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躍入大資料時代 撫州“有夢有戲”

在由農業經濟向工業化轉型的過程中,撫州追得很辛苦、趕得很吃力。作為工業文明的兩大基礎——鐵路和電廠,撫州在百轉千回間,直到最近幾年才算擁有。搭了個全省的末班車,也尴尬地咬着時代的尾巴。

在由傳統工業發展向新經濟邁進的端口,撫州不想再做追趕者,他們誓當引領者。作為新經濟的基礎、網際網路時代的“電廠”——大資料雲計算中心,撫州跳起來摘桃子早已抱得美人歸。領全省之先,也踏上了時代向前的節拍。

“撫州要如期實作同步全面小康目标,任務艱巨,我們再也不能走亦步亦趨、複制重複的傳統趕超模式,必須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适應新形勢、擁抱新經濟、駛向新未來。”撫州市委書記肖毅說,“沿着這條新路徑闊步向前,大資料雲計算是先導、是基礎,是重中之重。”

從這個理念出發,新一屆撫州市委的第一次常委會,重點就是審議通過《關于加快雲計算建設培育資訊産業新業态的實施意見》,從頂層設計層面,全面規劃了撫州大資料雲計算的平台、人才、應用建設。

撫州張開雙臂迎接大資料時代的到來:

作為全省唯一中國電信全國八大雲計算節點地級市,撫州在全省率先實作了全市全光網覆寫,網際網路出口帶寬由200g提升至500g;

2016年10月,撫州中科曙光雲計算中心正式投入試運作。這是我省首個采用“企業投資、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建設的雲計算中心,推動撫州在全省第一個實作了市本級和所轄11個縣區的政務資料全集中、資訊資源能共享、業務大協同的政務資訊化;

2016年12月,投資45億元的撫州卓朗雲計算大資料中心也正式動工。建成之後,撫州将擁有4092個機櫃,滿足國際t3+、國标a級資料中心建設标準,處于全國領先,中部第一。

大資料雲計算的壯大為撫州發展插上了翅膀:

高新産業躍上發展潮頭。以“大資料+院士工作站”模式,撫州博雅生物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芬兒建立全新産學研對接模式,依托強大的大資料能力,研發前沿設立在上海複旦大學,而應用背景則落戶撫州。時空距離被瞬間拉近,技術壁壘被徹底打破,撫州生物醫藥的研發水準一舉對接産業前沿。目前,一項世界級新藥即将在博雅生物投産,撫州借此也将收獲自己的第一個千億産業。

傳統産業搭上更新快車。資溪面包是典型的草根産業,點多面廣,散而不強。而大資料的引入,把資溪面包産業帶入了新的發展次元。撫州積極引入國内最大的單品電子商務聚集平台中國網庫集團,采取“大資料+産業”方式,搭建了中國面包産業平台,建構線上線下互通的面包産業信用認證中心、大資料應用中心、金融結算中心及電商應用教育訓練基地,一舉打通了産業鍊的上下遊,連通了生産與市場。資溪面包攥指成拳,發展迎來第二春。崇仁變電裝置是撫州優勢傳統産業,借助大資料平台,一台台變壓器開始應用北鬥/gps雙模定位、 rfid電子标簽等技術,通過這些“千裡眼”“順風耳”,遍布城鄉的配電裝置實作了線上智能管理。

更深層次的布局正漸次展開,铿锵發力。目前,撫州正全力打造包括政務雲、生态雲、農業雲、教育雲、文化雲、交通雲、警務雲、工業雲“八朵雲”在内的雲應用工程,讓低成本、高效率的大資料像傳統産業的電能一樣,四通八達、無處不在,為新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

大資料時代,撫州“有夢有戲”。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