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運用大資料提升政府資訊的利用效益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确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被視為關系中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經濟社會環境發生變化,發展理念必然要發生變化。面對新形勢與新要求以及新技術的發展,政府應提升政務資訊的利用效益,實作資訊資源的整合與共享。而大資料技術的應用将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大資料的真正價值,在于對多領域和全樣本的資料進行相關性分析。隻有海量資料聚在一起,才可以稱為大資料,資料的價值才能夠得到充分開發。如何圍繞資料彙聚整合、資料開放互通、資料共享使用等三個方面提高政府治理現代化水準,是各級政府需要研究的課題。

大資料助推政府資訊系統的整合與共享

大資料是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智慧城市等新技術、新模式發展的産物,它具有資料量大、類型複雜、内容變化快的特征,蘊含廣泛的應用價值。目前,電子政務與數字化政府是“網際網路+政務”的典型業态。大資料在政府治理、企業商用和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其實質就是如何通過大資料技術來解決現有政府、社會、行業、企業管理的難點和痛點。比方說,通過大資料分析運用提高政府管理效能,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打擊網絡假貨,等等。

通過運用大資料技術,可以使得不同政府職能部門分散存儲的資料應用在統一的平台上,進而推動資料的社會化服務與商業化應用,同時也有利于充分挖掘政府資訊資源的附加經濟價值。随着大資料處理技術的應用,資訊資源整合應用能力不斷增強,由此而産生的積極效應自然提升。這既有利于推動政府對其擁有的海量資料進行深層次的整合與利用,也必然會使共享的資訊資源得以高效運用。

打破部門間資訊資源的壁壘,實作資料整合

長期以來,各級政府部門對于資訊資源的管理與使用都是各自為戰,“資訊煙筒”現象比比皆是。由于缺乏全局觀念和共享意識,造成了我國絕大多數政府資訊部門的數字資源系統自成體系,形成一個個互相獨立和封閉的數字系統,嚴重阻礙了彼此間的資訊流通、更新和共享。建立一個可以彙聚政府資料資源的系統平台,是解決資訊共享的關鍵所在。雲技術從基礎架構層面解決了這一難題。但是要想使政府資訊資源做到共享,首先要實作聚合。即按不同政府職能進行分類,把政府可以公開的資料統一到雲平台上,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料割據。還要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對資料的使用進行規範管理,如政府的一些基礎資訊可免費提供。對于一些加工後可帶來經濟效益的資料,可采取收費方式。為使資料交換與交易更加規範有序,政府主管部門必須制定相關的管理辦法以及法律法規。

其次是互通,即實作資料互通、應用互動、成果共享。政府部門之間橫向要通,部門上下之間縱向要通,部門内部也要通。搭建各省乃至全國的統一的資料共享交換平台,使得資訊資源可以跨區域、跨領域、跨層級集合在雲平台系統内,在不同技術架構的系統平台間通暢共享和交換,并建立資料開放機制,制定資料開放計劃。按照不同的分層,有序向企業和社會開放政府資料。還要鼓勵交換,推動交易,鼓勵各部門提出本部門資料需求,高效使用其他部門的資料,同時向其他部門提供資料目錄。通過資料交易所,開展資料交易。

第三是有效使用資訊資源。政府資訊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其目的是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保障,提高政府資訊資源的利用效益。一般而言,政府在使用資訊資源方面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在政府管理方面的應用;二是在政府服務方面的應用;三是在監督方面的應用。特别是在公共服務方面,要利用移動互聯技術和民生雲應用技術,讓市民真正感受到大資料給生活帶來的便利。通過政府雲平台上的大資料分析進行精準決策,如通過扶貧雲,對扶貧地區進行精準分析和篩選,使貧困地區真正獲得實惠;通過醫療健康雲,可分析出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等問題。

利用大資料提升政府服務管理能力

由于大資料具有資料體量大等特點,運用大資料可以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務的深度與廣度。首先,面對突發事件可利用大資料等資料支撐手段進行科學化預測和評估。通過大資料分析進行事前預測、事後評估和研判政府政策的有效性。例如輿情分析,能夠把事後響應轉變為事中響應乃至事前預測,早發現、早研判、早應對。其次是合理化提升效率。業務流程再造是政府資訊化的重要過程,可以提升管理流程和資源配置效率。第三是透明化、公開化。包括政府對經濟、市場等外部環境的監管,外部對政府管理和服務行為的監督方面,都要利用大資料公開化、透明化。

社會治理現代化所提倡的是,通過現代化手段營造一個為民服務的平台。例如貴州省政府正是通過這種方式逐漸完善,實作了大多數省級行政審批事項的線上申報和審批,不僅友善了老百姓,還能從根源上杜絕政府部門工作中的推诿、拖延、腐敗等亂象。他們建立了包括15項主題服務、26項個人服務、44項企業服務在内的省級公衆辦事平台,可以根據辦事者不同需求提供不同服務。

大資料時代推進技術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

當今社會瞬息萬變,技術演進速度日益加快,大資料、雲技術、物聯網等資訊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社會的各個不同領域。對于政府而言,一方面要強化政府公務員隊伍自身資訊素養的提升,适應那些來自于内部環境或者外部環境變化和不确定因素的影響,通過掌握和運用資訊技術的手段,進行突發事件等公共事件的研判和決策,進而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能力。另一方面,應借助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如支援建立和引進大資料重點實驗室、技術(研究)中心等技術創新和産業化機構,積極引入大資料關鍵技術,創新內建,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技術産品;彙聚政、産、學、研各界資源,組建大資料相關領域産業聯盟,共同推進大資料相關理論研究、技術研發、資料共享、應用推廣。借助大資料,倒逼政府加快推進改革,實作科學化預測和評估,實作幅度更廣、深度更深、更加精細化的管理服務,實作業務流程再造、優化提升效率,實作政府行為更加透明公開,走出有中國特色的“資料治國、法治政府”之路。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