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追虎龍:香港廉政公署由來已久

作者:嘯瞰風雲

影片《追随虎龍》于5月上映,是我們以前看過的故事,講述了廉政公署(廉政公署)在香港成立的故事。這部電影我怎麼不想說,以免先入為主,反正都是一些老戲骨,沒見過的小夥伴不妨一睹一瞥。

關于IAC,我們從小就熟悉它。在香港戲劇中,他們是最精英的公務員。西裝是皮革的,聰明而能幹。逮捕人時的簽名動作是把檔案放在你面前,一個"我們是IAC",讓你成為老兒子的國王,也得和他們一起去。

當然,IAC的現實真的是那麼拖沓,我不知道。不過,廉政公署抓到很多貪官污吏是實事,沒有他們,香港的腐敗就不敢腐朽。

今天,我們将告訴您這段曆史。

追虎龍:香港廉政公署由來已久

1/5 1950年代及1960年代的香港經濟

第一次鴉片戰争後,香港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人盯上這片1104平方公裡的彈丸地,主要是因為它有一個深水港,可以成為全球貿易體系樞紐的"日落帝國"。

英國人善于做生意,特别是在金融方面。早在19世紀中葉,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就落戶香港。對于當時的中國人來說,這些都是聞所未聞的。

雖然英國人将法治、商業和現代政府帶到了香港,但香港在1949年後成為遠東的經濟中心。

追虎龍:香港廉政公署由來已久

自1950年代以來,香港的經濟隨著大量資本湧入城市而飛起。人口擴張,工商業蓬勃發展,紡織制造業是當時香港的支柱産業。

1950年代初,香港紡織業雇用了60萬人,紡織服裝出口占香港出口的50%以上。當時,香港與改革和發展初期的中國大陸類似,從低端制造業開始,以廉價勞動力的鑄造廠起家,制造了第一桶黃金。

經濟發展帶來了強勁的消費,随之而來的是各種小企業的繁榮。這座城市兩旁是紅酒和綠色,一種煙火般的氛圍。

追虎龍:香港廉政公署由來已久

經濟增長導緻香港社會的階級差異日益擴大。一邊是高高在上的殖民者,他們屬于西方文明,以統治者的心态看待這裡的人民。還有一個中産階級,由城市白領勞工主導,他們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并希望被西方社會接受。

剩下的就是底層的很多人,他們仍然有中國的生活方式,你在香港電影中熟悉的地方,旺角,銅鑼灣,油麻地,都是他們的世界。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中國傳統的人性,當然也包括各種幫派和滋生地的"黃色賭博毒藥"。

不同的社會生态在香港發生碰撞,自然也存在暴力沖突。勞資糾紛、貧富差距、文化沖突,使階級之間的沖突更新。自1960年代以來,香港經歷了兩次針對殖民當局的大暴動,迫使英國政府重新思考其殖民政策。

1971年,前英國駐丹麥大使邁克爾·麥克利斯(Michael McLehose)成為香港總督。麥克萊浩在中國學習,懂中文,熱愛中國文化。在任期開始時,他決定改變香港殖民當局的負面印象。

追虎龍:香港廉政公署由來已久

前香港總督麥克利斯先生(中)

上台後,麥克理浩大力開展民生建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會沖突。這些舉措包括建設公共交通,解決公衆的住房問題,以及引入"住房所有權"計劃,使低收入家庭能夠擁有住房。

麥克利斯還使義務教育在香港普及。所有學齡兒童都必須上學九年,如果父母不上學,他們就要承擔責任。此舉為麥克萊休赢得了聲譽,甚至被一些人視為英國人對香港最偉大的"善政"。

然而,還有一個問題,麥克利斯先生沒有預料到,長期以來一直受到批評,并成為香港社會一直存在的問題,即腐敗。

2/5 香港嚴重的A錢問題

毫無疑問,被金錢腐化後的警隊,必須對1960年代和1970年代香港刑事案件的高發率承擔相當大的責任。

1973年,香港發生了一起醜聞,在香港引起了轟動。總警司格伯被反貪局調查,因為害怕腐敗和腐敗,吉伯居然溜了一根煙,跑開了!他逃回了他的家鄉英格蘭,以為他可以逃脫懲罰。

隨後的調查發現,Gerber先生擁有430萬港元,是他20年薪水的六倍。他把錢花在了六家銀行。事件一發生,就掀起了香港輿論圈的轟動。

格伯腐敗案隻是冰山一角,除了這隻大老虎,冰山下潛伏着大大小小的老虎和蒼蠅。賄賂在全社會司空見慣,公職人員腐敗司空見慣。

追虎龍:香港廉政公署由來已久

在當時的香港,你必須寄錢去上學,去看醫生,開店,甚至讓救護車或消防員滅火。開罰單做生意是不成文的規定,警察對違法行為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當時,香港是"警察土匪家庭",警察A錢到什麼程度?給我舉個例子。

在警察部隊中,如果警察想要晉升,他們必須賄賂他們的上級。至于錢從哪裡來,借給黑社會。當然,作為回報,警察必須照顧三合會網站,并打開他們的違規行為網絡。

黑手黨網站不同,生意清淡,有些繁榮,黃色賭博毒品聚集地,最差的保安,黑幫老大是最富有的,也是警察謀求借用最多的地區。想要爬起來的人越多,價格就越高。有人向檢方出示了賄賂價格清單,警察級别,他們想搬到什麼職位,都有明确的價格标簽。

追虎龍:香港廉政公署由來已久

整個警察系統都從上到下,這就是美德。《追虎龍》中吳振宇飾演的中國偵探徐樂,正是憑借這股歪風成為人氣人物的角色。

在影片中,徐樂是一個叛逆者,但他認為自己為香港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什麼這麼說呢?你看他的立場,中國偵探,周圍殖民當局和底層人民,黑白吃,人脈廣,這就決定了以上都離不開他。

徐樂一方面充當黑社會的保護傘,甚至直接卷入販毒活動。另一方面,他也代表幫派管理幫派。徐樂對世界有着深刻的意識,既了解河湖的規律,也與白人一起,他保持着龐大的利益網絡,深知要使這種合作機制長期持續下去,必須確定各方受益。

追虎龍:香港廉政公署由來已久

對于幫派來說,他放縱了,同時防止了惡性競争,防止了事情的擴大。對于警察,他把這些人拉下水,形成了一個團結的利益鍊。我們有錢一起賺,百個行業茁壯成長,年輕人可以過上美好的生活。

徐樂是傳統社會觀念的代表,他認為禮貌是經濟繁榮的基礎,因為它具有"人情味"。是以,他不認為賄賂是非法的,因為在他的思想體系中,這是一個自然正義的問題。

徐樂也知道黑手黨猖獗,有其自然的原因。在公共權力不能擴大的地方,它隻能由私人權利來填補。例如,如果窮人想做生意,缺錢,而銀行拒絕借錢怎麼辦?隻有高利貸者才能從黑社會借來。比如,小商販想開攤,但被警察城市管理處處走怎麼辦?隻能依靠黑社會的掩護。這就是他存在的價值。

這是香港上個世紀黑白勾結,腐敗滋生社會基礎,階級隔閡,法治不好,再加上個體工商業的野蠻增長,共同構成了其成長的土壤。

3/5 廉政公署成立

說到這一點,我們似乎應該回到正題。格伯醜聞的揭露使殖民當局承受着巨大的公衆壓力,要求他們采取行動。是以,1974年,廉政公署正式成立,主要任務是打擊腐敗。

在IAC之前,香港也有相應的反腐敗部門,但那不算什麼,腐敗繼續腐敗,腐敗接踵而至。原因很簡單:反腐敗機構與包括警察在内的公務員制度是一體的,根本不可能客觀獨立。

追虎龍:香港廉政公署由來已久

是以,廉政公署要取得成功,必須保證絕對的獨立性。從一開始,它就充分執行了這一原則。

首先,在會員方面,廉政公署廣泛招募到社會,主要面向大學畢業生,每月提供6,000港元的高薪,是當時普通白領的10倍。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香港電視劇中将廉政公署成員描繪成職業精英并不為過。

在執法方面,廉政公署堅持"虎蠅并肩作戰"的原則,對腐敗零容忍。一到高調官員的到來,直至老百姓,隻要有賄賂,我們就不會表現出憐憫。

這是IAC最了不起的事情,它不僅涉及警察部隊或公共服務,還涉及整個社會的不良文化。

例如,香港皇家醫院的一名護理人員被法院傳喚,收取五元的小費,最終被判處幾天拘留。例如,一名香港豪宅地區的郵差在農曆新年期間收到一封10元紅包,廉政公署通知他應負法律責任。

追虎龍:香港廉政公署由來已久

你可能會覺得IAC做起來太挑剔了,小費拿紅包是人性,今天我們早已習慣了,廉政公署連這個來管理,是不是太"人性化"了?

但IAC并不這麼認為,既然是法律,就必須絕對的實施和實施,而從基層掌握,不能有任何靈活性,就是所謂的"千裡堤壩,在蟻群中毀滅"。一旦嘴巴張開,它就會張得越來越大,最終無法挽回,讓一切努力都失敗。

在制度設計方面,廉政公署亦貫徹獨立原則,并有權進行獨立調查。特别是所謂的偵查力強,使其不能畏懼強者,直接擊中關鍵,為後期案件創造有利條件。

除正式制度外,廉政公署亦已成立四個獨立委員會,監督廉政公署的工作。這些委員會包括腐敗問題咨詢委員會、審查腐敗報告咨詢委員會、預防腐敗咨詢委員會和社群關系公民委員會。

追虎龍:香港廉政公署由來已久

這些委員會由社群擔任主席,他們的工作報告需要每年向公衆開放,以確定公平和透明。更不用說廉政公署有一個獨立的投訴委員會,專門報告廉政公署的不當行為或違規行為,甚至廉政公署的年度預算也必須由委員會審查和準許。

廉政公署在行使逮捕、搜查等權力時,隻需要政府的監督,其餘大部分依靠社會支援和監督。換言之,其獨立性的關鍵是他與行政系統外勢力保持密切聯系的能力。

自IAC成立以來,香港公職人員的腐敗行為受到嚴厲打擊,行政制度全面展開,人人面臨風險。而随着反腐風暴席卷社會,是大衆觀念的改變。

4/5 腐敗之風正在逐漸得到遏制

長期以來,賄賂一直被許多香港人視為理所當然。想要信任人們做事,發送紅包,收取回扣,這不是非法的,這叫做生意。

據調查,1977年,46%的香港人認為賄賂不算什麼,認為人與人相處是必要的,是中國人的平常生活方式。

也有人認為,腐敗即使是非法的,也是社會繁榮的"必要之惡",賄賂是被禁止的,是以人們不能做生意,比如片中徐樂偵探,秉持了這一觀念。正是這個概念使腐敗在社會中肆無忌憚。

追虎龍:香港廉政公署由來已久

但僅僅三年後,到1980年,社會氣候發生了變化。堅持認為賄賂不可避免的人數從46%下降到27%。廉政公署成立之初,隻有35%的市民敢于實名舉報,三年後這一比例上升到50%。自1980年代以來,廉政公署一直保持實名報告率約65%。

那麼,廉政公署有什麼瑕疵嗎?是的,據香港著名社會活動人士杜業信(Du Ye-sin)說,廉政公署的制度設計仍然存在漏洞。

杜業信在香港生活了65年,對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杜炳強在她的回憶錄《我眼中的殖民地香港》中指出,廉政公署至少有兩個缺陷。

首先,廉政公署沒有獨立的起訴權,我可以獨立調查案件,但我不能起訴,因為起訴權掌握在司法機關手中,一旦司法機關和腐敗官員,廉政公署什麼也做不了。

追虎龍:香港廉政公署由來已久

特别是英國公務員,很少因可以了解的原因而受到起訴,作為殖民地官員,他們享有特權。Duyessine女士回顧說,一名進階警官被發現收受賄賂,但司法部門不會起訴他們。顯然,即使是IAC也無法完全防止特權隐藏腐敗。

此外,廉政公署無法移動三合一分子。Triad是香港著名的地下組織,曆史悠久,我們有機會在以後講述它的故事。三位一體甚至滲透到香港社會的公務員隊伍中。當然,與它關系最密切的是警察。

如果警察因收受賄賂而被解雇,他将加入三合會,為他們守衛賭場和妓院,充當保镖或殺手。而且,三合會與當地警方達成了默契,隻要與三合會有關的案件,無論是刑事案件還是經濟案件,都交給警方,外人是不能質疑的。這讓雙方形成了一個緊密的利益網絡,連政府都無法控制。

追虎龍:香港廉政公署由來已久

在1970年代末的一宗類似事件中,廉政公署拘捕了數名收受賄賂并報複他們的警員。他們闖入廉政公署辦公室,拳打腳踢,砸碎窗戶。(正如電影中所反映的那樣)這種行為與黑社會沒有什麼不同,政府不會追究。為此,作者表示強烈不滿。

是以,即使是IAC,他們所能做的就是調查和逮捕人員,但他們無法解決系統的一些根本原因,這超出了他們的能力範圍。

警察與黑社會勾結,不是一夜之間,他們已經形成了一支龐大的力量。即使如此強大,警察匪徒聯手罷工,勒索當局釋放涉案警官。這種利益關系不再是一兩個官員或機構可以動搖的。

5/5 小結

自1980年代以來,在廉政公署與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的廉潔和廉潔也逐漸為人所知,提升了國際形象。

當然,本文并非旨在慶祝廉政公署。除了肯定這些公職人員的努力外,我們還應該考慮反腐敗鬥争取得成功背後的根深蒂固的原因。

過去,香港有一個綽号,叫做"小販之城",這是什麼意思?到處都是小販。香港的小販經濟在1950年代達到頂峰。

為什麼是20世紀50年代?因為戰争。由于大量來自内地的移民不得不在香港謀生,沒有足夠的工作,拖延是唯一的選擇。

追虎龍:香港廉政公署由來已久

但随着小販的增長,管理的難度也在增加。外國人口給香港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例如骯髒亂和黃色賭博毒藥。白人警察既不屑一顧,也不善于與底層的這些人打交道。既然正規的治理路徑是無法通行的,它隻能依靠賄賂,以及黑社會這種"非同尋常的手段"。

這就是香港腐敗泛濫開始蔓延的地方。

在後來的曆史中,黑社會充當了精英和下層階級之間的中間人,殖民政府不想做的肮髒工作是由他們完成的。他們滲透到政商界,有時與權貴勾結,有時為窮人、橫截面、左右、混得好,也成為人生的勝利者。

是以,整個腐敗與打擊黑社會是并行不悖的。但是,如果他們生活的土壤沒有消失,無論IAC多麼努力,它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那麼,好轉的時間是什麼時候呢?1970年代末,香港迎來了一個重要時刻:産業更新。

追虎龍:香港廉政公署由來已久

1973年,香港解除外彙管制,并于1977年建立商品期貨市場。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出口加工業從香港轉移到勞動力價格較低的内地,随之而來的是大量香港投資進入内地市場,香港從制造業向金融業轉型。

産業更新帶來了更高的收入,從1970年到1994年,香港的人均GDP增長了23倍,收入增加,代表人民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到處都是小商販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了。黑社會成長的環境開始慢慢瓦解。

财富增長往往伴随着法制的完善,因為經濟規模的擴大,需要更深入、更廣闊的合作,此時,社會必須突破原有的利益網絡,建立更高層次的共識。

在《追虎龍》中,顧天樂飾演廉政公署特工陳珂,徐樂有一段對話值得回憶。

徐樂對陳可說,我知道你有理想,但那隻是一個美麗的謊言。陳可反駁道:你現在很強大,當然可以決定一切。但是,一旦你失去了這個位置,你就像人們一樣,這就是為什麼他們需要法律保護。

追虎龍:香港廉政公署由來已久

徐樂并不完全正确,法律不僅僅是為了保護弱勢群體。法律的基礎是超越任何利益集團的正義。隻有從這個意義上說,法律才能為所有人建立一個穩定的治理體系。

依法治的社會和法治社會有什麼差別?兩者都有秩序,都有規則,但後者的規則,源于風俗習慣和利益交換,以徐樂為代表,就是這種秩序。

這種秩序有時非常有效,甚至高效,但它是不穩定的。由于所有基于利益交換的合作模式,隻要一方不穩定,或者需求得不到滿足,就很可能引發内部消耗和合作體系的崩潰。

是以,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法制的延伸是必然的。因為隻有建立公正穩定的秩序體系,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内部消耗,實作公私分割,消除陳規定型觀念,為更大規模的合作奠定基礎。

當社會不需要引導利益來獲得安全感,并且無需賄賂即可實作有效合作時,信任的半徑就會擴大,社會繁榮就會觸手可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