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充分開放資料有助于建立有效的城市安全管理

2013年6月,“棱鏡門”事件曝光,美國國家安全局原雇員斯諾登向媒體披露了大量美國政府秘密監聽計劃檔案。

“從此,世界各國政府真正開始重視網絡安全,網絡安全上升為國家安全問題。”上海社會科學院資訊研究所資訊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惠志斌将“棱鏡門”事件視為國家戰略失控的象征。9月20日,惠志斌在第三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上海地區) ucon中國資訊安全使用者大會論壇上作了題為《資料時代智慧城市安全管理》的演講。

惠志斌提出,網際網路時代還帶來了社會運作、商業生态、政治制度、人類未來四個領域失控的危機。

“1994年,凱利在其《失控》一書中就指出了這個問題:城市進入資料化時代後,技術手段就已經無法控制真實世界了。無論是政府治理,還是企業管理,都存在巨大的安全風險。”惠志斌認為,資料時代的到來,讓城市安全管理的難度陡然上升。

據新華社2014年報道,惠志斌曾表示,在大資料和雲環境下,國家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和重要資料資源高度積聚,面臨系統漏洞、攻擊滲透、人為洩露所帶來的巨大風險,并且網絡資料生成和傳播更加智能實時,網絡資訊内容面臨失察失控的風險,這關乎整個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乃至國家的安全穩定。

“就好像一個人在街上被打了,不要說看清誰打了他,連哼的機會都沒有。”複旦大學軟體學院副院長韓偉力2013年8月在接受《上海國資》雜志采訪時,如此比喻“棱鏡門”事件所暴露出的中國資訊安全技術研究落後的窘境。

而在長期從事網絡資訊安全管理研究的惠志斌看來,資料開放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應對資訊安全新挑戰的城市管理措施。

“資料時代背景下,我認為真正有效的城市安全管理是建立在資料充分開放的基礎之上,乍聽上去似乎沖突,但不開放的資料事實上會導緻管理成本的上升。”惠志斌特意提到了從2015年起連續兩年舉辦的上海開放資料創新應用大賽(soda)作為典型案例。

據《文彙報》報道,去年第一屆soda比賽啟動時,組委會和上海市經信委曾擔心公共資料一旦開放會危及資訊安全,是以隻選擇了一個風險相對較低的大資料細分領域——交通資料。結果在幾周之内,soda吸引到超過2000名“資料極客”參與,不僅最終沒有引發安全風險,參賽者們拿出的方案更是讓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直呼“大開眼界”。

是以,在今年第二屆soda大賽中,組委會和上海市經信委提供了2000g開放資料,涉及資訊安全、社會安全、交通安全、環境安全、食品安全、金融安全等多個領域,希望基于開放資料來擷取更多保障市民出行、飲食、居住環境等領域的資料可視化應用和解決方案。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