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資料資訊結合立體勤務模式 深圳交通治理進入精準勤務4.0

大資料資訊結合立體勤務模式 深圳交通治理進入精準勤務4.0

7月13日“生命線01”行動16個交警官微視訊直播,最高同時線上觀看人數逾2萬人,引網友持續問候、點贊。

大資料資訊結合立體勤務模式 深圳交通治理進入精準勤務4.0

  深圳交警“熊警官”首秀直播“獵虎行動”,共吸引46萬網友觀看。

2014年9月,深圳機動車保有量突破300萬輛關口,而2003年深圳機動車總量隻不過約20萬輛。在增速迅猛,人車路沖突日趨凸顯的同時,深圳交警的勤務模式也由路口管控、定點管理的靜态模式,更新成了運用科技裝備、資訊技術的第三代勤務模式。

但面對警力不足、城市病突出的交通管理新常态,如今深圳交警又已開啟了将網際網路思維、大資料技術與交通管理業務相結合的4.0新模式,建構起了以鐵騎、卡口、基礎、無人機勤務、大資料研判為基點,自路面到空中,由現實到虛拟的立體化精準打擊。

鐵騎巡查執法 效率達警車2.5倍

接警并到場處理的速度,主動發現擁堵和事故警情的比率,對“開車打手機、吸煙”等傳統勤務模式很難查處的動态違法的查處力度,是評價交警勤務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其勤務水準提升的難點。作為深圳交警第四代勤務模式的标志之一,駕駛大功率摩托、配槍進行城市主幹道路高密度巡邏的交警鐵騎隊的成立,不僅在排堵保暢中起到了無可取代的作用,也因其極動态的巡查執法特性,迄今已查處了一批動态違法,而其執勤所在路段的平均接處警時間縮短了一半,主動發現率也高達56%。

記者了解到,有測算得出,一輛鐵騎的效率是一輛巡邏警車的2.5倍。如此成效,得益于鐵騎“1+2”警力配備、巡邏組與多個值守點交接關聯之外,其奧妙還在于,每輛機車都是一個實時依據科學的大資料研判而動的流動卡點。

交通擁堵情況愈發嚴重的南坪快速,因其沒有應急車道,且車流車速快,大量行駛貨車、泥頭車等特殊車輛,導緻執法危險性較高,警情、擁堵的處置難度大。今年5月15日,深圳交警鐵騎進入南坪快速開啟了快速幹道執法先河後的短短3天,便查處各類交通違法110宗,其中查處逾期未年審、無牌無證、超載等重點違法9宗,亂變線、開車打電話等動态違法98宗,其他違法3宗。一位因駕車打電話而受處罰的司機也禁不住稱贊,“以為隻是正常巡邏,沒想到這麼猛,自己竟然被截停處罰了。以後開車再不敢放松了。”

受罰車主贊交警無人機“便捷”

以往一些交通擁堵路段,或是尋常攝像頭的死角,常是交警執法較難顧及的地方,如今不單有了交警鐵騎的身影,也成了執法無人機大展“鷹眼”作用之處。相比于以往的值勤方式,無人機能多視角、整體直覺地展示車輛的違法,查處起來更加靈活、機動,并且在部分連鐵騎也無法快速到達的擁堵路段,無人機卻可輕松飛越,及時抓拍到交通違法行為。

今年7月,深圳交警依托于現有的隐形戰車建立了無人機中隊,依據無人機所建立的“鷹眼巡查執法模式”,不僅能夠精準定位區域,也可迅速打擊交通違法行為。當月14日10時20分許,在皇崗、筍崗路段北往南方向,一輛黑色小車在進入路口時不按導向車道行駛,就被懸停在空中抓拍違法的無人機拍個正着。該車主霍先生承認自己違法行為的同時,透露自己就經營科技類的公司,他表示要對交警采用無人機執法的舉措點贊,“科技讓城市管理更便捷。”

據了解,鷹眼模式通過機載高清攝像器材對部分交通違法行為進行現場驗證,系統背景核實錄入交通違法系統;同時,針對部分需要現場查處的交通違法行為,及時通知路面巡邏的鐵騎、隐形戰車現場對嫌疑車輛進行截停查處。由此形成了一套“無人機+鐵騎+隐形戰車”的深圳交警陸空立體化出擊體系,讓交通違法行為無處藏身。其實今年5月1日起交警局機訓大隊就已将無人機投入使用了。記者了解到,當天,交警局機訓大隊便使用無人機開展了對東部交通的查處,當日共查處各類交通違法193宗,5月2日無人機前往惠鹽高速巡航,又查處占用應急車道違法93宗。而今年端午小長假、文博會期間,深圳交警憑借無人機也查獲了大量交通違法行為。

大資料研判實作精準布控查緝

道路設卡“大排查”的傳統模式,早已不适用機動車輛密度居全國之首的深圳,是以,在建設完善鐵騎、無人機、基礎勤務等基點的同時,以網際網路思維與大資料研判作為牽動各基點執法的重要線索,成了深圳交警實作科學設卡、精準打擊的奧妙所在。據了解,深圳交警支隊将采集到的各項資料梳理整合成交通管理“大資料”,并在進行分類歸納、分析研判後“翻譯”成為路面查緝的語言和指令,形成了“資料采集—資料分析—研判規律—明确卡口—指導勤務—資料推送—精準打擊—量化考核—資訊回報—完善資料模型”的閉環式卡口勤務模式。

通過将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彙總分析,還可有效助力于明确重點車輛、隐患車輛的運作規律。在明晰執法對象的同時,更拿捏住了其行動所向。大資料研判便如同實作精準設卡、查緝的“瞄準鏡”“千裡眼”,解決了以往查緝布控中存在的重點和隐患車輛“最後一公裡”查處難的問題。今年6月10日到7月10日“歐洲杯”賽事期間,深圳交警便由大資料研判發現龍崗區成了愛球“醉貓”們的首選聚集地,還歸納得出了山東籍駕駛員尤愛酒駕,江蘇、廣西人次之,金牛座的人酒駕最多等特點,于是開展了具有針對性的排查巡查。據悉,期間,深圳交警總體共查獲酒後駕駛698宗,醉酒駕駛344宗,平均每天查獲33.6名“醉貓”。

====================================分割線================================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