化催化裂化裝置報警預警,也是結合曆史資料,通過資料挖掘,分析故障原因并實作預警機制。

另外,大資料也通過與其他産業的融合衍生出了新的模式,比較典型的是金融和醫療領域。比如,随着大資料與金融保險行業的融合,将衍生出差異分級式的保險定價模式。随着車聯網的加速發展,汽車後市場将迎來變革。整車制造商和網際網路廠商将基于使用者資料和車輛行駛資料實作跨界競争等。

二、發展趨勢

整體環境更加規範,産業發展呈現新特征。

雖然我國的大資料産業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但是大資料産業尚處于成長過程中,産業的整體環境依然有待規範和完善。未來,我國大資料産業将從幾個次元加強環境完善。首先,是行業标準的完善,值得期待的是,大資料的行業統計口徑的進一步規範和标準化,國家統計局正在與貴州大資料中心進行大資料統計标準的制定工作。标準的制定将成為規範研究大資料産業的一項重要舉措。在資料采集、流通、交易、應用等方面的詳細标準和規範可能在2016年相繼出台。

其次,行業發展更加務實。在“十三五”規劃、“兩化融合”、“網際網路+”和《中國制造2025》等重大國家戰略中,明确要求在全社會各個領域中加大對大資料應用,促進大資料産業發展,加快“資料中國”建設。大資料産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也正在緊鑼密鼓的編制過程中。規劃形成後,大資料産業發展的目标和方向将更加明确。

最後,行業領域更加開放,開放包括資源開放、技術開放和生态開放三重内涵。資源開放指在政策引導的驅動下,政府将示範性的開放資料和公共資訊,特别是各級政府為了推進本地大資料産業發展,必将加快資源的開放速度。所謂技術開放是指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加快推動開源技術的推廣和普及。所謂生态開放是指,通過支援大衆創新創業和健全市場運作機制,吸引更多的人才資本進入産業。

大資料産業持續升溫,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技術研究不斷加深,資料應用逐漸更新。

大資料産業發展初期,人民對大資料的認知僅限于資料的采集、資料存儲或者通過簡單的數學模式,進行粗淺的分析了解,該階段資料技術對其他行業的發展和推動作用十分有限,業内稱之為“管理資料”階段。但是随着大資料技術的提升,特别是資料的可視化技術的提升,以及海量資訊智能化處理、自然語言了解、多媒體内容了解和機器學習等高端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機器對于資料的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有了重大突破,而大資料可以更廣泛、更深入地應用到更多的領域,比如未來無人駕駛的實作将依托大資料技術的普及、疾病診療和重大災害預警應用了大資料實時跟蹤和分析處理功能。而工業領域中,随着大資料技術的發展,将逐漸實作産品的柔性化、定制化,最後實作工業生産的跨領域、跨區域的跨界協同。可以說,大資料正逐漸從“管理資料”階段進入“了解資料”的階段。

雲計算優勢顯現,大資料與雲計算将實作緊密結合。

曾經有人說,大資料和雲計算是一對“雙生子”,可見大資料和雲計算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大資料挖掘處理需要建立在一個平台上,現代的資料處理平台已經從過去的“計算主機/個人電腦到伺服器/客戶機”,演變成了雲平台。由于大資料的應用趨勢是對實時互動的海量資訊的查詢、分析,并實作更加深入的“了解資料”功能,“雲”所具備的大規模彈性計算資源為大資料處理提供能力保障,成為資料資源收集、承載、流通的重要載體。

“雲平台”不但為大資料産品與服務提供了重要的展示空間,也為大資料處理提供了關鍵的能力保障。可以說,雲計算與大資料之間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關系。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混合雲架構的興起将對資訊産品的相容性提出新的挑戰。

企業定位細分,産業體系三分天下。

目前看,國内大資料産業已經從初期探索階段到了市場高度認同,産業鍊相對完善的階段,大資料企業已經從初期小規模探索式的、定位不明确的發展到了定位清晰、業務方向明确的階段。

從業務領域來看,現階段大資料企業可以分為資料資源型企業,即先天擁有或者以彙聚資料資源為目标的企業,以在自身行業積累了豐富資料資源,和力圖彙聚開放網絡資料的企業為代表。這類企業将占據一定先發優勢,利用手中的資料資源,或挖掘資料來提升企業競争力,或主導資料交易平台機制的形成。包括行業使用者、網際網路企業和資料中間商,典型代表企業資料堂、星圖資料、優易資料。

二是以技術開發見長的技術工具型企業,即專注開發資料采集、存儲、分析以及可視化工具的企業,包括軟體企業、硬體企業和解決方案商,代表企業星環科技、永洪科技、南大通用。

第三種是為客戶提供雲服務和資料服務的應用服務型企業,這類企業利用專業化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廣泛對接各個行業,這類企業專注于産品的便捷化和易維護性,同時要針對不同行業客戶的需求提供差異化的服務。代表企業百分點、明略資料、talkingdata。

這三類企業未來依托自身優勢,呈現三分天下的局面,并通過産業聯盟、企業合作架構等形式,建立長期或者單一的業務合作,形成互補的上下遊支撐的發展模式。

企業強強聯手,合作共赢謀發展。

前面曾經提出産業開放将成為未來的重要趨勢,生态的開放就是一個重要的表現。要實作生态開放,企業間的合作共謀,利益共赢是最重要的途徑。目前,業内某些大資料企業已經探索強強聯合的合作方式,如久其軟體與龍信資料合資設立久其龍信資料,東方國信與cloudera達成合作,推動hadoop技術有效落地,星環資訊攜手萬國資料共同推進大資料核心技術、産品及服務,ibm加強與蘋果合作,成立專門的部門面向醫療健康行業提供資料分析服務,中國聯通與西班牙電信成立合資公司開展基于位置的大資料業務,京東與美國基于機器學習算法的大資料分析公司zestfinance合作,cloudera與teradata宣布內建,為hadoop提供企業級運作裝置,百分點與華為宣布了合作夥伴關系,成立了大資料商業戰略聯盟等。

這些企業有些具有資料優勢、有些具有技術優勢,企業通過合作實作了資源和技術的互補。是以,戰略聯盟和合作的一個重要名額就是不同企業間資源、技術的差異化,通過合作為客戶提供更優的整體解決方案,實作1+1>2的規模經濟和技術擴散效應。這種模式的推廣将有利于大資料産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分割線================================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