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Slack首次透露它投資了11家Bot初創公司,這背後有什麼野心?

Slack首次透露它投資了11家Bot初創公司,這背後有什麼野心?

坦白說來,slack 并不差錢。在過去幾年裡,slack 總共獲得了 5.4 億美元融資,包括今年四月份獲得的2 億美元融資,估值 38 億美元。那麼當一個處于飛速成長階段的初創公司所獲得的融資額遠大于公司自身所需求的營運資金時,情況會如何發展呢?它可能會重新配置設定一部分資金,啟動一個基金來促進和支援群情激昂的開發者團體。slack 就是這樣做的,它在去年 12 月宣布成立了 8000 萬美元開發者基金,今天,公司公開了 11 家投資組合公司。這是公司第一次公開透露 slack 基金投資公司的細節資訊。

slack 基金為使用者創造價值,證明高估值名正言順

在最新公布的資料中,slack 估值高達 38 億美元,這主要是基于其使用者群的增長,付費及免費使用者都包括在内。

Slack首次透露它投資了11家Bot初創公司,這背後有什麼野心?

根據 slack 公開資料所制作的日活躍使用者和付費使用者表格(非官方)

我們可以簡單地算一下,按照上圖資訊将 slack 38 億美元的估值分攤到每個日活躍使用者約 1250 美元,每個付費使用者約 4085 美元。由此不難發現,這真是一款過于昂貴的聊天應用程式。slack 需要縮小付費使用者和免費使用者之間的差距,證明其高估值名正言順。slack 基金所提供的服務顯然也是奔着這個目标去的。

slack 的鐵粉可能會說 slack 提供的遠不止是職場的聊天應用,他們可能會采用這樣一種說辭來為 slack 辯護。在 slack 第三方應用商店 app dictionary 中,有 600 多個應用程式,自公司于創立以來大約實作 400% 的增長率,這也為上述這一說法提供了一種憑證。這樣看來,slack 聽上去更像是一種公司間的“作業系統”,而不再是單純的同僚之間分享搞笑動圖的最佳方式。

這種 bot(聊天機器人)現象在矽谷産生的回音室效應似乎有點用力過猛,讓人開始吃不消了,不是嗎?畢竟,就我嘗試過的大部分 bot 應用來說,尤其是那些消費者即時通訊應用,讓我感覺有點······(請自行參考下圖)。

Slack首次透露它投資了11家Bot初創公司,這背後有什麼野心?

比起提供天氣預報 weatherbug 這種笨重的語音提示功能,slack 基金投資的公司所提供的功能聽上去似乎更有前景,其中包括一類可以通過自行執行重複性任務來幫助使用者更快完成工作的 bot。舉例來說,butter.ai 是一款承諾能夠幫助使用者找到隐藏在硬碟裡的所有公司檔案的 bot。or birdly 和 sudo 能夠從根本上降低使用者登入平台的需求。

slack 的發言人不肯透露投資的具體金額或者投資計劃時間方面的具體資訊,隻表示公司會專注于種子輪或 a 輪融資,幫助新生産品成功起步。

如果我是以一個憤世嫉俗的分析師角色來進行評析,我會說看上去 slack 會獲得最大部分價值份額,而其他的投資組合公司的上漲空間也隻能是達到 slack 這樣的水準。但一些新崛起的初創企業的看法卻與上述看法截然不同,butter.ai 的 ceo jack hirsch 在采訪中說道:“我們并不認為是 slack 獲得所有價值,試想一下,這就有點像是蘋果公司向最棒的應用程式制造商提供幫助,給予他們獨家的支援、接觸他們的團隊以及進行資金援助。slack 是超脫于這個生态系統之上的,我們的團隊也很高興能與他們合作。”

以下是 slack 公布的 11 家公司:

12 月公布的公司名單:

====================================分割線================================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