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戰國枭雄錄——“惡人”宇喜多直家惡人宇喜多直家複興宇喜多氏制霸備前國之路

作者:指尖看日本
日本戰國枭雄錄——“惡人”宇喜多直家惡人宇喜多直家複興宇喜多氏制霸備前國之路

宇喜多直家

宇喜多直家是與松永久秀、齋藤道三齊名的“日本戰國三大惡人”之一的枭雄,曆來被認為是一個殘忍無情的武将,那麼,事實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戰國時代的宇喜多氏,是領有備前國、美作國、備中國一部的戰國大名,宇喜多氏的源自衆說紛纭,有人認為是流落在備前國兒島的百濟國王子的後裔。

戰國時代,宇喜多氏的複興之主宇喜多直家曆來被人稱為“枭雄”或者“惡人”,宇喜多直家不像有的大名被稱為猛将或者名将,而是被稱為一代“謀将”,這主要是因為宇喜多直家非常足智多謀,或者換個說法,此人非常詭計多端。

在日本慶長年間的儒學家小濑甫庵創作的《甫庵太閣記》當中,宇喜多直家被形容為一個無道惡人,通過謀害、暗殺備前國、美作國許多領主的手段來竊取他人領土。小濑甫庵将宇喜多直家、齋藤道三、松永久秀并列,稱這三人雖然才能出衆,但是見利忘義,是以最終才會招緻滅亡。小濑甫庵身為資深儒學家,是無法容忍宇喜多直家的種種行為的,他對宇喜多直家的不義之舉非常嗤之以鼻,這才會對他頗有非議,而小濑甫庵對宇喜多直家的評價影響深遠,至今許多人對宇喜多直家的認知都停留在與小濑甫庵一個層面上。

在織田信長的家臣羽柴秀吉進行西國攻略之時,宇喜多直家曾經猶豫過究竟是站在毛利家一方還是站在織田家的一方,最終,宇喜多直家決定從屬織田家,以儲存宇喜多氏的家名不會滅亡。然而,宇喜多直家的生存之道卻受到了家臣們的反對,尤其是當時宇喜多氏的重臣花房氏、長船氏、戶川氏、岡氏等家族早就向毛利家遞交了五名人質,此時如若反投織田家,豈不是相當于間接将這些人質殺死嗎?

日本戰國枭雄錄——“惡人”宇喜多直家惡人宇喜多直家複興宇喜多氏制霸備前國之路

宇喜多氏家紋

面對家臣們的反對,宇喜多直家卻這樣說到:“要是犧牲五個人的性命,就可以拯救一百人的性命的話,就算是上天也會表示贊同的。”宇喜多直家口中的一百人的性命,指的自然就是這五名人質的父母親人,也就是宇喜多家的這幾個重臣的家族。宇喜多直家這滿帶着威脅的話語,最終使得家臣們同意抛棄人質,向羽柴秀吉遞交了表示效忠的誓書。

小濑甫庵稱宇喜多直家幾近白手起家,最終領有備前國等領地,是個傑出的人才,但是他又評價宇喜多直家寡廉鮮恥,隻為利益而動,最終他的兒子宇喜多秀家在關原合戰以後被沒收封地,流放到了八丈島去,一切都是因果報應。當然,通說之中殺害主君的齋藤道三、殺害幕府将軍的松永久秀與宇喜多直家一同,組成了“戰國三大惡人天團”,一直影響到現在的許多小說與時代劇。

然而,排除掉齋藤道三和松永久秀(這兩人我們以後有機會也可以談談他們背的鍋),這一評價對宇喜多直家是否有些不公呢?

在日本戰國時代,是沒有形成江戶時代的“忠臣不事二主”的倫理觀念的,為了利益背叛主君,簡直和吃飯喝茶一樣日常。戰國時代的一些夾在大勢力之間生存的小勢力都是如此,他們通過擷取的情報來分析局勢,并通過各種外交、調略手段遊走于各大勢力之間,以尋求生存之道,宇喜多直家如此,以“表裡比興”聞名的真田昌幸也是如此。但是,真田昌幸的反複無常被稱為“足智多謀”,宇喜多直家卻隻落了個“詭計多端”的評價。假使宇喜多直家一開始就顧慮到小濑甫庵談論的儒家的“義”與“不義”而忽略自家存亡的話,那隻能說宇喜多直家并不具備一個傑出的戰國武将的器量,宇喜多氏也不配成為在夾縫中生存的一支戰國大名。

戰國時代宇喜多氏登場的年代,已經是十五世紀的後半期了。此時經過應仁之亂以後,西國的傳統守護大名諸如山名氏、赤松氏紛紛衰弱,這一時期稱霸備前國的乃是室町幕府“四職家”之一赤松氏的家臣浦上則宗。

日本戰國枭雄錄——“惡人”宇喜多直家惡人宇喜多直家複興宇喜多氏制霸備前國之路

宇喜多秀家

文龜二年(1502年),浦上則宗去世,浦上村宗繼承了浦上家家督之位。大永元年(1521年),浦上村宗與主君備前國守護赤松義村對立,并謀殺了赤松義村。在這個時期,追随浦上村宗殺害主君的一個有力家臣便是宇喜多直家的祖父宇喜多能家了。宇喜多能家被稱為是宇喜多氏的中興之主,是為宇喜多氏後來稱霸一方奠定基礎的人。

然而,天文三年(1534年),宇喜多能家遭到了浦上氏的家臣島村貫阿彌的氣息,最終在砥石城自盡,其子宇喜多興家繼承了家督。然而宇喜多興家是個無能之人,并沒有為父報仇的能力,隻得四處逃亡。

無能的父親宇喜多興家死後,宇喜多直家方才繼承了家督。少年時期的宇喜多直家至今仍然留下了非常多的“枭雄”事迹,來展現其出衆的才能。在《備前軍記》中記錄着這麼一件事,父親死後,宇喜多直家被母親家一方的舅母收養,舅母曾經看到宇喜多直家凡庸愚笨而歎息,表示宇喜多家再也沒有複興的希望。

然而,宇喜多直家卻對代替父母養育自己的舅母這麼說到:“害死祖父的仇人島村貫阿彌現在權勢熏天,若他知道我的器量非凡的話,一定會想法子殺害我的。我現在故意裝作愚笨凡庸,就是為了等待将來的時機。再加上家母是天神山城城主浦上宗景(浦上村宗之子)的侍女,可以以此關系讓我出仕浦上宗景,一旦仕官成功,島村氏再想殺害我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了。”

宇喜多直家此時不過是個十歲左右的孩子,竟然為了報祖父之仇複興家族已經計算到了這一步,簡直可以說是個少年天才了。然而,同樣考慮到宇喜多直家此時的年紀,這件故事很有可能是後世根據宇喜多直家出色的才能而創作出來的逸話。

日本戰國枭雄錄——“惡人”宇喜多直家惡人宇喜多直家複興宇喜多氏制霸備前國之路

備前國

天文十二年(1543年)八月,宇喜多直家向浦上宗景奉公,并在次年被登用為乙子城城主。不過,浦上宗景的擡頭是天文末年之事,是以此時的宇喜多直家出仕的是否是浦上宗景,還是其他浦上氏一族尚未确定。

天文十四年(1545年),備前國流傳砥石城城主浮田大和守與備中國的勢力内通的謠言,浦上宗景便指令宇喜多直家讨伐浮田大和守。經過四年的戰鬥,浮田大和守被宇喜多直家讨伐,砥石城被賜給了島村貫阿彌,宇喜多直家則受賜新莊山城。

天文二十年(1551年),浦上宗景指令宇喜多直家迎娶浦上家臣中山備中守信正的女兒為妻。中山氏是公卿山科家領地居都莊的代官,以沼城為自己的根據地。在這之後,因為中山信正越來越專橫,甚至與島村貫阿彌勾結想要對付浦上宗景,浦上宗景不得不下令讨伐中山氏,接受指令的,自然是新擡頭的宇喜多直家了。

宇喜多直家接受到讨伐祖父的仇敵島村貫阿彌以及嶽父中山信正的指令,在永祿二年(1559年)将中山信正暗殺。按《備前軍記》的記錄,宇喜多直家趁中山信正酒醉在别莊留宿之際,排除了殺手将其殺死。

随後,宇喜多直家又與浦上宗景合作,在讨伐了中山信正以後升起了狼煙,浦上宗景便對島村氏發去了立即前往沼城的指令。收到浦上宗景指令的島村貫阿彌僅僅率領着七八名近侍就前往了沼城,在島村貫阿彌進城以後,才發現此時沼城已經易主。宇喜多直家将島村貫阿彌與幾名近侍誅殺,随後,宇喜多直家指令家臣們防守沼城,自己則率軍親自前往砥石城,并壓制了此城。

日本戰國枭雄錄——“惡人”宇喜多直家惡人宇喜多直家複興宇喜多氏制霸備前國之路

島村貫阿彌與中山信正死後,浦上宗景将二人的大半領地都賜給了宇喜多直家,宇喜多直家也移居到了沼城,将乙子城交給了家臣防守。

宇喜多直家在之後繼續擴張,于永祿三年、永祿四年(1560年、1561年)左右,指令弟弟宇喜多忠家攻擊龍之口城城主穝所元常,但是卻遲遲沒有攻下龍之口城。

宇喜多直家與重臣岡氏、長船氏讨論過之後,決定利用穝所元常喜好男色的弱點,讓長相俊美的小姓岡清三郎潛入穝所家,伺機暗殺穝所元常。岡清三郎在出仕穝所元常以後,很快就獲得了信任,永祿四年(1561年)六月,在一次穝所元常酒醉歸宅以後,岡清三郎趁機将刀刺入穝所元常的胸口,将其殺害,并砍下其首級傳回了沼城。主将穝所元常被暗殺以後,龍之口城的部将再也沒有抵抗宇喜多氏的戰意,最後全城降服于宇喜多直家。

在這以後,宇喜多直家又相繼攻打了備前國金川城城主松田氏,備中國的三村氏等等,逐漸在備前國獲得了巨大的影響力。但是緊随着影響力而來的,是一個巨大的問題,那便是宇喜多氏與主君、也就是備前國的盟主浦上宗景之間的關系。浦上宗景是浦上村宗的小兒子,與兄長浦上政宗長期對立,在天文末年方才在一族中擡頭。永祿七年(1564年),兄長浦上政宗被暗殺以後,浦上宗景成為實際上的浦上家家督。

日本戰國枭雄錄——“惡人”宇喜多直家惡人宇喜多直家複興宇喜多氏制霸備前國之路

西國局勢

按照通常的說法,宇喜多家出仕浦上家由來已久,一直以來都是浦上家的家臣,然而真是如此嗎?所謂的家臣,一般是分為兩種,一種是組成家族内權利中樞的家中型家臣,還有一種便是國衆那樣從屬于主家的國衆型家臣。戰國大名們畢生都在盡力将後者轉變成前者,但是此時的宇喜多家對于浦上家來說,卻實實在在是一個國衆型的家臣。浦上宗景以天神山城為本拠地,使得吉井川流域的國衆領主們紛紛從屬了浦上宗景,宇喜多家便算是這些領主中的一員。

此時浦上宗景的敵人乃是安藝國的大名毛利家,浦上宗景與尼子氏殘黨、大友氏等毛利家的敵人勾結夾擊毛利家。另一方面,此時毛利家與織田家尚在友好期,永祿十二年(1569年),織田信長派出大軍殺入播磨國、備前國,宇喜多直家立即從浦上宗景處離反,加入了織田家一方。

不過,這時候的織田家對西國的影響力十分有限,宇喜多直家在這以後便一直根據自己的判斷,在毛利家、織田家之間來回搖擺,連毛利家都說宇喜多直家是個“表裡”之人。然而,宇喜多直家的所作所為,不過是戰國時代的許多中小領主在大勢力中生存的一件常事而已,完全沒有必要将此事給上綱上線。

天正二年(1574年),宇喜多直家下定決心與浦上宗景決裂,在這以後二者在備前國交戰,宇喜多直家在天正三年擊敗了浦上宗景,将其流放出了天神山城。天正七年(1579年)十月,宇喜多直家放棄了毛利家,加入了織田信長的麾下,從屬織田家的西國軍團羽柴秀吉四處作戰。天正十年(1582年),織田信長在本能寺身亡,羽柴秀吉水攻備中國的高松城,并成功降服此城與毛利家和談。在這之後,羽柴秀吉逐漸取代了織田家,奪取了天下,足以見得宇喜多直家幼年時的忍辱負重以及多年來在夾縫中生存的經驗讓他的判斷十分有先見之明。

日本戰國枭雄錄——“惡人”宇喜多直家惡人宇喜多直家複興宇喜多氏制霸備前國之路

織田信長

宇喜多直家并沒有看到這一切,天正十年(1582年,另說天正九年)一月,宇喜多直家在岡山城病逝。據說宇喜多直家之死被家臣隐瞞,直到乞丐在河邊撿到了帶有膿血的宇喜多直家的下着以後,方才得知領主已死。另外,據說宇喜多直家在死前告誡家臣戶川達安,嚴令禁止家臣殉死,這也是關于宇喜多直家之死流傳下來的一個小插曲。宇喜多直家為了複興家族,多次施展計謀以及利用自己卓越的眼光在夾縫中生存,卻因為不符合後世的價值觀而招緻了惡評,實在是有些可惜了這位一代枭雄啊。

不過,在戰國時代,還是不要和宇喜多直家做親戚比較好,宇喜多直家确實通過許多手段暗殺或者讨伐了各個勢力,手段可謂毒辣。例如主君浦上宗景,被宇喜多直家流放;嶽父中山信正被宇喜多直家暗殺,妻子随後也自盡;仇敵島村貫阿彌被宇喜多直家用計殺死;敵人穝所元常也被宇喜多直家派去的殺手暗殺;女婿浦上宗景之子浦上宗次被宇喜多直家毒死;女婿金川城城主松田元賢被宇喜多直家攻打以後逃亡;女婿石川城城主金光宗高被宇喜多直家攻打以後自盡;女婿後藤勝基被宇喜多直家攻擊後自盡,别人都是坑爹,宇喜多直家坑最多的卻是自己的女兒。

日本戰國枭雄錄——“惡人”宇喜多直家惡人宇喜多直家複興宇喜多氏制霸備前國之路

羽柴秀吉

可是,這一切都是亂世之中的不得已而為之,否則的話,宇喜多家又如何能夠在後來的豐臣政權中占據一席之地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