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企業安全巨頭Tanium獲1億美元私募股權融資

tanium是一家來自加州的企業安全與系統管理初創企業,成立于2007年,專門向各家企業提供專業技術,持續掃描某一網絡中的所有端點,及時檢測出潛在漏洞和管理欠妥裝置。

近日,該公司宣布已經順利完成新一輪1億美元融資,由奧斯汀知名私募股權公司tpg和矽谷知名風險投資機構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領投。

此次融資過後,公司的融資總額将會達到4.07億美元,估值将會達到37.5億美元。不過,這也就意味着,與2015年完成1.5億美元融資之後的36.5億美元估值相比,tanium的身價幾乎沒怎麼上漲。

tanium首席執行官orion hindawi曾經說過,目前公司的現金儲備和存在銀行内的投資資金共有3億美元左右,是以不需要再進行額外融資。

然而,它後來還是意識到,可以通過一次二級銷售的機會,為早期員工和股東提供更高資産流動性。另外,能夠讓tpg這樣的大牌投資公司參與到自己未來的發展中去,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hindawi解釋說:“就我個人而言,我是非常想要得到機構投資者支援的。我希望在他們的幫助之下,tanium日後能夠順利完成首次公開募股,成為一家上市公司。”

hindawi指出,在公司之前的所有機構投資方當中,包括全球知名風險投資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沒有一家出售了tanium的股份。此次融資完成之後,新任股東與原有股東将會像朋友甚至是家人一樣和平共處。

不僅如此,hindawi還表示,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内,為了減輕公司自己計劃上市面臨的壓力,也為了減輕所有員工在工作中面臨的壓力,tanium已經完成了好幾次二級銷售。

當然了,在矽谷,tanium并不是第一家在計劃上市的過程中還允許早期投資者和員工将賬面資産轉換成真實金錢的公司。facebook、twitter和groupon這類公司都曾經采用過相同的做法,讓早期投資者和員工将手中所持有的個人股份轉換成真實金錢。

一般情況下,公司會從業務實力這個角度,來與早期投資者和員工進行二級銷售商談,因為他們手中持有的股份的外部需求是非常大的,不少外部投資者都希望能夠買到公司的股份。根據hindawi的介紹,tanium每年業務的同比增長率達到100%。今年隻需付費1美元的使用者,明年就可能需要付費1.5美元,這并不是公司人為地提高了收費标準,而是他們不斷向包月服務中引入全新功能,進而創造出了更多價值。

不過,鑒于公司對此前完成的數次二級銷售都閉口不談,是以這一次高調公布背後的原因,很容易讓人産生懷疑。

有人說,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該公司最近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優質員工離職現象。而且,不少離職員工還通過在彭博社發表文章,來公開譴責hindawi的任性傲慢以及對下屬惡言相向的粗暴行為。這還不夠,還有人說hindawi根本就是一個騙子,因為他在員工還沒有将手中所持股份和期權轉換成現金之前,就直接炒了人家鱿魚。要知道,允許員工将股份轉換成現金的做法,是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他鞏固自己上司地位的。可現在他這樣做,無疑影響了員工的工作士氣。

在形勢對自己不利之後,hindawi就趕緊進行了公開表态,為自己辯解,指責人家彭博社的報道有失真實,說自己并沒有給予員工任何不公平待遇,而且員工的股份兌換日期和離職日期之間是沒有任何聯系的。

其中,他還特别指出,在彭博社的報道出來之前,公司董事會特地尋求了第三方的幫助,展開了專門調查。而之是以會這樣做,完全就是因為給予了這件事高度重視。用他的話說,調查結果顯示,公司并沒有出現任何失職行為,那些員工離職完全是出于自身的考慮,或許是覺得自己不适合繼續工作下去,或許是覺得與公司在道德觀上存在分歧,又或許是為了将來的職業生涯考慮。

在過去九個月中,tanium共有九位資深高層管理人員選擇了離職。其中包括前任董事長、前任市場總監、前任首席營運官和首席财務官等。針對這些高管的離職,hindawi承認公司的文化可能的确是務實甚至固執了點,但在業務增長過程中絕對沒有出現什麼嚴重問題。

最後,稍微介紹一下hindawi。當初成立tanium時,hindawi的另一位聯合創始人是自己的父親david hindawi,後者目前擔任公司的執行總裁。另外,在建立tanium之前,父子二人還聯手成立了一家叫做bigfix的公司,後來在2010年賣給了ibm。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