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歐洲公有雲對OpenStack的支援

三個公有雲提供商談論聯盟、靈活性和未來。

講講你們的公有雲産品

elastx:首席營運官henrik grankvist

\

elastx是瑞典公有雲提供商。我們提供由jelastic提供的兩個公有雲平台,一個平台即服務(paas)和一個由openstack提供支援的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 elastx通過自動化從代碼到生産的整個過程,幫助客戶充分利用雲的優勢,并提供24*7客戶環境的監測。

enter:首席技術官mariano cunietti

enter是意大利雲服務提供商。我們首先在2013年向意大利的一個地區提供公有雲,在2014年,我們開放了法蘭克福和阿姆斯特丹。我們是歐洲第一個運作多區域openstack公有雲的公司。在2015年底,我們被歐盟授予公有雲服務的合同,使我們成為歐盟機構的官方提供商。

internap:stephane antoine,雲和平台工程和營運進階經理;軟體開發總監bruno morel

2011年,internap推出了基于openstack的第一個公有雲。從那時起,它逐漸成熟,通過ironic和多地區能力(北美、亞太地區和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支援裸機。 internap的公有雲為每個客戶提供核心的openstack服務。我們提供了最多的部署可能,以簡化與其他提供商的可移植性以及私有部署。

什麼使您的組織決定進入公有雲業務?

cunietti:2009年,我們決定為客戶提供vmware的替代品,我們希望找到一個全開源服務。我們開始使用兩個虛拟私有伺服器平台,然後我們采取了巨大的飛躍,試圖在意大利和歐洲創造一個亞馬遜的替代品。我們還提供托管服務,與大的服務提供商不同的是,我們的服務不僅容量大、價格低,而且專業優質。

morel:internap一直試圖為客戶提供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從ip連接配接到裸機托管,我們産品的特色在于完整性和性能。在虛拟化成為主流和被廣泛采用之後,我們看到了雲技術的快速采用。當我們深入了解客戶的挑戰時,我們意識到公有雲實施将最好地為他們服務。是以,我們開始建立一個互利的解決方案:一個在資源使用和定價模型方面靈活的公有雲,具有高性能和标準api。

當建構公有雲産品時,什麼讓你選擇了openstack?

morel:在2010年,當建立了第一個“類似于雲”的裸機産品時,我們在選擇技術堆棧時可供選擇的很有限。 openstack仍然在由rackspace和nasa建構,大多數客戶都問我們:“json?誰是jason?“但是到2012年,openstack已經成熟,我們面臨着兩個選擇:一是繼續被所有的鬥争困擾,同時保持自制、封閉、複雜、内部的解決方案。二是接受openstack強大而充滿活力的社群、開源和社群第一的理念,以及它的符合常識、經過戰略考驗的技術。我們的選擇很清楚:就是openstack了。

cunietti:我們在選擇的時候,很少有開源産品能替代vmware和vcloud director。在産品和定價機制方面沒有靈活性。我們擔心最終會被某些價格協定綁定。當時,openstack處于起始階段(cactus釋出),但設計是非常有趣的,社群積極參與。我們堅信協作和開源軟體會做得更好,是以下賭注一般選擇了openstack。現在看來我們赢了!

你的雲具有openstack powered徽章。這對客戶意味着什麼?

antoine:openstack powered徽章為我們現有的和潛在的客戶提供了我們緻力于openstack社群和技術的證明。它重申我們承諾提供豐富的經驗,因為我們不僅有所有三個徽章(平台、計算和對象存儲),也能夠通過标準化的api和門戶提供iaas服務。這也促進了基于internap openstack的服務的可移植性,并簡化了管理。考慮到我們擁有有限的資源池,擁有openstack社群的全部優勢允許我們在開發和釋出廣泛的功能方面取得更好的進展,同時保持高水準的代碼品質。

openstack社群以靈活性和創造性解決問題而聞名。什麼是意想不到的,你的團隊克服了什麼挑戰?

grankvist:是的,我們不能同意更多!一個意想不到的挑戰是當我們實作glusterfs時,結果全錯了。我們不得不盡可能的迅速和無痛遷移。openstack社群的響應要比付費支援訂閱模式快得多,并且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術知識。

antoine:我們裸機伺服器的成功和現有伺服器的采用,揭示了随着越來越多的ironic節點發生的nova排程問題。我們與nova項目的各個貢獻者讨論了這些項目,他們很快提供幫助。他們回顧了我們的解決方法,并提供了寶貴的回報,以幫助我們使系統以更穩定的方式重新上線。最後,在上屆mid-cyle ops meetup上,我們的工程師們接觸了更廣泛的nova使用者,并深入讨論了我們的挑戰,我們發現這些挑戰是大家所共有的。是以,我們現在可以通過逐漸消除ironic不關心的nova任務來倍增擴充,而且已經看到裸機管理基礎架構的性能和擴充的巨大改進。

你對openstack公有雲的未來預測是什麼?

grankvist: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但總而言之,我們認為絕大多數公司仍在運作傳統的基礎設施,并正在考慮遷移到一個公有雲平台。 openstack定位準确,容器生态系統正在成熟,使得開始使用公有雲(如openstack)變得不那麼痛苦。

cunietti:聯盟是關鍵。尤其是在歐洲,我們期待一個供應商網絡的崛起。這是一個文化問題,我們習慣了。我們已經在努力!

antoine:目前,openstack中的容器主要集中在管理平面上。然而,我們認為,為了推動廣泛采用,openstack需要更好地解決整個現代應用程式生命周期中的問題,從容器映像注冊到自動可擴充功能。目前,許多競争的技術和供應商使公司的決策過程複雜化。我們看到社群參與開放容器倡議(oci)和其他以容器為重點的項目,把它們作為成功采納戰略的關鍵組成部分。一旦采用,我們認為openstack将成為當今對服務的需求的明顯好選擇,包括物聯網、大資料和無伺服器基礎設施。它将提供一個連貫的平台,從簡單的私有雲控制平面到可以無縫管理容器、虛拟和裸機執行個體的公有雲nfv生态系統。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