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瞄準500億元規模 湖北打造國家級大資料産業基地

大資料産業,方興未艾。

日前,省經信委正式印發《湖北省雲計算大資料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省雲計算大資料産業規模達到500億元,積極建成國家級産業基地。

四年時間,我省将如何實作這一目标?

按照規劃,依托武漢、襄陽和宜昌等城市,我省将抓緊建設3到4個省級雲計算大資料産業示範園區,力争在先進制造、商業金融、資訊消費等領域催生一批新業态。

培育10家龍頭企業成為國家大資料服務樞紐

發展大資料,關鍵在共享。

《規劃》明确,未來四年,對接楚天雲平台,全省建立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大資料共建共享機制,實作政府資料、行業資料和科研資料的互通共享,完成省市縣三級全覆寫。

“政府公共資料共享開放是核心。”省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以行業應用為重點,我省将大力培育核心産業載體,加速培育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

目前,我省産業轉型更新進入關鍵時期,迫切需要發揮雲計算、大資料在促進傳統産業跨越發展、提升政府治理水準和增強民生服務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在硬體、軟體、整體方案、雲服務和終端産品等産業鍊環節,我省已聚集烽火通信等一批領先企業。

按照規劃,到2020年,通過建設國家級雲計算大資料産業基地,我省将集聚一批創新能力強的中小企業,成為我國雲計算大資料服務的重要樞紐。

《規劃》還提出,将深入推動大資料在政務、民生和産業等方面的應用,在先進制造、商業金融、資訊消費等領域催生一批基于雲計算、大資料的新業态。

破除“資訊孤島”4年完成六大重點任務

作為新生事物,我省雲計算大資料産業面臨的困難也不少。

“行業應用水準不高,重硬體設施、輕軟性投入的現象普遍存在。”省經信委相關負責人指出,由于資訊資源共享機制尚未建立,我省的“資訊煙囪”“資訊孤島”等現象較為突出,缺乏龍頭骨幹企業和核心競争力。

如何破解現實難題?未來四年,《規劃》明确提出六大核心任務。

優化支撐平台。三年内達到萬台雲伺服器、千萬億次每秒運算能力、千PB存儲容量和萬兆交換吞吐量規模;建立資料倉庫,建構政府和社會互動的資料采集、共享和應用機制;建構交換樞紐,推動資料資源交易和跨區域、跨行業流通;推進行業應用,實施工業大資料、汽車智能制造大資料、現代農業大資料等應用示範重點工程;培育産業載體,推進資源要素集聚整合,建設武漢超級計算中心等一批行業應用基地;加強資訊安全,建立大資料産業發展的頂層設計,開展安全評測、危機防範等業務。

“在項目核準、用地、電力和網絡建設等方面都有政策支援。”省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将利用省級股權投資基金加大對重點項目的支援力度,盡快研究出台專項産業扶持政策。

《規劃》還明确,對符合條件的高端人才實行“一站式”服務,鼓勵企業對有突出貢獻的業務骨幹人員進行激勵。建立引導鼓勵人才跨領域流動機制,減少人員跨行業、跨區域流動限制。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