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冷戰期間美蘇之間最激烈的直接對抗,古巴飛彈危機幾乎将整個人類拖入了核戰争的深淵。
由于溝通限制,許多人可能根本沒有感受到危機,但緊張局勢已經達到了曆史最高水準。
肯尼迪的助手、哈弗大學教授小約翰·施瓦辛格(John Schwarzenegger Jr.)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
"古巴飛彈危機不僅是美蘇冷戰最危險的時刻,也是人類曆史上最危險的時刻!"

赫魯曉夫 VS 肯尼迪
從1962年10月16日到10月28日,在這短短的13天時間裡,用"年複一年"這個詞并不過分,赫魯曉夫和肯尼迪上演了一場精彩的極端博弈,這場博弈并沒有絕對的勝負,因為雙方妥協了,這場風暴終于和平解決了。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中央國家檔案館公布了一些關于古巴飛彈危機的絕密資訊,輔之以美國外交收藏等資訊,最終開啟了古巴飛彈危機的全過程。
1962年7月,赫魯曉夫和卡斯特羅秘密會晤,蘇聯和古巴達成安裝中程核飛彈的秘密協定,這是古巴飛彈危機的根源。
赫魯曉夫會見卡斯特羅
<h1級"pgc-h-decimal"資料索引""01">是一個秘密協定,美國是怎麼知道的?</h1>
秘密協定簽署後,蘇聯直接控制了中程飛彈,卡斯特羅沒有管理它們的權力,盡管卡斯特羅認為古巴得到了蘇聯兄弟的支援,安全感爆發了,事實上,一場生死攸關的遊戲才剛剛開始。
1962年7月底,蘇聯開始秘密向古巴發射中程飛彈和伊爾轟炸機,為了躲避美國的"天眼",蘇聯把武器僞裝成普通貨物,裝上集裝箱,偷偷運到古巴。
此外,蘇聯向古巴派遣了3000多名武器處理技術人員,直到1962年10月初,蘇聯基本上完成了向古巴部署飛彈的整個過程,聲稱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偵察技術,美國畢竟沒有意識到,誰會想到蘇聯會冒這麼大的風險。
美國最初通過對古巴難民的描述以及蘇聯經常向古巴派遣船隻的事實來推測蘇聯可能發生的事情,并于9月4日将他的兄弟送到蘇聯大使館詢問多布賴甯蘇聯是否在古巴安裝了進攻性武器。 但多布賴甯拍了拍胸,發誓永遠不會這樣做。
即便如此,美國并不放心肯尼迪随後的聲明,即如果有人膽敢在古巴安裝進攻性武器将産生可怕的後果,蘇聯回應肯尼迪的聲明,即蘇聯不需要在古巴安裝中程飛彈,因為蘇聯足夠強大,可以在世界各地發射飛彈, 美國的恐懼隻不過是自己造成的。
蘇聯認為它的行動是天衣無縫的,但實際上它最終還是天衣無縫。
美國派出他的帝國U2偵察機到古巴進行調查,1962年10月14日,U2偵察機意外發現了古巴飛彈發射場,而美國向美國情報部門發送了照片,美國令人難以置信,擔心情報錯誤并派出偵察機再次确認,最後得出結論,蘇聯确實在古巴安裝了進攻性中程飛彈,數量約為 16至30。
1962年10月16日,當肯尼迪總統收到情報局的報告時,肯尼迪對赫魯曉夫的魯莽和欺騙感到憤怒,并召開了一次秘密會議,讨論處理此事的政策。
這次會議是秘密舉行的,一方面,美國想先發制人地給蘇聯一個措手不及,而蘇聯當時認為美國對此并不知道。另一方面,這是一件大事,處理它需要足夠的讨論,美國擔心蘇聯知道後會立即對美國發動攻擊,畢竟考慮到當時部署在古巴的蘇聯飛彈的數量和威力,如果蘇聯發射飛彈,幾分鐘就會殺死數億美國人。
此外,肯尼迪擔心洩密事件會在美國引起恐慌和社會動蕩。
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
經過激烈的讨論,美國最終決定對古巴實施禁運,要求所有進出古巴的船隻都要經過美國的檢查,以試圖向蘇聯施加壓力,迫使其撤回飛彈,而肯尼迪還指令美國進入戰争狀态,并準備對古巴進行空襲。 并且這種準備程度達到箭頭在弦上的程度。
這樣,不僅不會徹底激怒蘇聯,而且會給雙方妥協留出餘地,美國可以與蘇聯開戰,退出與蘇聯的談判,采取這種相對溫和的政策,蘇聯可以體面地從古巴撤出飛彈。
直到10月22日,肯尼迪才向世界宣布,蘇聯在古巴部署了飛彈,并對古巴實行了禁運,要求蘇聯在聯合國的監督下從古巴撤出飛彈。
古巴飛彈危機鮮為人知的細節<>"pgc-h-decimal"資料指數"?</h1>
不久,蘇聯作出回應,表示仍将按照蘇聯協定向古巴提供武器援助,"堅決拒絕攔截美國,以最強烈的必要條件回應對美國的威脅"。"
肯尼迪非常擔心蘇聯船隻在面對美國的攔截時會拒絕檢查,甚至拒絕采取行動,他決定增加對古巴附近水域的軍事封鎖,以防止蘇聯突然襲擊。
美國派軍艦封鎖古巴
10月24日,美國在古巴近海部署了8艘航空母艦和90艘軍艦,在大陸集結了68個航空中隊,指令美國上下所有飛彈基地以及世界各地的所有軍事基地待命。
但為了避免美蘇之間因士兵們的錯誤而引發直接的武裝沖突,肯尼迪什麼也沒做,自己安排,向全體行政人員規定,無論發生什麼事,除非對方帶頭互相使用武力。
正如你所看到的,肯尼迪在處理此事時更加謹慎。
然而,最緊張的時刻就在眼前,10月25日,當近20艘蘇聯船隻來到古巴隔離區時,肯尼迪和地面上的所有高管都目不轉睛地盯着他們,當船隻慢慢接近隔離線時,每個人都處于極端狀态,因為他們一越過隔離線, 戰争将爆發。
就在肯尼迪做生死攸關的決定的時候,随之而來的詭異景象,所有到達分界線的船隻都停了下來,幾艘轉身離開,原來赫魯曉夫給他們的指令就是這樣,隻是讓他們靠近隔離區,不越界,玩的是刺激,赫魯曉夫明白,在别人的門口打架一定不便宜, 也許會是他們自己的海軍主葬在這裡。
赫魯曉夫試圖恐嚇美國,也許美國害怕並選擇退後一步。
此外,赫魯曉夫還有另外一個算計,他認為美國隻是封鎖古巴水域,不會自己打,是以想利用這個機會和美國進行調解,以拖延時間,讓未完成的飛彈基地趕緊建立起來,直到一切準備工作都充分為止, 未來會有更多的談判優勢。
蘇聯沒有越過分界線,說明蘇聯已經開始在這個問題上做出讓步,但肯尼迪心中沒有底氣,因為自二戰以來,曆任美國總統都不信任蘇聯,主要是因為蘇聯經常适得其反,更不用說把功勞說出來了, 肯尼迪也不信任赫魯曉夫,不相信蘇聯,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封鎖确實發揮了作用。
古巴飛彈危機的真正高潮還在前面。
赫魯曉夫透過各種秘密管道得知,美國即將在接下來的兩到三天內對古巴發動史無前例的武動,赫魯曉夫意識到事勢的嚴重性,而這時得知古巴總統菲德爾·卡斯特羅也曾向赫魯曉夫求助,如果甘迺迪真的,請求蘇聯對美國進行核襲擊。
在飛彈安裝在發射台上之前,赫魯曉夫承受着擔心美國襲擊的壓力,此時他收到了肯尼迪的一封信,信中寫道:
"主席先生,我請你明确承認,在這種情況下,這不是我最初的挑戰,鑒于上述情況,我宣布反對在古巴采取的這些行動是必要的,我重申,我對這些事件導緻我們關系惡化感到遺憾。......"
盡管肯尼迪在信中語氣冷靜而真誠,但對赫魯曉夫來說,已經有嗡嗡聲,信上的每一個字都代表着美國即将對古巴采取的行動。
10月26日,赫魯曉夫把肯尼迪送回了白宮所說的一封冗長、漫無邊際的信,裡面充滿了赫魯曉夫對避免核戰争的熱情:
"我們是頭腦清醒的人,他們完全明白,如果我們攻擊你,你會以同樣的方式回答,但如果你攻擊我們,你會得到同樣的攻擊。隻是瘋子和自殺者想要在死前摧毀世界......我們想活下去,我們無意摧毀你們的國家。"
肯尼迪收到這封信,垂着的心終于放下了,26晚上睡得安穩,但沒人想到,連續27日三件事,古巴飛彈危機到了高潮。
10月27日上午,一架U2偵察機正在蘇軍中程飛彈基地進行調查,當時蘇聯最高統帥普裡耶夫少将不在指揮所,負責防空系統的副司令斯捷潘·格雷奇科中将下令開火,使用山姆2防空飛彈将其擊落, 飛行員安德森少校當場死亡。
偵察機被擊落的消息立即傳到美國空軍司令部,鷹派将軍們在那裡跳上火,指責蘇聯開了第一槍,并向白宮報告了空襲,肯尼迪考慮一再推遲大規模空襲計劃,直到10月30日。
同樣在27日上午,另一架U2偵察機在向北極進行采樣的過程中,由于誤入蘇聯領空,蘇聯立即派出六架米格-21飛機進行空中攔截,為了營救失失的莫爾茲比,美國戰略航空部指令阿拉斯加防空局派出兩架F102飛機進行對峙。
要知道,當時美國已經宣布全面戰時狀态,F102飛機機上不是正常武器而是戰略核武器,而且發射按鈕沒有電子控制,可以由飛行員直接控制,很容易引起刷火。
幸運的是,即将被米格-21追趕的U2偵察機找到了離開蘇聯領空的路,爆發了沖突。
27日晚,海上還有驚心動魄的一幕,當美國海軍倫道夫号航母戰鬥群在緻命的跟蹤艦B59号蘇聯潛艇上,驅逐艦科尼向水中發射了五枚訓練深水炸彈,試圖迫使B59潛艇浮出水面,這枚炸彈雖然威力不大,反而會發出巨大的噪音。
當時,B59潛艇的動力即将耗盡,潛艇内部的溫度達到四五十度,許多士兵都有中暑的症狀,迷茫,聽到潛艇上面的巨大噪音,士兵誤以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開始。
對于一艘潛艇來說,最大的屈辱是敵人迫使它浮出水面,而薩維茨基堅持用魚雷擊中美國軍艦,這一直被阿爾希波夫中校阻擋,避免了迫在眉睫的沖突。
由于27日發生了這麼多事情,肯尼迪擔心美蘇真的會擦槍而發動戰争,然後在27日晚上派弟弟羅伯特·肯尼迪和蘇聯大使密謀,表示願意用條件換取和平解決危機的辦法。
最後,28日,肯尼迪收到赫魯曉夫的答複,赫魯曉夫在答複中表示,蘇聯願意停止在古巴建造飛彈基地,從古巴撤出原來的飛彈,同意與美國談判。
1962年11月8日至11日,蘇聯應美國的要求撤出了部署在古巴島上的42枚飛彈,随後又撤出了數十架伊爾轟炸機,進而和平解決了古巴危機。
<h1級"pgc-h-decimal"資料指數"03">如果蘇聯不妥協,美國不敢發射核彈?</h1>
我們可以看到,危機的和平解決不是蘇聯單方面妥協的結果,而是美蘇互相妥協的結果。
那麼,如果蘇聯不妥協,對美國的阻撓采取強硬立場,并派艦艇突破當時的隔離線,那麼美國不敢發射核彈呢?
對此,我們應該具體分析具體問題,首先要考慮到美國不需要發射核彈。
盡管美國已經處于戰争狀态,但包括本土軍事基地在内的全球軍事基地已準備好開戰,一方面使用武力摧毀古巴的飛彈基地,另一方面準備與蘇聯發生直接沖突。
但美國仍然極不願意與蘇聯進行核戰争,但在自身利益真正受到挑戰或侵犯之後,美國政客是否會保留這種"反戰情緒"不得而知,當時的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表示,"美國不怕與蘇聯開戰"。"
蘇聯在古巴部署飛彈對美國大陸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如果蘇聯不妥協,在古巴飛彈危機最嚴重的時候迫使其艦隊進入古巴海上隔離線,最直接的後果就是美國和蘇聯之間可能發生真正的沖突。
但戰争并不意味着核戰争,比如小規模局部沖突也是戰争,當蘇聯來考驗美國的态度,而不厭倦美國必須以同一個超級大國開始生死搏鬥,因為在同等實力的情況下,沒有人能毫發無損地走出這場戰争, 隻有最後一個無法支援的人,即使冒着死亡的風險,才會使用核武器和敵人來釣魚。
即使赫魯曉夫下令闖入,他也要做好應對突破風險的準備,因為總體而言,美國确實不如蘇聯全面一點,而古巴則處于美國的"門口",友善行動。
蘇聯不占據天地優勢,這場潛在戰争的結果是不言而喻的,赫魯曉夫作為超級大國的領袖,他不會想到這個問題嗎?
即使戰争真的發生了,如果美國能夠首先摧毀古巴的飛彈基地,以避免這些飛彈對美國大陸造成的損害,也許戰争仍在控制之下,由此産生的全球戰争不太可能。
當時,肯尼迪曾下令,如果蘇聯船隻闖入隔離區并立即摧毀古巴飛彈基地,這對蘇聯來說充其量是失去一些武器,失去一些面子,在最初的狀态下,美國根本不需要使用核武器, 至于美國最終是否會發射核彈,就要根據戰争形勢的演變來考慮。
幸運的是,沖突在發生之前就得到了控制,我們重新燃起的焦慮隻不過是一種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