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李鵬濤 編輯/尹哲)繼“創意小家電第一股”小熊電器後,又一家創新家電品牌将在創業闆上市。
近日,廣東德爾瑪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德爾瑪)披露了更新後的招股書,拟在創業闆公開發行不超過9231.25萬股,拟募集資金約14.64億元,用于智能家電制造基地項目、研發品控中心建設項目、資訊化建設項目。
觀察者網發現,作為德爾瑪收入主力的“德爾瑪”自有品牌,近年來其營收占比逐年下滑。截至2020年底,“德爾瑪”品牌營收占總營收的42.73%;而授權品牌“飛利浦”和“華帝”的收入占比則由2018年的15.15%升至2020年的39.44%。
随着授權品牌收入占比趨升,隐藏在營收增長背後的隐患,也愈發凸顯。若未來出現商标許可被收回等不利因素,将會對德爾瑪相關業務的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而在小家電市場競争激烈且增速有所放緩的情況下,德爾瑪的研發投入卻不及銷售費用的三分之一,其綜合毛利率也開始逐年下滑。
授權品牌撐起四成營收
公開資料顯示,建立于2011年的德爾瑪,是一家集自主研發、原創設計、自有生産、自營銷售于一體的創新家電品牌企業。
該公司旗下品牌包括“德爾瑪”“飛利浦”“薇新”“華帝”等,主要産品類型包括家居環境類、水健康類、個護健康類以及生活衛浴類。
其中,“飛利浦”和“華帝”是德爾瑪公開租賃合作的品牌商标。2018年德爾瑪收購飛利浦水健康業務,并獲得飛利浦的商标使用許可,同年德爾瑪子公司華聚衛浴與與華帝股份達成品牌授權合作。
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德爾瑪分别實作營收9.67億元、15.17億元和22.28億元;淨利潤分别為4728.23萬元、1.06億元和1.7億元;截至2021年6月末,該公司營收12.48億元,淨利潤4749.2萬元。
從産品類别來看,家居環境類産品收入占德爾瑪總營收的比重最大,高達60%左右。2018年至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家居環境類産品分别營收6.42億元、9.39億元、12.45億元和7.69億元,分别占總營收的66.57%、62.07%、56.01%和61.88%。
上述同期,水健康類産品的收入分别占德爾瑪總營收的15.42%、21.13%、31.38%和26.1%;生活衛浴類産品營收占總營收的1.97%、9.02%、8.22%和7.8%;個護健康類産品營收占總營收的9.97%、5.19%、3.31%和3.45%。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别人家孩子”的飛利浦和華帝品牌,其銷售額占德爾瑪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逐年提升,而德爾瑪自有品牌“德爾瑪”的銷售收入占比卻不斷下降。
2018年至2020年,該公司飛利浦品牌産品銷售收入分别為1.37億元、3.09億元、6.97億元,分别占主營業務收入的14.21%、20.38%、31.35%;華帝品牌産品銷售額分别為908.1萬元、1.24億元、1.79億元,占占主營業務收入的0.94%、8.16%、8.09%。
同期,“德爾瑪”品牌産品的銷售收入分别為5.35億元、8.33億元、9.5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别為55.46%、55.05%、42.73%。
通過“華帝”“飛利浦”的租賃品牌合作的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風險。
德爾瑪在招股書中指出,“如公司在授權期限内出現商标許可被收回,商标授權期限屆滿或初始期限屆滿而出現任何阻礙商标續期或自動續展,或許可方未盡到商标維護義務而影響公司合法使用商标的情形,則将會對公司相關業務的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與小米合作,研發費不足銷售費的30%
除授權品牌業務以外,德爾瑪于2019年開始與小米合作并開展米家odm業務,由德爾瑪負責産品開發、物料采購及成品生産,并以協定價格銷售給小米,由小米負責管道銷售。
随着近幾年米家odm業務的快速擴張,德爾瑪通過其實作的銷售收入也迅速增長。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德爾瑪通過通過米家odm業務分别實作營收7182.15萬元、2.71億元、2.92億元,占主營收的4.74%、12.19%和 23.44%。
目前,小米已成為德爾瑪2021年上半年第一大客戶。雖然德爾瑪可以利用小米現有的管道做大營收,但由于米家品牌産品定位于成本效益,且主要采用利潤分成模式,導緻毛利率下滑。
米家odm業務的毛利率低于德爾瑪自有/授權品牌産品的毛利率,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米家odm業務毛利率分别為27.53%、19.18%及12.34%,同期德爾瑪綜合毛利率由36.33%下降至27.8%。
德爾瑪認為,“如果未來公司米家odm業務收入規模和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進一步提高,或者米家odm業務毛利率進一步下降,将可能拉低公司整體毛利率,進而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産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
作為自帶網際網路電商基因的德爾瑪,其産品大部分為線上銷售,主要通過電商平台、線上直銷和線上經銷的方式在淘寶、京東等主流電商平台進行銷售。
2018年至2020年,該公司線上銷售收入分别占總營收的70.56%、71.58%和61.68%;而線下銷售額分别僅占總營收的16.96%、22.5%和26.88%。
注重線上銷售則意味着德爾瑪将要付出更高的推廣營銷費用和平台費用。
2018年至2020年,德爾瑪銷售費用分别占總營收的13.73%、16.92%和15.41%;其中促銷推廣費和平台使用費及傭金占銷售費用比重最高,2020年該公司促銷廣告費占比達47.27%、平台使用費及傭金占比達21.07%。
事實上,小家電企業因“重營銷、輕研發”的問題一直被業内外所诟病。
2018年至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德爾納的研發投入分别為4225.01萬元、5438.5萬元、7496.98萬元和5128.98萬元,均不及銷售費用的三分之一。
與同行相比,德爾瑪的研發費用率略低于同行平均水準。2018年至2020年,該公司研發費用率分别為4.37%、3.59%、3.36%。
對于一家創新家電企業來講,提升創新能力,抓住消費潮流,快速反應并研發、設計、生産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産品,是取得産品優勢、占據市場佔有率的重要因素。
德爾瑪也在招股書中強調,“如果公司未來不能根據市場需求變化進行産品創新、業務模式創新以及技術創新,或者對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判斷失誤,則公司相較競争對手可能難以保持競争優勢,進而對公司的市場佔有率、發展前景以及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宅經濟”紅利消退,賽道擁擠
從上述圖表中也可看出,在小家電行業中,德爾瑪面臨的競争對手數量較多,不僅有九陽股份、美的集團這樣的行業龍頭,也有如北鼎股份、小熊電器這樣的“後起之秀”。
近幾年,伴随着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和廣闊的消費更新,中國市場對小家電的消費需求不斷提升,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家電消費國。
根據euromonitor資料,2020 年度中國小家電零售量為7.19億台,高于小家電第二大消費國美國39.34%,市場需求優勢顯著。
我國小家電市場規模(不含淨水類)從2015年的3258.5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446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8.16%。euromonitor資料顯示,預計中國小家電行業未來将保持6%-7%左右增速,2025年小家電行業市場規模(不含淨水類)預計達到5641.5億元。
奧維雲網資料顯示,國内淨水類家電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218.8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451.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9.87%。預計淨水類家電将保持6%-10%增速,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達到456.2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小家電市場(不含淨水類)零售規模的同比增速自2018年以來不斷下降,而且淨水類家電市場規模的同比增速也逐漸顯出萎縮态勢。
随着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宅經濟”的紅利開始退散,小家電市場也逐漸開始“降溫”。中商産業研究院資料顯示,2021上半年小家電零售額共計250.8億元,同比下降8.6%;零售量1.19億台,同比下降8.2%。
與此同時,該行業的部分上市公司也出現了業績和股價的“雙殺”。
作為“創意小家電第一股”的小熊電器,在2021年上半年出現了上市以來首次營收和淨利潤的雙降,其中營收同比下降4.89%,歸屬母淨利潤同比下滑45.3%。其股價也從今年年初的133.48元的高點,跌落至11月5日收盤的61.13元,累計跌幅達51.71%。
同時,擁有小家電網紅品牌摩飛在華獨家代理權的新寶股份在消費市場和二級市場也表現欠佳,年初至今,新寶股份的股價已下跌37.09%。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