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市公司“掘金”大資料 多領域大資料應用受熱捧

《關于促進大資料發展的行動綱要》(簡稱“《綱要》”)有着“大資料國家戰略”之稱,其下發點燃了上市公司掘金大資料産業的熱情。據上證報記者最新統計,至今已有近百家上市公司公告涉足該業務,或借力bat挖掘資料價值與再造,或在定增項目中将大資料作為核心業務。

究竟什麼樣的資料才是有價值的資料?嫁接bat、兼并收購是否是大資料變現的有效手段?去僞存真,哪些領域的大資料應用有望率先爆發?記者從多方調研專業人士,以尋求上市公司掘金大資料背後的價值所在。

掘金大資料各亮奇招

定增募資投入、并購相關資産、設立産業基金……上市公司各施其能,欲盡享大資料的盛宴

在浪潮軟體、皖新傳媒、軟控股份、旋極資訊等的定增預案中,均涉及大資料項目的投資。其中,浪潮軟體拟定增募資不超過10億元,用于浪潮大資料應用支撐平台等四個項目;皖新傳媒拟募資不超過20億元,其中17.5億元用于智能學習全媒體平台,利用大資料建構學生個人知識圖譜,對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資料跟蹤、深度分析和關聯,并建立評測中心,同時與滬江的線上教育平台深度融合,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知識圖譜資料分析,形成智能學習解決方案;軟控股份拟募資不超過12.7億元,投向輪胎裝備智能制造基地等項目,其中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和大資料技術,建立行業智能化資料中心,實作客戶對輪胎裝備遠端運維等智能服務的需求;旋極資訊則拟募資不超20.45億,其中15.95億元用于基于全球時空剖分的大資料高速處理技術與服務平台等項目。

針對大資料項目的收購更是不斷。常山股份通過全資子公司北明軟體拟以逾4億元收購四家軟體公司100%股權,其中的索科維爾(北京)軟體系統有限公司主要業務是大資料分析,為企業大型工程裝置的維修維護提供決策支援、優化、預測和裝置預維護系統等;東方國信更是在大資料領域連番投資布局,繼2015年8月宣布3.12億并購運用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技術為行業客戶提供精準化網際網路新媒體營銷管道建設、營運、創新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炎黃新星後,又于12月宣布以自有資金1億元在江蘇設立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城市及垂直行業的資料采集、營運、服務、系統及解決方案等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巨額收購背後往往有着高額的淨利增長承諾。以北部灣旅為例,其于2016年1月披露重組預案,拟定增募資作價16.5億元收購博康智能100%股權,後者是一家在智慧安全、智慧交通兩大細分領域長期耕耘,利用自主研發的“圖像解析及内容檢索關鍵技術”和“資料管理及挖掘應用關鍵技術”兩大核心技術,開展安全管理與交通管理業務的大資料行業應用公司,其承諾2016-2018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數将分别為11155.24萬元、14932.24萬元和18390.23萬元。

再如康耐特,其欲以逾23億收購旗計智能100%股權,後者是一家銀行卡增值業務創新服務提供商,利用自身大資料分析技術優勢,通過承接業務外包或委托的方式獲得與銀行合作的商業機會,交易各方承諾其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實作的淨利潤分别不低于8000萬元、16000萬元、24500萬元、34500萬元。

成立産業基金、聯手高校産學研結合或成立相關研究院的掘金大資料模式,也特别為上市公司所青睐。如,四川長虹與申萬宏源旗下全資直投子公司發起組建申萬宏源長虹并購基金,緻力于基于四川長虹産業戰略發展需求而進行的項目投資,包括但不僅限于雲計算、大資料、移動網際網路、智能終端及其他長虹戰略相關産業領域,基金總規模100億元,首期認繳資本額10億元,其中四川長虹拟以現金出資1.5億元。

又如,德聯集團出資9500萬元發起設立汽車電子與大資料産業投資基金;沙鋼股份投資4000萬發起設立産業并購基金,投資網際網路資料中心産業,并根據項目投資進展設立子基金,預計募集資金将不低于200億元;超圖軟體設立1.5億并購基金,公司作為有限合夥人以公司自有資金認繳1250萬元,重點投資與gis相關的上下遊核心技術創新性公司、地理資訊大資料類公司等;博彥科技美國子公司投資150萬美元參與海外并購基金wisemont,後者主要投資企業軟體和服務及相關産業,包括大資料、資料分析、資訊安全、雲計算、人工智能、iot平台軟體等領域。

在共同成立研究院方面,深大通與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共建中國人民大學明德大通新媒體研究院,大資料與營銷傳播成為研究方向之一;儀電電子則與複旦大學所屬大資料學院及研究院戰略合作,在共同建設和營運大資料試驗場、大資料聯合研究實驗室、開展大資料人才培養以及推動大資料科技成果産業化方面展開深度合作。

“大資料很熱!”阿裡雲大資料事業部資深總監徐常亮在接受上證報記者專訪時稱,百餘家上市公司涉足大資料,他對此一點兒都不意外。

京東集團研發體系推薦搜尋部總監楊光信更向記者坦言,大資料已經早已超越了概念,将迎來真正的産業爆發。

正如維克托在《大資料時代》一書中所說,“思維轉變過來,資料就能被巧妙地用來激發新産品和新型服務。”如今,“資料就是資産”的觀點已為業内共識。據idc出版的數字世界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人類産生、複制和消費的資料量達到4.4zb。到2020年,資料量将增長10倍,達到44zb。可堪對比的一組資料是,全球大資料計算性能過去5年實作了超過20倍的增長,100tb資料排序時間由8274秒縮短到377秒。

“束縛大資料的技術瓶頸已經被完全打破,資料将從企業的成本中心轉變為價值中心,2016年我們将迎來大資料應用的全面落地。”徐常亮如此判斷。

“未來3年,大資料市場規模将達到1萬億元。”阿裡雲總裁胡曉明樂觀預測。

背靠bat深耕大資料價值

如果傳統公司業務體量沒有達到bat的級别,那麼背靠bat不失為一種經濟的手段

在大資料業務方面,bat三巨頭無疑走在了前面。事實上,在bat加大資料投入力度的同時,掌握資料資源的上市公司也在加緊與bat的技術對接,尋求資料資源的變現途徑,這被視為一條有效捷徑。而這些上市公司更是遍及日用消費、公共設施、傳媒文化等各個方面。

馬雲曾在2015年緻投資者公開信中指出,“我們必須在資料技術的投入和發展上不惜一切的投入發展,我們正在努力讓資料和計算能力成為普惠經濟的基礎。”緊接着,今年1月20日,阿裡雲便宣布開放阿裡巴巴十年的大資料能力,釋出一站式大資料平台“數加”,并向有資料開發能力的團隊開放,借助“數加”上的工具為各行各業提供資料服務。“這就像在淘寶開店一樣,隻是售賣的是專業能力。”徐常亮表示,阿裡雲計劃用3年時間吸引1000家合作夥伴入駐,共同分享1萬億的大資料“蛋糕”。

正如徐常亮所言,很多傳統公司曾受限于機制的問題,或者沒有足夠的業務驅動去做大資料業務。也沒有足夠的基礎設施投入和決心,這些基礎設施包括資料采集、計算引擎、資料加工、資料分析、機器學習、資料應用等。是以,近年來他深切地感覺到很多公司有資料利用的要求。

上市公司在與bat的合作方面先行了一步。2015年11月,深圳瓦斯公告,拟與螞蟻金服在支付與金融、移動網際網路服務、大資料精準營銷營運、管道共享、征信業務等領域深化戰略合作,以利于公司依托瓦斯客戶資源,充分發揮公司行業優勢,創新業務模式,提供精細化服務,挖掘客戶資料價值并開展增值業務,進一步加快推進平台戰略的落地。12月,上海家化與阿裡達成戰略合作,通過大資料挖掘消費者偏好,優化和更新産品供應鍊,助力上海家化布局全品牌全管道的戰略發展。同時,雙方還将共同建立國内首個大資料日化産品研發實驗室,通過阿裡提供的大資料解決方案,用于上海家化旗下新品的研發、上市、銷售以及售後服務,實作全鍊路的打通,例如所有新品針對哪個年齡階段的使用者,應該具備哪些功效、最佳新品上市時間、市場定價等。

同樣,華數傳媒在2016年1月1日與阿裡雲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共同拓展全媒體和雲計算市場,雙方計劃在雲計算和大資料領域推出更多的創新産品。

除了阿裡,騰訊和百度與上市公司之間的大資料合作也在加深。其中,天源迪科去年11月與騰訊雲簽署《“網際網路+”戰略合作備忘錄》,根據協定,騰訊雲現有的大資料、雲計算等技術和産品,通過天源迪科投放到全國政府和企業市場,在騰訊公有雲平台上與天源迪科合作開發應用,面向全國政企市場提供營運服務;香江控股12月公告與百度簽署《架構合作合同》,就智能、大資料及創新科技應用等領域展開合作,雙方拟共同建立基于現場使用者資料的收集分析系統,共同推進大資料的收集、挖掘、分析、推廣等業務,推動已有資源資料的雙向共享和合作,共享大資料等成果;陽光照明則與京東微聯達成合作,其中陽光照明提供聯網産品和技術,京東提供雲服務和大資料分析服務,雙方合力打造強大的智能照明解決方案,實踐“網際網路+照明”。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資料才有價值?“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京東集團研發體系推薦搜尋部總監楊光信對記者坦言,對于不同的應用方,資料能呈現的内容是完全不一樣的,分析的次元也不同。如果隻是資料,不知道他想要什麼,這是無價值資料。是以,資料分析的流程,必須首先從業務場景需求和應用的角度入手,了解目标是什麼;其次,尋找合适的資料;第三,清理資料。“找資料也是不斷疊代優化的過程,而這三步才是實作資料價值的關鍵,也是大資料應用最難的過程。”

他同時表示,從各個産業的重視程度來看,現在的大資料已經絕不是停留在概念炒作的層面,而是真正開始創造價值。

從京東自己的大資料運用經驗來看,大資料的意義在于從制造商和消費者之間形成閉環,更有效地改善生産和交易的效率。其中,大資料在京東物流方面的應用可以每年減少至少20%的運輸損耗,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京東大腦做資料個性化研究,如果能夠通過個性化的分析和服務激發原來沒有的需求,這對于提升電商銷售額(gmv)将有幫助,這也是資料變現的一種有效方式。

資料價值挖掘也有投入産出比的問題。楊光信開玩笑道,“做大資料挖掘永遠不會失業,總會有辦法去挖掘提高資料的準确性,但做到什麼樣的程度,有一個投入産出判斷的過程。”

徐常亮則認為,如果傳統公司業務體量沒有達到bat的級别,那麼背靠bat是更為經濟的手段。

多領域大資料應用受熱捧

盤點上市公司進軍垂直行業大資料應用的熱忱度,廣電傳媒、金融、汽車等領域格外受到追捧

一位大資料行業從業人士向記者坦言,做大資料是為突破現有業務可預期“天花闆”而提前做的選擇,無論是電商還是其他行業。正如維克托在《大資料時代》一書中所說,整個商業領域都因為大資料而重新洗牌。

在廣電和傳媒領域,針對大資料強強聯合、抱團取暖的趨勢格外突出。2015年10月,歌華有線聯合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以及全國三十餘家省市有線電視網絡公司成立“中國廣電大資料聯盟”(簡稱“聯盟”),其中包含天威視訊、廣電網絡等上市公司。協定内容主要包括:實作雙方之間資料互聯互通,資料資源共享;聯合生産規範化、标準化的資料報告;聯合釋出規範化、标準化的資料報告;聯合向第三方提供專業化的資料服務。聯盟将以全國超過4000萬雙向數字電視使用者收視資料為基礎,探索成立廣電大資料營運公司,實作資料共享,聯合開發,拓展廣電增值業務。

此外,省廣股份則拟定增募資不超過24.9億元資金,其中8.62億元用于收購晉拓文化、藍門數字、省廣先鋒三家公司股權,剩餘資金用于投入建設大資料營銷系統項目等;湖北廣電2015年11月公告與小米科技、中國電子、捷成股份分别簽署戰略合作架構協定,拟分别與後者在智慧家庭、電視遊戲、大資料及“網際網路+”等多領域展開合作,其中公司和中國電子将對方列為戰略投資夥伴,拟在大資料等相關領域展開緊密合作;中信國安則在設立西藏國安睿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暫定名)的基礎上,以基金公司為基金管理人(gp),設立相關投資及并購基金,募集總規模約40億元,投資于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企業并購重組、私募股權投資、夾層融資、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新三闆拟挂牌公司及挂牌公司的增發等,其中中信國安拟分批出資不超過10億元,重點關注符合公司轉型的有線電視業務創新、網際網路和科技以及大資料等領域的項目,以協助公司實作産業整合。

對此,三網融合專家、易目唯文化傳播首席執行官包冉告訴記者,随着iptv使用者接近5000萬,對有線使用者形成分流,大資料成為廣電營運商被倒逼改革的一大選擇。在他看來,運用大資料,一方面是“守”,即為業務提供有效依據,同時控制廣告業務;另一方面是“攻”,即與電視台及第三方内容機構相比,證明自己可以憑借大資料形成有效的收視分析,有成為主流電視傳輸方式之一的實力。

包冉指出,大資料隻是手段,核心必須與現有業務相配合。有線營運商憑資料入口優勢做成功的可能性有,但難度大,必須伴随着大範圍更新終端等具體業務的配合。

同樣,在金融、汽車等領域的大資料應用也受到追捧。金融領域方面,三泰控股設立合資公司成都三泰銘品大資料金服有限公司,主要針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評估模型,基于大資料進行模組化和優化,拓展金融服務大資料業務;聚龍股份出資1億元成立聚龍融創(北京)資訊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以大資料為關鍵技術,主要專注于基于人民币流通管理系統的冠字号大資料開發及應用,以及消費流通領域的資訊系統、網站平台、微信及app應用系統開發等兩個方面,被視為聚龍股份在金融大資料、消費大資料開發及應用領域戰略布局的落地載體。

汽車大資料方面,榮之聯攜手英國the floow公司簽署了《車聯網大資料聯合營運協定》,就在北京成立合資企業達成初步意向,合資企業将專注于車聯網大資料業務;德聯集團則出資9500萬元,發起設立上海尚颀德聯汽車電子與大資料産業投資基金,主要投資汽車電子與大資料相關細分産業領先企業,重點關注成長期和成熟期項目。

在其他垂直應用領域,振芯科技增資1200萬參股北京東方道迩12%股權,拓展地理資訊資料處理服務、國土空間大資料業務;東華軟體出資1020萬元與北京智中能源組建東華智中能源網際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占比51%,進軍包括電力物聯網和雲計算、資料中心、能源大資料分析等在内的能源網際網路領域。據統計,自去年8月以來,像這樣的千萬級别入股行業公司、涉及垂直領域大資料業務的上市公司有近10家。

徐常亮認為,從垂直應用行業來看,廣告、金融是大資料最容易變現的領域,有既有行業經驗為基礎,但競争将更為激烈。是以,有些行業“藍海”還是值得把握的,如包括車聯網在内的物聯網應用等。公司可以先從“業務資料化”的角度入手,先尋求優化業務流程以降低成本,進而在尋求“資料業務化”中實作大資料的價值再造。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