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資料挖掘價值在哪裡?

大資料挖掘價值在哪裡?

  伴随着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大資料成為引領中國經濟社會變革的關鍵,“網際網路+”“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與“大資料”一脈相承,催生着中國産業結構與商業模式的變化。

一、網際網路+

所謂“網際網路+”,是指以網際網路為主的一整套資訊技術(包括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配套技術)在經濟、社會生活各部門的傳播、應用,并不斷促使資料流動釋放價值的過程。

“網際網路+”之生産要素構成,資料資源。2015年,網際網路已經進入新的拐點,“網際網路+”開啟了大資料時代的大門。所有資料和資訊在雲端的存儲是這一時代來臨的标志。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車聯網催生的各種智能硬體,擁有着比pc網際網路更加實時且高效的資料采集能力。海量資料正在生産生活衆多領域不斷産生、積累和變化,大資料由此也從概念認知走向實踐認知。随着資料呈現出爆發性增長的态勢,大資料已經滲透到各行業的業務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産要素,大資料的演進與生産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關系。是以,資料資源正和土地、勞動力、資本等生産要素一樣,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基本要素。

“網際網路+”之生産要素流通,資料互動。随着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社交網站、社交軟體、交流群等正在發生質的變化。“網際網路+”改變了資料要素交換的速度與方式,使資料要素發生數量化的、結構化的、價值化的、規模化的變化,進而使生産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此外,“網際網路+”進一步推動了dt時代的到來,“雲計算+大資料”成為新的生産工具,而資料本身成為新的勞動對象。在新的資料驅動交易模式下,資料的投入遠比物質投入要大,大資料通過網際網路對公衆公開共享,激發了人們的創新潛力,促進了新創業模式的産生。

“網際網路+”之生産要素價值,資料應用。随着網絡速度的顯著提升和計算機能力的增強,大資料應用迎來了新的契機。同時,社交網絡資料、機器資料等分析需求的釋放,使得大資料産業興起的外部環境形成。資料作為諸如電子商務資料、金融交易資料等必要驅動成分的同時,資料産品的研發更為資料資源的汲取提供了新的管道。由于“網際網路+”的推動,海量資料的積累和交換以及分析與運用,極大地促進了生産效率的提高,為充分挖掘資料要素的價值提供了超乎尋常的力量。根據資料研究顯示,以“資料驅動型決策”模式營運的企業,其生産力普遍可以提高5%~10%,由此可看出,資料作為生産要素,愈發顯示出其價值增值的優勢。

二、中國工業4.0

放眼全球,發達國家利用技術優勢,已然開始推進工業4.0的腳步:德國提出了“工業4.0”戰略,努力探索未來工業生産的新途徑;美國政府喊出“再工業化”“能源網際網路”等口号,推出了一系列“先進制造業”計劃;而日本、南韓也利用智能技術準備迎頭趕上。

“中國工業4.0”,始于互聯。随着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連接配接”成為各行各業的一個關鍵點,“中國工業4.0”必将順應潮流,使“連接配接”無處不在:将所有的裝置、生産線、工廠、供應商、産品和客戶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無處不在的傳感器、嵌入式終端系統、智能控制系統、通信設施等,使得現實世界與數字世界緊密聯結在一起,融會貫通成一個智能網絡,持續不斷地保持數字資訊的交流。

“中國工業4.0”,高度內建。随着網際網路技術的全面普及,企業能夠有效地對生産、營運、人力、資金流等進行内部管理,各種資訊以大資料的形式集中;行業内部、行業之間彼此透明程度加強,企業彼此之間的聯系無處不在,最終實作價值鍊上不同企業的資源資訊的整合,實作了從産品設計、生産制造到物流配送、使用維護等産品全流程的管理與服務。

“中國工業4.0”,核心為數。技術的發展使得産品的生産、儲存、運輸、銷售、使用、淘汰等資料可以被準确全面地記錄、傳輸、處理和加工,促進産品的更新改進。而通過對大資料的審視,使得企業的營運資料被有效地擷取處理,能夠促使企業在研發、生産、營運、營銷和管理方式上進行創新,為企業提供創新動力,同時可以使企業管理者和參與者以全新的視角審視價值鍊,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戰略優勢。

“中國工業4.0”,轉變為産。随着“工業4.0”時代的到來,物聯網和務聯網必将慢慢取代傳統企業的互聯方式并滲透到工業的各個環節,催生出更加智能化、個性化、人性化的生産模式,進而推動生産方式由大規模生産向個性化定制轉型、由生産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型,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

“中國制造2025”促使“中國工業4.0”順利落地。“中國制造2025”将促使“中國工業4.0”時代的資訊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使中國制造業實作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實作中國制造業的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由高資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向綠色制造轉變;在國際舞台的競争力由低成本競争轉向高品質競争。最終實作通過工業的發展使中國更加繁榮強大,并促使中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

三、“一帶一路”中國企業走出去

世界已進入物聯網和務聯網迅速發展時代,未來社會生活将以移動網際網路為基礎,借助大資料技術,最終形成三大資料中心——社會資料中心、家庭資料中心和個人資料中心。中國經過30多年的發展積累了巨大的能量,需要帶動周邊地區共同發展才能保持中國經濟結構的平衡,“一帶一路”順勢而出,帶動亞洲地區的資源共享以及中國的發展繁榮。

大資料助力“一帶一路”調研。随着大資料時代的來臨,計算機技術、雲儲存技術、處理技術等飛速發展使得資料采集的規模、廣度以及速度,資料的處理速度與準确性都得到全面的提高,促進“一帶一路”調研價值飛速提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大資料調研可以成為決策的基礎和前提。例如,高鐵、港口和資訊基礎設施等投入修建的過程中,涉及沿線國家的生活習俗和民族風情、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的狀況均是決策過程中必須納入思考範圍的因素,通過前期調研,借助大資料,中央有關部門更好地在“一帶一路”上開展公共外交,促進地區的人文交流,保證“一帶一路”的順利進行。

大資料助力“一帶一路”協調。在大資料時代,資訊高度發達,資料随處可見。可以對資料進行整合,建立“一帶一路”的大資料決策系統,将雜亂無章的資料進行整理、處理,通過模組化分析、可視化分析等實作資料的價值與意義。通過借助于大資料決策系統,決策高層能夠統攬全局,對“一帶一路”的事務進行全面協調,通過系統的強大資料分析能力,判斷未來的變化趨勢,知曉沿線國家的政經動态,審查沿線國家内部的利益糾紛,全面規避“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風險,有條不紊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大資料助力“一帶一路”預警。大資料預警系統在專家的協助下,結合曆史資料和國家現有資料,以建立可供參照的國家健康形态名額體系。預警系統的名額項目根據擷取的資料量而定,通過大資料技術,項目名額将會越來越精确。之後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相關資料輸入,與名額體系進行比對。當超過正常門檻值時,決策預警系統就會發出警報,提醒決策者和專家關注出現的各種問題,以便采取正确的對策。

大資料挖掘價值巨大

随着使用者對大資料價值的認可,各行業巨頭都積極加大對大資料的投資,使得大資料滲透到更廣闊的領域。無論是在醫藥行業,還是在制造業、零售業、服務業等,都有其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空間。

網際網路時代,資料就是金錢。金融業、制造業、零售業都已擁有大量的資料,且正以幾何級增長。對于電子商務企業來說,更大的潛在機會正隐藏于大資料中,通過大資料處理分析手段對海量資料進行深度挖掘與分析,可以讓企業更加了解客戶需求,進而提供個性化的商品和服務。據麥肯錫調查報告,零售商接觸大資料不到3年,卻可以利用它增加營業毛利超過60%。

2011年《紐約時報》報道了一個大資料商業應用成功的案例。美國第二大超市塔吉特(target)希望搶占孕婦用品這一市場,于是進行了商業新模式的探索。營銷人員希望建立一個能夠确認懷孕4至6個月孕婦的資料模型,以便先于零售商擷取使用者懷孕資訊。但是懷孕是非常私密的資訊,資料分析部門想到了target之前舉辦的“迎嬰聚會”的使用者登記表。通過模組化分析對這些登記使用者的消費資料進行處理,他們就發現了許多非常有用的資訊。比如,在懷孕的前20周大量購買補充鈣、鎂、鋅的保健品。依據這些資訊,資料分析部門選出25種典型商品的消費資料以建構“懷孕預測指數”,通過這個指數,target能夠以最大的程度預測到使用者的懷孕情況,讓市場營銷人員提前把孕婦優惠廣告寄發給使用者,并最終赢得了寶貴的客戶資源。

====================================分割線================================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