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出門問問推應用商店 谷歌回歸迎來幫手

1月26日消息,昨晚谷歌和出門問問在北京召開了一場可穿戴開發者大會,在這場甚至不被很多人注意到的活動,出門問問創始人李志飛宣布将推出“問問應用商店”,它成為了谷歌android wear在中國的官方合作夥伴,也成為了谷歌在中國支援的首個應用商店。

此前國内使用者購買的安卓智能手表,并不能像國外使用者一樣享受純正的android wear應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sdk:對于軟體開發者而言,國内外的智能手表底層sdk不同,很多開發者不願意單獨為中國使用者再開發一套軟體。

為了解決國内外應用不同步的問題,谷歌将為“問問應用商店”提供sdk,向開發者提供相容google play的開發環境。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國内開發者的産品可以在海外的google play平台進行自動同步。出門問問還表示,它們已經協助開發了android wear上的支付寶和微信用戶端,使用者可以在表盤顯示支付寶二維碼用于支付,或者在表盤搶微信紅包。

可穿戴裝置未來還有哪些出路?

谷歌全球副總裁david singleton表示,app從手機向可穿戴裝置平台的轉移是一個逐漸的過程。目前市場上很多智能手表都還是手機的附屬品,這是由現階段的一些技術限制造成的,智能手表正在工程和軟體體驗上都還有很多進步空間需要挖掘。

david對記者表示,在2016年可穿戴裝置不會有更大的技術革新,小的突破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點:傳感器算法會更精準,也是一個核心問題;獨立性問題,包括支付應用的問題解決;手表上會有更多的o2o相關服務,比如打車訂餐和訂電影票等。

根據出門問問團隊公布的資料,可穿戴裝置數量2014年為3100萬台,2015年7200萬台,2016年估計要突破1億1千萬台。其中22%的可穿戴裝置在中國,這裡是全球第二大市場。而在2015年國内銷售的1800多萬台可穿戴裝置中,以手環和兒童手表居多。

即使這樣,李志飛仍然要面對一些人對可穿戴裝置的質疑,但他認為這是由于公衆給了這個領域太高的期望值,而可穿戴裝置尤其是智能手表的發展并未像媒體和輿論預期的那樣突飛猛進。他将原因歸結為媒體和公衆的高預期:高估了可穿戴裝置的短期影響,低估了它的長期影響。“ar,vr,無人機,大家現在都看不清,它們又處于早期階段,是以大家認為它們很有未來,其實它們也會經曆可穿戴裝置已經經曆的事情”,面臨公衆預期的由高到低。

此前在2015年5月的一場小範圍溝通會上,李志飛曾向搜狐科技表示,相對于已經比較成熟的手機市場,智能手表的市場還處在初期階段。由于技術的限制,手表的gps和傳感器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間,再加上人體的敏感性,手表對傳感器、發熱和續航的要求都很高。

谷歌回歸的路線愈發清晰

谷歌和出門問問的這次合作,可以被看做谷歌應用商店入華的鋪路動作。

接近雙方合作的人士向搜狐科技表示,谷歌和出門問問更像是“老闆和雇員的關系”,問問做的是隻針對android wear的應用商店。也就是說goolge play即使入華,手表應用也是交由問問團隊去做而并非谷歌自己做,相應的,問問商店也會接入中國區的google play。

該人士還向搜狐科技透露稱,googel play回歸後将成為一個單獨的生态,具有谷歌投資背景的出門問問會負責中國商店的設計和本地化開發。雖然在國外谷歌也有很多業務是分離出去給其他人做的,但差別在于這次“谷歌和出門問問的合作給了後者很大的權限”。

之是以把手表的應用商店單獨拿出來做,上述人士表示,這是因為智能手表相對于手機來說仍然是“弱勢群體”,賣的不太好,單獨拿出來做對谷歌的生态來說影響不大。

此前在2015年9月,出門問問曾與谷歌達成戰略合作,在國内市場出售的android wear裝置将使用出門問問的中文語音搜尋服務替代原版的google now。一個月後,出門問問就宣布完成了c輪融資,而投資方僅有谷歌一家。

在谷歌直接回歸困難的背景下,先選擇一家合作夥伴探路顯然成為了當下可實作度較高的方法。而出門問問的創始人李志飛本身就具備谷歌的工作背景,整個公司也充滿着技術導向的基因,公司中10%的員工曾在谷歌工作過,谷歌選擇出門問問也在情理之中。

“谷歌的應用商店肯定還是會進來的,既然要進來就不可能采用部分回歸的形式,你可以把出門問問看成谷歌的進階代理商,具備很大的自主權限而已”,上述消息人士向搜狐科技表示。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