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與喻越越、張克誠、徐子崴、阿魯阿卓一起唱響“回家”的歌

有一種思念,叫做思鄉;有一種感情,叫做親情;有一種回歸,叫做回家。 回家的路又短又長,短的是距離,長的是心情;回家的歌有哭有樂,在距離與心情間徘徊激蕩……9月19日19:30分,《回聲嘹亮》邀請喻越越、張克誠、徐子崴、阿魯阿卓等,為我們唱響“回家”的歌。

01回家,是人生困頓中的一聲呐喊——喻越越

與喻越越、張克誠、徐子崴、阿魯阿卓一起唱響“回家”的歌

家是溫暖的代名詞,當一個人心理極其脆弱的時候,唯一想到的便是回家。2003年,喻越越第一次為夢想離家,海闊天空間,她享受着自由無礙的獨立生活,興奮的心情溢于言表。而後,在2008年奧運會主題歌的排練中,她遇到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這是一次機會卻也是一次極大的挫折……“回家,馬上回家,我需要你。”這句話從心底迸發,于是,順子的《回家》這首歌成為了她人生困頓中的一聲呐喊。

與喻越越、張克誠、徐子崴、阿魯阿卓一起唱響“回家”的歌

02回家,是傳遍大江南北的經典之聲——張克誠

與喻越越、張克誠、徐子崴、阿魯阿卓一起唱響“回家”的歌

來自東方歌舞團的薩克斯管演奏家張克誠,從業以來演奏最多的薩克斯曲目就是《回家》,這首由肯尼·基創作的薩克斯名曲傳遍了中國的大街小巷,它甚至被入選為上海和哈爾濱的市歌,足以證明它是多麼受大家喜愛。張克誠還告訴我們這首名曲背後諸多的故事,都相當奇妙和浪漫,其中還有一個說法是它借鑒了中國的五聲調式,這又是怎麼回事,一起到節目中一探究竟吧。

與喻越越、張克誠、徐子崴、阿魯阿卓一起唱響“回家”的歌

如果能與偶像不期而遇,這是一件多麼不可思議又玄妙的事情,特别是在毫無察覺下當着偶像的面演奏他的作品,過後,那又是一種該如何形容的忐忑呢?張克誠與肯尼·基的這場偶遇,是他人生裡最喜出望外的劇本,他語無倫次的開場白,肯尼·基會給他什麼樣的答複呢?

與喻越越、張克誠、徐子崴、阿魯阿卓一起唱響“回家”的歌

03回家,是在外遊子們的深切思念——徐子崴

與喻越越、張克誠、徐子崴、阿魯阿卓一起唱響“回家”的歌

遠離家鄉打拼,家人總是我們最深的牽挂。徐子崴與哥哥徐子淳在外打拼多年,對好久沒回家這一常态産生了強烈的共鳴感,一起完成創作了《好久沒回家》這首歌,歌中加入奶奶伴唱的搖籃曲聲調,是屬于他與家人獨一無二的聲音。

與喻越越、張克誠、徐子崴、阿魯阿卓一起唱響“回家”的歌

有人為了更好的團聚遠離家鄉,也有人為了國家建設而舉家遷徙,他們定居的地方在地圖上根本找不到,那裡隻有一個行政代号——404。

與喻越越、張克誠、徐子崴、阿魯阿卓一起唱響“回家”的歌

時至今日,404已經不再神秘,但是在這裡奮鬥過的人我們不會忘記。他們為了祖國的核彈事業奉獻了青春和力量,他們面對貧瘠和艱苦無所畏懼,一代又一代,傳承着上一輩的精神,為了祖國的需要而一往無前。來自核城404的一家三代人,共同講述着這座神秘城市從無到有的故事,他們不是在揭秘這個地域,也不需要世人了解他們的艱難不易,他們平靜而從容,每一句話說的都是家鄉的往事和回憶。

04回家,是漂泊靈魂的最終歸宿——阿魯阿卓

與喻越越、張克誠、徐子崴、阿魯阿卓一起唱響“回家”的歌

歌曲《橄榄樹》的歌詞是作家三毛在國外漂泊時寫下的,這淡淡的鄉愁籠罩着缺失歸屬感的流浪者,而齊豫演唱時的安靜缥缈也常勾起人們的無限遐想,阿魯阿卓則用家鄉的民族元素改編了這首歌,在畢摩莊重肅穆的經文吟誦聲中,賦予了這首歌曲獨一無二的色彩。

與喻越越、張克誠、徐子崴、阿魯阿卓一起唱響“回家”的歌

除了诠釋在外漂泊遊子們的狀态,《橄榄樹》中唱出的孤單與流浪,也是一群特殊英雄們的真實寫照,他們是在抗日戰争時期到美國參加空軍教育訓練,為保衛祖國而奮鬥,最終卻葬身在異鄉尋不到歸途。幾十年後,這些英雄中依然有人在大洋的彼岸,等着家人帶他們回家。節目現場請到了其中一位英雄的後代,開啟那段封存的記憶,講述不為人知的尋親故事。

編輯 | 劉杪渺

©央視綜藝

與喻越越、張克誠、徐子崴、阿魯阿卓一起唱響“回家”的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