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決四大問題 雲服務将支撐經濟産業

随着網際網路快速發展,政務資訊化、城市資訊化逐漸上升為國家政策,但毋庸置疑的是,目前的資訊化建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諸如華為等企業都早已開始涉足于政務雲建設,并給出了自己對于雲服務的了解和相應的解決方案。

解決四大問題 雲服務将支撐經濟産業

資訊化重要性上升

據目前城市資訊化建設現狀,我們可以總結出存在的四大問題:存在資訊孤島、無法對資料進行容災備份、資料與應用緊耦合和缺乏頂層設計。

其中資訊孤島問題已經成為資訊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阻礙:資訊孤島的形成導緻資料無法充分利用,各個不同部門在不知情情況下做重複性的無用功等問題;容災備份能力也在去年年中達到一個高潮,支付寶、攜程、藝龍等國内網站當機,國外金融系統也出現了問題,容災備份的重要性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對于政務資訊和城市資訊化建設而言,容災備份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解決四大問題 雲服務将支撐經濟産業

雲計算成為一個入口

筆者認為,這四大問題長期存在主要原因是:根植于使用者心中傳統的it部署理念與現代化的需求不符導緻。雲計算的出現能給滿足現代化需求一個入口,也讓雲服務的優勢改善城市資訊化建設環境。

與傳統的it架構相比,雲服務能夠降低資訊化建設成本;傳統的資訊化建設需要将資料存儲到已購買的裝置中,不僅增加了一次性重資本投入,而且超前的建設可能導緻資源閑置。而雲服務的模式能夠以租代買,節約了現金流,達到按需使用,減少浪費,真正讓“計算”想用水用電一樣,按實際使用量付費,用多少付多少。

與傳統的it架構相比,雲服務能夠實作快速部署,提升運維效率;衆所周知,it系統的管控并非一次性投入,而需要在購買裝置之後,保證後續的運維能力。相比自購裝置,雲服務能夠實作快速部署,将業務部署時間從傳統的1-7天,縮短到10分鐘;同時,還可以縮短發生故障後系統恢複時間,大幅減少系統管理/運維人員,縮減運維成本,提高運維效率。

與傳統的it架構相比,雲服務能夠輕松應對彈性突發需求;随着網際網路快速發展,聯網裝置迅速增加,資料量已成爆發式增長,增加了伺服器資源的壓力。一旦遇到突發it需求猛增,傳統it架構内的優先資源往往難以應對,而相較而言,雲服務擁有海量資源池,能夠實作一點接入,全國擴充。

與傳統的it架構相比,雲服務能夠提供異地容災備份服務;在斯諾登事件爆發後,資訊安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城市資訊化系統中必然存在大量的市民資訊,如何保證這些資訊安全,同時保證在出現天災人禍之後,資料不會丢失成了關鍵問題。在這一點上,雲能夠提供全方位的安全防護體系,提供多到防火牆為軟硬體提供保護,保證機房安全,網絡安全。同時,提供本地、異地容災備份,保證資訊不會丢失。

從以上四個角度來講,雲服務的優勢貫穿了整個it系統購買、搭建到後期的維護、容災備份工作,很大程度上減輕了運維人員的工作負擔,可以讓産品研發人員專心做産品,讓運維人員不用再守在機器旁随時待命,讓it建設和運維變得更簡單。

解決四大問題 雲服務将支撐經濟産業

如果将城市雲中集中人口基礎資訊、空間地理基礎資訊、宏觀經濟資訊、共享資源資訊、應用主體資訊等多種資訊,那麼,一定需要一個集合了計算、存儲、網絡和安全的大型基礎資源池,為此,華為也釋出了自己的華為企業雲,聚焦iaas層、使能paas層、聚合saas層;并根據不同的客戶需要提出不同類型的雲資料中心。

針對規模較大/客戶提供機房,華為企業bg中國區提出了“駐地雲(rsdc)”的概念為政府提供拎包入駐的機房,華為負責雲服務平台的搭建,專業人員駐場維護,政府購買服務,為客戶帶了低成本、高安全、夠專業、看得見、摸得着、無資料安全顧慮的政務駐地雲服務。

雲計算概念從出現到現在,經曆了從不解到開始接受的過程。如今,越來越多的政企開始接受雲計算,尤其是開始接受公有雲。雲服務成為未來支撐經濟産業的基礎,同時,雲服務也解放了産品研發、運維人員的雙手。也正因如此,華為企業bg中國區才釋出企業雲産品,提出駐地雲概念,希望雲計算能夠像水、電一樣能為一種可以随時取用的服務。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