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化融合:唐山探路重工業城市智慧轉型

坐擁雄厚的工業基礎和工業文明,素有“煤都鋼城”之稱的唐山,曾誕生了全國第一座機械化采煤礦井、第一條标準軌距鐵路、第一桶機制水泥、第一件衛生陶瓷……而現在,時光荏苒,過去令唐山引以為傲的鋼鐵、煤礦、水泥、陶瓷等行業,面臨産能過剩、産品粗放、利潤下滑的窘境及轉型更新的壓力。

“風口變了,方向變了,模式也發生了變化,我們應該及時适應和跟上。” 全國優秀首席資訊官、唐山市工業和資訊化局副局長李技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專訪時感慨道。

如果說,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煤炭、鋼鐵均是炙手可熱的“香饽饽”行業,那麼如今,這個“香饽饽”開始逐漸被其他行業所取代。兩化融合、“網際網路+”便是其中之一。對于這些領域的探索,亦構成唐山整體轉型的思路之一。

“通過網際網路和資訊化的應用,可以幫助唐山市原有的重型産業降本增效,進而實作利潤的增加。同時也可以刺激新的經濟增長點,加速經濟結構轉型。”李技指出。

通過唐山市近年來的GDP表現,亦可略窺究竟。據唐山市統計局數字,唐山市2015年全市GDP為6103.1億元,同比增長5.6%,仍穩居河北省GDP排行首位。其中,第三産業占比由2010年的32.4,調整為2015年的35.5。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6.0%,比2010年增長1.3倍,“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17.7%。

兩化融合路徑

自2009年,唐山作為資源型重工業城市的代表,被納入國家首批兩化融合試驗區起,一切就開始悄然生變。

“唐山的兩化融合探索,大緻分了三個步驟去推動。”李技坦言,“首先是推進資訊技術在傳統産業中的應用,随後是資源搭建和培育扶持平台,最後産業供應鍊的整合。”

其中,推進資訊技術在傳統産業的應用是基礎。目前,唐山市已從産品設計、流程管控、企業内部資源管理、電子商務、安全生産、節能減排、産業鍊協同、科學決策、品質管理及預算管理十個方面,用資訊化技術手段對傳統工業進行“改造”,實作降本增效。

例如,通過資訊化手段去管理流程,能夠使工業生産中的各個環節更加趨于合理。通常而言,鋼鐵的送風設施必須有閥門,否則容易爆炸,但閥門處如果控制不好,熱氣容易遺失。“過去鍋爐需要燒到700多度,才能将煉鋼爐的溫度推送到450度,而如今,通過計算機合理控制閥門,找到送風的臨界點,隻要燒到500度就可産生合理溫度。”并且,在計算機的控制下,這個過程中産生的熱與氣,均可回收發電,形成能源的綜合管理。

而在安全生産方面,資訊化技術亦有作為。開灤煤礦此前在生産方面時常存在隐患,瓦斯爆炸、煤礦冒頂等問題成為企業“老大難”——事實上,這也是煤炭企業所面臨的通病。“但随着2009年開始推進井下重大危險隐患識别線上監測項目,通過鋪設傳感器累積資料模型,進而形成重大危險源預警體系之後,現在開灤煤礦的每百萬噸産煤人員死亡數降至同行業标準第一。”李技指出。

唐山在電子商務領域的發展,則以其較好的組織性形成企業“抱團”。據李技介紹,唐山市電子商務創新科技聯盟現有約420個會員,幾乎囊括了目前比較大型的電商企業。聯盟主要從事四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幫助企業梳理診斷,進行頂層設計,随後導入國内知名科技公司,提出針對性的資訊化平台解決方案,再次引導企業參加教育訓練,提升其管理層及執行層的能力,最後導入風投、證券公司等。“目前,當地已形成中國鋼鐵産業網、中國耐材網等頗具地方産業特色的電商服務網站。

此外,通過資訊技術同樣能實作上下遊産業鍊的協同。“2009年,唐車公司的動車組産能僅為月産2列,生産之是以跟不上去,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供應商的管理上。”李技指出。由于一列動車需要數十萬個零部件,囊括到幾萬個供應廠家,一旦其中一家出了狀況,便會延誤整體生産進度。“後來,我們引導企業開發了一套供應鍊管理系統,通過該系統,可以線上監測倉庫中的零部件數量,如果低于警戒線,就會報警。長期違約的供應商會被取消資格,如果供應商确實有原材料或資金困難,也可以實時提供幫助。”目前,唐車公司的動車産能已突破月産12列。

産業叢集效應

如果說,資訊化技術對傳統産業的滲透是唐山轉型的第一步,那麼接下來,通過搭建和重點培育扶持平台,實作行業内企業的“抱團”,形成産業叢集并進行要素優化,則是下一步棋。

“唐山市财政特設500萬專項資金,用于支援不同行業的平台建設。”李技指出,“這樣可以把行業内共同的要素彙總,由一個平台服務一片企業。”

率先“試水”的是陶瓷行業。據了解,唐山市一共466家陶瓷生産企業,是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産業叢集,但長期以來面臨銷路不佳、惡性競争等問題。

“原先唐山的陶瓷廠以接訂單為主,進行來料加工,主要供應國際市場。後來由于國際市場增長趨緩,逐漸轉為内銷,再加上其他省份轉型導緻大量資金進入該行業,惡性競争加劇後,陶瓷價格下跌得厲害,甚至出現跌破成本價的現象。”李技坦言。

為了有效提升當地陶瓷業核心競争力,唐山市一直在嘗試“網際網路+陶瓷”思維的運用。例如,唐山市成立了陶瓷協會,扶持培育成立了中國骨質瓷網,并建立相應的骨質瓷網園區,園區中的企業可享受從原材料采購供應到生産工藝、從産品拍攝到美工設計、從安全包裝到物流配送的全方位服務。

“460家陶瓷企業,哪怕湊夠100家,共同去購買原材料,購買量提升之後,購買成本就有下跌空間。設計、物流、包裝等環節的成本控制思路同樣如此。”李技指出,“一旦做透了,就能形成保質保量的前提下,使唐山陶瓷的營運成本最低,實作核心競争力最強。”

作為唐山的主導産業,鋼鐵行業的“網際網路+”亦然。由于鋼鐵生産線需要保證其連續性,為免于危險,任何零部件的損壞要及時更換,因而,過去鋼鐵企業在零部件的采購費用高達數億元以保證充足的庫存。“但有些零部件10年都壞不了。”李技直言。

是以,由唐鋼打造的鋼鐵企業通用備件交易平台“物聯寶”便很好地幫助企業減少庫存及采購成本。資料顯示,自2014年7月上線一年内,河鋼唐鋼已累計在物聯寶上采購備品備件9800萬元,與傳統采購模式相比節約資金600萬元,減少庫存占用1億元。依托其庫存管理功能,2015年前7個月,唐鋼已實作利庫3.6億元。

智慧城市轉型

自2015年“網際網路+”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之後,關于智慧城市的概念便更如潮湧。

“唐山一直按照自己痛點及需求,進行智慧城市頂層架構的搭建。我們所認為的智慧城市,基于頂層設計及開放式平台體系建設為前提的,應該以善政、強業、為民為宗旨的。第一期包括一個基礎平台及五大應用。”李技指出。

據了解,智慧唐山建設方案首先強調開放式平台體系建設,類似于iOS系統中的APP Store。平台體系搭建完畢之後,唐山市會敞開平台接口,讓衆多應用開發方參與介入,豐富平台上的内容。在李技看來,智慧城市的思路應該是營造應用營運的環境,搭建平台體系,通過市場機制選擇應用。

而在平台搭建完畢之後,唐山市還設計有包括公共資訊資源交換共享中心、基于網絡化的城鄉綜合管理服務中心、智慧民生綜合服務平台(市民網和市民卡)、工業資訊服務平台及全市公共視訊資源整合五大應用。目前還在推動Wifi熱點免費覆寫項目,未來,無論唐山市民或外來遊客,隻要接入唐山市公共Wifi或下載下傳平台APP,便可友善查詢到政務資訊、城市基礎資料、便民服務資訊等,也可繳納水電瓦斯等生活費用。政府也可通過工業資訊服務平台實作對企業的精準幫扶及精準管理,對企業及所在行業進行精準分析。

不過,據李技透露,目前唐山的智慧城市方案尚處于平台招标階段。是以,未來實質性進展仍有待時間。

====================================分割線================================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