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626年7月2日,即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了一場血腥的政變,殺死了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弟弟齊王李元吉。
史稱玄武門之變,這件事的真相被掩蓋得太多,其中最主要的資訊被李世民抹去了,那就是玄武門之變的第二地點,也是整件事的核心關鍵,那就是派兵在太極宮把李淵控制住。
曆史上宮廷政變很多,如果你搞不定皇帝,結果肯定是死路一條,是以玄武門之變,最關鍵的地方是逼李淵退位。
之是以這個事被忽略了,是因為李淵這一生大風大浪見多了,當尉遲敬德帶兵闖入自己寝宮的時候,他已經明白了這一切。
李世民沒有來,他在等李淵的答複,刀已經拔出,沒理由再縮回去,如果李淵不同意,那肯定就是一刀斃命,事後對外宣稱是李建成集團謀反,殺害皇帝就行。
李淵是個聰明人,貴族出身的他早就明白高層政治的生存之道,他和楊廣還是親表兄弟呢,這又如何,最是無情帝王家,這話在李淵大家族裡(包括隋朝皇室),展現的淋漓盡緻。
最終李淵接受了現實,活着比什麼都強,畢竟李世民也是自己的兒子,于是李世民進來了,和李淵抱頭痛哭,說自己也是被李建成逼的,甚至李世民更是吮吸父親的乳。
這看似荒誕的一幕,一方面是向李淵展示,他們之間還是有父子親情的,另一方面更是做給外人看的,現任皇帝對李世民依然是信任和喜歡的。
一個月後,李淵就被逼做了太上皇,當然這隻是補了一道儀式和手續,從玄武門之變以後,李世民已經控制了朝廷,當然也包括李淵的自由。
而玄武門之變後,李淵的生活,當然那個時代已經沒有人關心李淵了,大家都在看着李世民,都在讨論貞觀新氣象,這可能是李淵最難以接受的地方,簡單概括一下李淵的生活,那就是縱情聲色,内心苦悶。
李淵的縱情聲色,是有條件的,也是受到限制的,我們常說聲色犬馬,犬馬李淵是做不到了,因為作為草原習性很濃厚的李淵,從此不能再打獵了,通俗的講就是被軟禁,一開始住的房子還比較大,在太極宮裡面。
李淵畢竟是造反做的皇帝,血性肯定是有的,他也知道政治鬥争是怎麼回事,是以他賴着就不搬出太極宮,他料定李世民還真不敢把他怎麼樣。
但李淵雖然知道,破鼓萬人捶,落毛的鳳凰不如雞,但事情真的到了這一步,李淵的心還是哇涼哇涼的。
當皇帝是李世民的時候,下面的官僚都在揣摩李世民的意思,根據史書記載貞觀二年:
“天少雨,中書舍人李百藥上言:‘往年雖出宮人,竊聞太上皇宮及掖庭宮人,無用者尚多,豈惟虛費衣食,且陰氣郁積,亦足緻旱。’上曰:‘婦人幽閉深宮,誠為可愍。灑掃之餘,亦何所用,宜皆出之,任求伉俪。’”
這話翻譯一下就是,貞觀二年這一年出現了大旱,中書舍人李百藥的人便上奏,說是往年雖然也放一些宮女出宮,但是太上皇身邊深鎖宮内的宮女比較多,不僅浪費糧食,還會積郁陰氣,造成大旱。
你看看這話說的,居然說李淵的太極宮,用人太多,浪費糧食,宮女太多,導緻積怨,進而導緻了大旱,為了大唐,為了子民,李世民隻好“忍痛”把李淵請出了太極宮。
這就是政治,不但要做,還要把事做得漂亮,雙拳難敵四腳,況且是大部分官僚都要讨好李世民,在各路人馬都在想辦法的情況下,李淵也隻能是委屈求全,面子上沒那麼難看就行。
李淵後來搬到了原來李世民的秦王府弘義宮,改名太安宮,從此李淵搬出了皇城,徹底被囚禁了起來,日子過得非常苦悶。
大型活動,宮裡酒會,這些活動李淵都是被晾在一邊的,從皇帝跌落到這種份上,李淵除了能吃飽之外,跟囚犯也沒啥差別。
而且就算是基本生活也無法安全保障,因為天熱這事兒,誰也沒辦法,李世民動不動帶着大隊人馬去避暑,卻對李淵不管不顧。
這種事個别正直的大臣實在看不下去了,貞觀六年直門下省馬周上疏請求李世民将大安宮重修擴建一下,但李世民卻說太上皇“遊心道素,志存清儉”,意思就是李淵主張簡樸的生活,他也不好違背李淵的意思,于是就給拒絕了。
貞觀八年的時候,父子關系出現了一些緩和,李世民也打算擴建李淵住的地方,因為做了八年皇帝的李世民,也終于體會到做皇帝的不易和當爹的難處。
但李淵的生命卻也走到了終點,貞觀九年李淵在太安宮去世,年七十歲,這在李唐皇帝中算是非常高壽了,而且在曆代皇帝中也算是高壽而且能夠善終,死之前看到大唐如此欣欣向榮,相比内心也是非常安慰的。
綜合來看,李淵在後世被李世民弄得矮化了太多,但對于當時的李淵來說,太上皇的日子雖然苦悶,但也算是舒适,最後善終,也算是此生無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