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才能更好地生活?

作者:行為邏輯

昨天的文章提到,世界上除了生與死的結果是确定的,其他都存在變數。生、長、收、藏,生生不息是世間永恒不變的法則。

我們在這樣的法則下,如何才能更好的生活呢?

知行合一,按照規律做事。

為什麼更好的踐行按照規律做事,古人告訴我們要避免四種情況:

一、生之不察

生之不察者,或惡死,或利障,或私而成妄,草木者,其死愈近,其衰愈明;人則反矣,其衰顯微,其飾亦至,使其衰不現,以至心安,其死愈近,則其生機愈顯矣,重飾輕因,乃生之不察。

人有明察的知覺,如果你看不透事物本質,你就會強生惡死,做事違背規律,内心産生虛妄,不明是非。

不懂明察就會隻要結果,不管過程,不尋根源,這樣重果輕因的行為,隻會使事情越來越糟。

《學經》說:

草木之枯,必先自損其根,損之又損,方現于葉。

也就是說,問題的關鍵,并不隻是表面所顯示出來的表象,重要的是内部根源出現了問題,如果隻注重表面,就不會引起注意,自己覺得不算什麼,甚至會粉飾、掩蓋表現出來的問題,為了使自己心安。

這種行為既可恨又可憐。

可恨是因為自欺欺人,可憐是因為他缺乏明察的知覺,他不知道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比如,一顆綠色植物出現了黃色的葉子,如果他不懂得明察,隻把注意力關注于葉子本身,它的解決方法都是針對葉子的,若是根也出現了問題,他是不知道的。

試了一堆辦法都沒有解決葉子枯萎的問題怎麼辦?

它會摘掉枯萎的葉子或者把葉子刷成綠色,以掩人耳目,使自己安心。

這就是生之不察。

生之不察的結果就是欲蓋彌彰,迅速消亡。

是以,我們必須避免這種情況。

其餘三種情況明天接着說。

如何才能更好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