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力“十三五”規劃新鮮出爐 各路“英豪”都嘗出了什麼滋味?

千呼萬喚始出來,《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新鮮出爐。接下來的4年,中國電力市場将走向什麼方向都看它了!是以,必須得整明白《規劃》當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重點。

中國電力市場的現狀

《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是在怎樣的土壤中孕育的呢?首先,要明白中國電力市場的現狀,把眼光紮根現實,才能明白《規劃》的良苦用心。

發電量結構方面,我國發電量在2013年突破5萬億千瓦時大關。我國發電量多年來呈現持續上升的态勢;但在2015年,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在發電總量方面并未實作突破,全年發電總量為55646萬千瓦,與2014年的發電總量基本相當。

發電量來看,我國以火電為主,水電為輔。但2013年起,火電發電量就開始停滞發展了。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雖然發電量占比很小,但是增速很快。

裝機容量方面,我國一直處在“打雞血”的狀态,無論是火電、水電還是新能源裝機容量都逐年攀升,這導緻了電力産能過剩的發生。

用電結構方面,近兩年首次出現了用電量下降的情況。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第二産業增速放緩所緻。第一産業用電量發展平穩,第三産業蓬勃發展,用電量也逐年攀升。另外,随着居民生活品質日益提高,居民用電量亦保持持續增長。

電力系統投資方面,整體呈現上升趨勢。近年來,除了水電的投資力度有所下降外,其他的火電、核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力度都不小。

總的來說,我國電力市場的基本特點可以用“五化”來概括:供需寬松常态化;電源結構清潔化;電力系統智能化;電力發展國際化;體制機制市場化。

《規劃》都規劃了啥内容?

《規劃》從供應能力、電源結構、電網發展、綜合調節能力、節能減排、民生用電保障、科技裝備發展、電力體制改革8個方面繪制了電力發展的“十三五”藍圖。

供應能力方面

預期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6.8-7.2萬億千瓦時,年均增長3.6-4.8%,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0億千瓦,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準。城鄉電氣化水準明顯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7%。

電源結構方面

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達到7.7億千瓦左右,比2015年增加2.5億千瓦左右,占比約39%,提高4個百分點,發電量占比提高到31%;氣電裝機增加5000萬千瓦,達到1.1億千瓦以上,占比超過5%;2020年我國核電裝機将達到5800萬千瓦。煤電裝機力争控制在11億千瓦以内,占比降至約55%。電源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積極發展水電,統籌開發與外送。

第二,大力發展新能源,優化調整開釋出局。

第三,安全發展核電,推進沿海核電建設。

第四,有序發展天然氣發電,大力推進分布式氣電建設。

第五,加快煤電轉型更新,促進清潔有序發展。

電網發展方面

籌劃外送通道,增強資源配置能力。合理布局能源富集地區外送,建設特高壓輸電和正常輸電技術的“西電東送”輸電通道,新增規模1.3億千瓦,達到2.7億千瓦左右;優化電網結構,提高系統安全水準。

更新改造配電網,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加大城鄉電網建設改造力度,基本建成城鄉統籌、安全可靠、經濟高效、技術先進、環境友好、與小康社會相适應的現代配電網,适應電力系統智能化要求,全面增強電源與使用者雙向互動,支援高效智能電力系統建設。

綜合調節能力方面

加強系統調峰能力建設,提升系統靈活性,從負荷側、電源側、電網側多措并舉,充分挖掘現有系統調峰能力,加大調峰電源規劃建設力度,優化電力排程運作,大力提高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十三五”期間,抽水蓄能電站裝機新增約1700萬千瓦,達到4000萬千瓦左右。熱電聯産機組和正常煤電靈活性改造規模分别達到1.33億千瓦和8600萬千瓦左右。

節能減排方面

力争淘汰火電落後産能2000萬千瓦以上。建立燃煤發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00克标煤/千瓦時,現役燃煤發電機組經改造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10克标煤/千瓦時。電網綜合線損率控制在6.5%以内。

民生用電保障方面

“十三五”期間将立足大氣污染防治,以電能替代散燒煤、燃油為抓手,不斷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加快充電設施建設,推進集中供熱,逐漸替代燃煤小鍋爐,積極發展分布式發電,鼓勵能源就近高效利用。實作北方大中型以上城市熱電聯産集中供熱率達到60%以上。

科技裝備發展方面

應用推廣一批相對成熟、有市場需求的新技術,盡快實作産業化。試驗示範一批有一定積累,但尚未實作規模化生産的适用技術,進一步驗證技術路線和經濟性。集中攻關一批前景廣闊但核心技術受限的關鍵技術。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積極參與自主創新。

電力體制改革方面

一是核定輸配電價。2017年底前,完成分電壓等級核定電網企業準許總收入和輸配電價,逐漸減少電價交叉補貼。

二是建立健全電力市場體系。建立标準統一的電力市場交易技術支援系統,積極培育合格市場主體,完善交易機制,豐富交易品種。2016年啟動東北地區輔助服務市場試點,成熟後全面推廣。2018年底前,啟動現貨交易試點;2020年全面啟動現貨交易市場,研究風險對沖機制。

三是組建相對獨立和規範運作的電力交易機構。

四是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2020年前逐漸取消優先發電權以外的非調節性發電計劃。五是全面推進配售電側改革。2018年底前完成售電側市場競争主體培育工作。

仁者見仁 看各路“英豪”如何解讀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景春梅:緊扣綠色主線

景春梅認為《規劃》從四個角度為我國未來電力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确支援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在煤電方面,對去産能、降低能耗、提高能效等都做出了明确要求;在終端能源消費方面,明确加強電能替代。在清潔能源消納方面,明确加強電網、調峰能力建設。

景春梅認為,就目前的狀況而言,《規劃》的出台是及時而必要的。從産業層面看,過去十幾年,随着資源環境問題的凸顯,綠色發展逐漸為全球所認同,從戰略層面看,《規劃》對未來我國能源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韓水:分布式能源将成為未來主流發展方向

韓水表示,“十三五”規劃将要着力解決可再生能源發展當中的棄風、棄光的問題。韓水表示,棄風棄光的主要原因,一個是布局的原因;二是電網輸送的原因;三是系統調解能力的原因。

第一方面我們在風電和光伏的布局上在“十三五”要進行優化,一些棄風棄電的地區要有序發展、适當放緩規模和節奏;二是堅持集中建設與分散建設并舉的原則,以就近消納為主,促進光伏的就近消納。《規劃》中也有多處指出要積極發展分布式發電,包括分布式氣電建設、分布式光伏建設等等。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黃學農:電能替代意義重大

“推進電能替代的意義非常重大。現在大氣污染的形勢嚴峻,大量的散燒煤和原油消費是導緻霧霾的主要因素之一。”黃學農說。

電能替代的問題應該說是規劃裡面現代能源體系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原則,電能替代在規劃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考慮。現在各地的霧霾依舊很嚴重,大量的散燒煤和原油的消費是造成現在霧霾的主要因素之一;二是現在的汽車、機場等輔助動力裝置,還有靠港船舶使用燃油也是大氣污染排放的主要源頭。

在這樣的背景下,“十三五”規劃中我們對電能替代提出的目标是4500億,按照這個目标“十三五”末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27%。黃學農表示,電能替代的意義非常大,是規劃的重點任務。未來,電能替代将進一步擴大我們的電力消費,緩解部分地區現在面臨的電力富餘和系統調峰的問題,特别是個别地區嚴重“窩電”的問題。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鄭栅潔:電力結構或将大變

鄭栅潔表示,“十三五”電力規劃圍繞調整優化轉型更新展開,将調整電力結構,優化電源布局,更新變電網,增強系統調節能力。顯然,或将近期出台的“十三五”電力規劃在強調發展目标的同時,調整結構、補齊短闆将會成為重頭戲。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能源咨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電力專業委員會主任杜祥琬:第一重要的是解決問題

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速下滑的背景下,電力市場整體出現了消納問題,裝機規模提升的同時,必須破解制約産業發展的消納問題。

杜祥琬認為,在追求發展目标和解決當下行業問題的選擇之間,“十三五”應該把解決問題放在首位,這是實作電力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前瞻産業研究院:節能環保将是未來五年能源電力發展主基調

前瞻産業研究院《中國電力行業“十三五”市場前瞻與發展規劃分析報告》指出:綠色發展、節能環保,将是未來五年能源電力發展主基調,也是清潔可再生能源再度大發展的一個新周期。在具有混合能源特色的“十三五”,實作清潔能源開發利用與傳統化石能源開發利用的協調配合、電源建設與電網規劃的協調配合、清潔能源與化石能源之間的優勢互補,已成為電力“十三五”規劃重要命題。

國金證券:積極拓展國際合作新局面

拓展國際合作新局面,即是我國電力裝備、技術、金融方面的迫切需要,也是目前供電寬松常态化後跨境電網互聯互通的必然選擇,推動全球清潔綠色電力發展。現階段我國已與周邊8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電力貿易,投資巴西、葡萄牙等國電網。

市場化體制改革方面,我們認為“深化”的表現之一是明确三個時間節點:即2016年内啟動東北地區輔助服務市場試點,2018年底前啟動現貨交易試點,2020年全面啟動現貨市場,研究風險對沖機制;同時加強在放開輸配售各個環節、簡政放權後的監管和輸配電點的核定。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