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們将面臨大資料無法進行預測分析的挑戰

如今,大多數人認為在大資料時代,人們總是有足夠多的資訊來建立強大的分析,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在某些情況下,即便是大量的資料也仍然不支援基本預測的正常進行。很多時候,我們并沒有太多可以做到的事情,除了承認事實和堅持基本知識。這是大資料不能被用來預測的挑戰,似乎也是一個不可能的悖論,但是卻引來人們探讨為什麼會是這樣。

情景1:大資料,小宇宙

舉一個例子,當事物很少卻有大量的資料時,很難找到有意義的模式。以一家航空公司的制造商為例,如今,每架飛機每小時運作産生上千兆位元組的資料。諸如發動機在不同條件下操作,分析這些操作資料有很多好處。然而這對于一些分析行為來說可能很困難,如預測性維護。這是為什麼?

人們意識到,即使是最大的飛機制造商,每年也隻能生産出幾百架飛機。在考慮不同模型的時候,一年中可能隻有幾十個模型被生産出來。縱使飛機全部裝滿傳感器,也很難開發有意義的預測部件故障模型。為什麼?因為隻有幾十或幾百架飛機,樣品的數量太小。

特别是對于新飛機來說,這種情況還會加劇一些問題的出現(例如發動機或發動機部件之類的故障率較低)。是以,盡管可以在幾年的操作中收集pb的資料,但是可能沒有足夠的飛機來建立足夠大的事件池,進而建構真正有效的預測模型。當然,人們可以監測資料,尋找支援調查或幹預的異常模式,但是這不是一個預測模型。

情景2:大資料,大宇宙,令人難以置信的罕見事件

還有其它情況,那就是有大量的人或事物需要分析大量的資料。然而,當事件非常罕見時,仍然可能遇到一種情況,即沒有足夠的樣本來建構真正有效的預測模型。這并不是說,人們在分析資料和了解行為的各個方面沒有很多價值。它隻是說,有可能不能建立有效的預測模型。

讓我們考慮一下計算機晶片的生産情況。全球每年産生數億甚至數十億片晶片,并且其速度在不斷加快。幾十年前,一千個或一萬個的數量級缺陷可能是可以接受的。對于當今的晶片産品,其缺陷可能需要更接近百萬級。曾經有客戶提出,汽車行業面臨着壓力,需要将晶片缺陷率降低到十億分之一或更低。這是為什麼?主要是因為如果實作這種低錯誤率,并且人們可以假設導緻有缺陷晶片存在的原因,則對于任何特定的一組原因,其發生任何缺陷的執行個體會變少,人們可能沒有足夠的樣本來分析,但能夠産生良好的模型以預測這些失敗可能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人們考慮到晶片技術将随着時間的推移而過時,在短短幾年内被更新的産品所替代,是以,這可能是一個持續時間比較久的問題。

不要絕望,做好準備

請記住,在這裡提出的問題并不是什麼規則,而隻是樣本。然而,随着人們收集資料的來源越來越多,企業開始考慮用越來越多的因素來分析業務,這些異常樣本肯定會出現在組織内部。重要的是,人們隻需要關注一個非常小的宇宙來分析,或者通過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稀有事件來分析。更糟糕的是,這種罕見事件是小宇宙中的。假設隻考慮資料與業務問題相關的情況,而那些不相關的資料将永遠不會增加價值,無論其數量多麼大或多麼小。

當人們不确定自己的資料是否是有效預測時,請確定在用于開發資料的複雜分析之前投入更多精力,其評估可能是可行的。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可能需要解決基本分析問題。然而,重要的是要記住,這種情況應該比沒有任何資料來分析更好。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