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江:以“大資料”引領供給側改革

今年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内環境,區經信委是如何着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如何服務全區工業經濟健康平穩運作?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有哪些?近日,區經信委主任張建華接受記者采訪,重點談的是吳江如何利用“大資料”引領供給側改革。

說起“大資料”,不得不說的是吳江的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資訊系統——該系統入庫資料及時準确,部門資訊實作整合,分析報告動态更新,成為區域資料中心。經過三期開發建設,目前,該系統已将15767家企業納入。

“9月2日,蘇州市召開由19個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專題會議,市委副書記、市長曲福田要求,以吳江為先進典型,在年底前将資源集約利用工作在蘇州大市範圍内全面鋪開。”張建華介紹,這套系統勝在“精準定位+精準施策”,吳江經驗在全市推廣,是對吳江下一步做好供給側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目前經濟運作的現狀來看,還存在着主導産業發展存在不确定性、工業投資後勁乏力、資源利用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等問題,通過讀取“大資料”,區經信委着力在“主動減量、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上做文章,重點抓好關鍵環節和關鍵領域。

在土地名額、環境容量等資源瓶頸限制越來越明顯的情況下,精确掌握企業運作狀态,通過大資料分析來精準定位、精準施策有利于更好地促進轉型引領供給側改革。“這個系統每季度出一份資源集約利用分析報告、一份企業畝均稅收榜單,從行業、區鎮、企業規模等角度全面分析企業用地、用能、産出、排放等綜合效益情況,橫向、縱向都可比較。作為轉型更新的一個重要名額,企業項目準入、産業政策支援也有了更為精準的資料。”張建華這樣分析。

在張建華看來,圍繞“激勵先進、倒逼一般、淘汰落後”的目标,要繼續引導企業加快轉型更新步伐。如何用好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資訊系統裡的“大資料”?“在區上司的上司和重視下,依托該系統,我區研究制定關于開展工業企業畝産效益綜合評價的實施意見,拟在用地、用電、排污等資源要素配置上實施差别化措施,積極争取試點盡早落地。”

上述實施意見的實質,就是逐漸将政府責令關閉行為轉變為市場倒逼淘汰機制,建構工業經濟發展綠色評估體系,綜合運用經濟、行政、法律、市場等手段,加快淘汰轉移低端落後産能。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