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EMC公司進行SAN拆分 旨在解決更為細化的存儲需求

戴爾-emc公司正在着手打造一套2 tiers軟體抽象層,旨在借此解決閃存之上一級存儲資料與對象陣列中大規模之間愈發嚴重的分裂問題。

其起步解決方案是将san磁盤或者混合型閃存/磁盤陣列進一步拆分為多台陣列,這主要是考慮到一級資料速度需求不斷提升、而二級資料存儲容量快速增長的現實壓力。

根據戴爾-emc公司的設計規劃,其中一台陣列專門負責實作一級資料閃存存儲,并被定名為熱邊緣或者快速層。

另一台陣列則面向存證地磁盤之上且經由對象存儲系統進行言說聽二級(近線)資料,其可以内部或者外部形式存在且資料通路速度更慢,但每gb資源使用成本則遠低于熱邊緣存儲。

戴爾-emc公司将此稱為冷核心或者容量層,其同時亦在着手打造一款2 tiers抽象層用以實作這一目标。以下為戴爾-emc方面公布的一份示範文稿:我們對于示範文稿中提到出的第三點并不認同,因為内部檔案或者塊通路高容量磁盤并非被雲存儲所替代,而是被可進行内部或外部(雲端)部署的對象通路型高容量磁盤所替代。

emc方面認為,熱邊緣方案的存儲容量區間應該是在數百tb級别,而容量層的容量水準則要高得多; 預計可能達到數百pb。

将有一個統一的抽象層掌控中繼資料,用于訓示資料條目位于哪個層以及層中的哪個具體位置。各資料條目随後會被配置設定單一全局命名空間,此空間可容納數萬億個對象。此層中的代碼亦會将資料根據需求在不同層間移動,具體依據一套政策驅動型自動化資料放置(分層)方法。

emc方面認為,利用其它方案以邏輯方式将兩層加以統一會耗盡位于熱邊緣的中繼資料空間,進而引發額外中繼資料被放置在容量層内,最終導緻通路速度緩慢。而解決這一難題的作法并非增加快速層内的中繼資料存儲空間,而是對中繼資料進行緩存。

要實作這樣的效果,其設想通路快速層的一組用戶端伺服器會利用rdma通路向一台共享式dssd陣列發送請求,或者利用scaleio通路一台虛拟閃存san以整合各本地直接附加閃存驅動器。

在此之後是一個基于對象存儲的容量層,其可以由一台isilon陣列或者一台ecs向外擴充商用裝置叢集充當。這兩種層皆可分别實作擴充或者收縮。

需要注意的是,這套縮減閃存快速層容量的整體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類似于昆騰公司的stornext産品,其專門面向娛樂與媒體工作流市場。

每台伺服器都會通路2 tiers軟體,後者通過一個posix api與單一命名空間為伺服器應用提供san,同時亦利用政策驅動型分層機制将陳舊或者不必要的資料發送至容量層。其會将指向資料的應用通路映射至容量層中的對應對象。

這款emc軟體利用一套分布式orange檔案系統配合運作于本地fuse檔案系統之上的一項隻讀、通讀型翻譯服務,進而建立起快速層。這項服務采用動态負載命名空間(簡稱dln)以實作中繼資料分層。dln指向的是全局命名空間中的一部分,例如檔案系統中的子樹。在此部分中包含指向對象的指針,例如檔案系統目錄中的inode。

我們尚不清楚dln如何實作加載或者預讀取。

另一種備選方案是利用omnibond的cloudycluster——專門負責将orangefs部署在aws當中——托管整套體系。

總體來講,這是一套面向後san/後nas陣列内部或者公有雲世界的解決方案。其san/檔案系統被拆分為兩大類,且在邏輯層面利用2 tiers軟體實作這種san拆分。

評論觀點

這種富有想象力的存儲方案正是我們期待從emc身上所看到的,而且目前尚無其它主流競争對手擁有與之等同的解決方案。事實上,惟一能夠在創新層面與之相匹敵的隻有hpe的伺服器事業部,其開發出了synergy方案。

如果戴爾将emc的這一發明應用至伺服器,那麼hpe無疑需要保持警惕。同樣的,如果hpe方面将其synergy納入自家存儲産品,則戴爾-emc亦将面臨嚴酷的競争壓力。

順帶一提,戴爾-emc方面已經注冊了2 tiers商标。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