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IO們究竟希望SaaS提供什麼價值?

編者按:我們聽過太多的軟體項目失敗、軟體項目的爛尾、軟體項目的不滿意,究其根本乃是軟體的服務跟不上使用者的需求。那麼,如何讓使用者得到最有效的服務呢?

我們能看到,saas服務是未來軟體服務的主要模式,對saas所能提供給使用者的價值的探讨,就顯得意義重大。怎樣的産品能滿足使用者需求?cio們希望saas能提供什麼價值?saas軟體的未來又可能有什麼樣的巨大變化?

本文為您解讀——cio們究竟希望saas提供什麼價值?

軟體必須通透業務邏輯

任何一個企業的誕生和發展,都緣于初始的一個樸素理念,或者說是想法、概念。要兌現這個概念,需要一個通道來幫助,這個通道就是商業模式。商業模式面對的是大量的資源與能力的集合,包括許多不可控的東西。不管什麼樣的商業模式都必須保證閉環的現金流出現,否則隻是學術模式價值。

要實作閉環的現金流,就需要一個邏輯對業務進行控制,這樣就産生了業務邏輯。事實上這個環節最容易出現問題,甚至是與商業模式對立的問題,通常是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沖突。業務流程或者說是業務過程又是保證業務邏輯的,由于業務過程中通常會遇到資源、能力與需求的沖突,我們通常隻顧及流程層面而經常忘記邏輯方面是否得到了進化。

随着業務的開展,這種商業模式所決定的業務邏輯被人所認識,然而這樣的認識通常又是不知不覺的,但是确實是非常重要的。

軟體産品如果能在這個方面經受住檢查,就可以說明它是通透了企業的業務邏輯,這樣在實際的軟體服務過程中,使用者所提出的新需求,就離開不了“如來佛的手掌心”,在結構上就一定是一些有限的問題。當然這需要軟體的構架支援這樣的設計。

而企業的管理資訊系統,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企業的業務營運作業系統。在結構上與計算機的作業系統不同的是,它是數字資訊與模拟資訊并存的。軟體本來是一個剛性的東西,它是通過一系列的規則來做事情,但是它不能為企業發揮人們所期望的效用,而顯示出它的“軟”與“弱”。在本質上,是因為相對企業的業務營運實際來說,那是非常的不比對。

這些比對往往包含三個方面:

軟體是否與企業的業務邏輯比對?

軟體的業務操作細節是否與企業價值活動的管理精度比對?

軟體的架構是否與企業的業務發展比對,即是否能夠面向未來?

這幾個方面,通常是不容易同步達到的,是以大部分時候,我們會通過二次開發及更新之類的手段來滿足。即便如此,在需求滿足的及時性與有效性上,使用者還是相當不滿意的。

軟體要與使用者需求同呼吸

我們聽過太多的軟體項目失敗、軟體項目的爛尾、軟體項目的不滿意。究其根本乃是軟體的服務跟不上使用者的需求,任何一款軟體在設計階段一定是以可以認知的“完美”為目标的,沒有一家軟體公司會有意做有毛病的産品面對使用者的需求。

軟體太“軟”,确實是因為服務太軟,不是軟體公司不願意提供服務,而是經常會心有餘而力不足。軟體就是服務,我們所關心的是如何才能讓使用者得到最有效的服務?

軟體是典型的管理支援産業,它受獨特的商業邏輯所支配。事實上,大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們已經在享受“深度支援”,這就是他們周圍的各種智囊團(内部和外部的智囊團),但是,這種“支援”的成本太高了,隻有少數企業的少數人才能夠享用。将“深度支援”這一“貴族”産品“平民化”的唯一方法就是降低支援成本。

而降低成本的方式方法就是“基礎工作統一化”——各專家型支援企業将管理方法提煉,成為一些“共享模式”、“共享模型”、“共享标準”,及“模式”、“模型”、“标準”等管理“積木”适應各自企業的搭建方式。這樣,管理者就可以在“非專家”型顧問的協助下設計自己的個性化的管理系統(平台軟體的完善和推廣将很快讓每一個企業管理者像使用個人電腦一樣在資訊系統平台中設計個性化的管理系統)。

在這個支援系統中,每一個“模式”、“模型”、“标準”都帶有“出生證”,都能找到它發明人、改進者和其他具有使用經驗的人,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得到他們最專業的幫助。除了暢通的“知識供應鍊”之外,支援系統中還有基于新一代供應鍊管理軟體的“物質供應鍊”,可以實作支援網絡各成員之間的協調合作,增強資訊交流的實時性,創造共享資訊庫,并用“站台程式”合并各網絡成員企業“重複性”的職能,實作整個供應鍊中真正的跨企業的無縫合作。

大型的軟體公司是完全有能力構造這樣的系統的,我們已然看到,國内的一些軟體公司已經開始着手通過社群以及合作夥伴論壇之類的方式提供這樣的支援了。

另外也有一類公司通過開發技術平台,與使用者的項目隊伍協同進行開發,實際地證明了軟體的生産過程就是與使用者需求同呼吸的過程。

基于一個行業商業生态系統的、圍繞領袖企業核心業務的saas服務是未來軟體服務的主要模式,也将對軟體行業的發展拓展出新的空間。

轉移軟體服務主導權

一個軟體公司對應一個單體的使用者,再有效的服務也是一個“簡單再生産”的服務,軟體業要與工業相融合,走行業資訊化的路子。基于這樣的普遍需求與目前的技術條件,尤其是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未來圍繞一個行業的領袖企業所操作的核心業務而展開的面向廣大客戶與合作夥伴的saas服務将大行其道!

一個經濟體與另外一個經濟體的競争,展現在速度、力度和厚度上,速度就是需求滿足的速度要快,自然依靠許多基本工;力度是文化、品牌和技術進步,需要一個“大國”的氣度來慢慢涵養,這是每天關心是否能夠有飯吃的小企業無法承擔的;厚度就是供應網絡的縱深,行業如果有非常厚實的供應網絡的縱深,但是資源被中小利益群所分化,淪為普通價格戰的機器,委實可惜!

從這幾個行業的情況來看,每個行業都需要一個“商業作業系統”,借以整治行業之秩序,營造更多更好的競争力,在行業鍊條的每個環節上都能做到精緻管理。這需要一大批有遠見、有耐心的管理軟體項目人員深入其中,與有遠見的企業家、政治家一起來締造。

有領袖企業打頭,廣大使用者和供應商、合作夥伴就構成了更靈活的商業生态系統。事實上網絡聯結加上基于網際網路的聯結,必将誕生出一個嶄新的生産方式來。這個生産方式同時是聚焦在大家共享一套系統,進行一定經濟秩序的營運,saas的提供者将由軟體公司轉移到行業的領袖企業!

回頭看一下軟體就是服務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軟體展現使用者邏輯;

第二重:軟體生産就是軟體服務,與使用者需求過程貼合;

第三重:軟體服務主導權将從軟體公司轉移到行業的領袖企業。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