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正确了解雲時代的ERP?必須搞懂這五點

ERP需要走向雲端,這已經是業界的共識,ERP雲化也是這幾年老生常談的話題。然而ERP雲化的進展狀況如何了?市場内到底有沒有出現真正的雲ERP?這些問題是很多CIO新的關注點,但也被很多廠商所利用,将ERP雲化和雲ERP混為一談。

雲時代的ERP如何變遷

從字面意思上了解,顯然ERP雲化是一個動詞,雲ERP是一個名詞。實際上,ERP雲化指的是ERP向雲模式轉變的過程,是持續的動作,雲ERP是ERP雲化所對應的結果。

ERP發展至今,可以說經曆了四個階段,從最早的财務軟體,到财務軟體一體化階段,再到整合人财物産供銷存企業經營七大要素,過渡到ERP管理軟體時代,這代表着管理軟體發展的前三個階段,也對應着中國企業快速發展的幾個時期。在當下的網際網路時代,随着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等新一代技術的發展,傳統ERP面臨挑戰,向雲端轉型成為必然,雲ERP成為其發展的第四個階段。而目前ERP向雲端轉型的時期,也即是ERP雲化階段,成為ERP階段到雲ERP階段的過渡階段。

現階段ERP的變化方向相對明确。從技術角度來講,結合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等技術,ERP正從架構層開始重構,向雲化、移動化更新;從功能變遷的角度來講,結合社交化等技術,ERP的作用也正從企業内部管理-,向外部、向客戶連接配接發展,延伸到了營銷、營運等方面。

ERP雲化兩種套路誰更靠譜

從技術架構到企業場景中的功能、作用,均要求ERP向雲端更新。對ERP廠商來講,如何去迎合這種趨勢,進而去應對企業客戶越來越高的要求?

ERP雲化,理論上來講存在兩種方式:一是基于原有ERP,陸續進行核心應用闆塊的雲化,并與原有ERP進行整合、內建。通過這種持續的雲化,逐漸從本地過渡到端+雲、雲+端,直至完全更新為純雲ERP。這一方式相對平滑,核心應用的步步雲化與替代,在滿足雲端更新的同時,保證平滑過渡,同時本地軟體系統與雲端深度內建,進一步保證了企業業務的正常運轉,以及支撐基于架構更新之外的管理創新和業務創新。當然這一方式目前也面臨着巨大壓力,即如何在平滑之餘加速向雲端的過渡。

第二種方式直接做雲ERP産品,與原有ERP完全脫離開來。這種方式的優點在于從架構層面,就是完全基于網際網路、雲計算架構,對企業新技術、新挑戰能夠更好的應對。然而這一方式同樣存在很大問題。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講,企業原有資料的遷移問題無法有效解決。當然,我們堅信未來公有雲将成為企業市場的水電煤毋庸置疑,但實際上目前的“純雲ERP”還隻是雲化的财務+進銷存,并沒有完成ERP的整體雲化,因而現在市場内并沒有真正的純雲ERP。

從行業内的真實情況看,多數廠商也是采取了第一種方式,國内的用友等如此,國外的SAP、Oracle的ERP雲化過程中也是如此。

雲時代的ERP該怎麼選型

那麼雲時代,在ERP這樣的發展态勢下,如何選擇合适的ERP産品?接下來我們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讨。我們選取了目前選型過程中經常遇到的三個糾結點,并對這些問題詳細分析。

糾結問題一:誰比誰的功能強?

面對幾個不同的産品,經常遇到的一大難題便是,哪個廠商都說自己的功能強,都能說一堆自己好對手不好的功能。誰的功能更強?面對一個功能非常複雜的ERP/雲ERP系統,這常常讓人無法判斷。這也就讓人非常糾結,因為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我們要選一個功能最全的産品。

這其實是一個誤區:選型的目标不是選一個功能最強的産品,而是選一個适合自己、能解決自己核心問題的産品。

正确的姿勢是:海比研究認為,選型時企業要成立“選型小組”,由選型小組确定自己希望通過系統解決的三大核心問題。以這三大核心問題為導向來評估産品功能的适合度。也就是說,在産品基本功能大緻相似的情況下,要仔細評估一個産品能否解決這三個核心問題,解決的深度如何。有些功能的好壞、有無,并不是選型時非常重要的标準。因為這些功能雖然好,但對于解決這三個核心問題并無必要。

另外,值得提出的是,企業在選擇像ERP/雲ERP這樣的複雜産品時,還有一個典型誤區:即由各個業務部門列出幾十個甚至上百個需求,而後一個個對,希望産品能滿足所有需求。海比研究認為,這是一種理想狀态。一般而言,不可能有任何一個産品能滿足企業的所有需求。即使是定制開發,也基本不可能做到這一點。是以,科學取舍非常重要。哪些需求必須滿足,哪些需求可以放一放。判斷的标準便是上面提到的方法,由選型小組确定對于企業最重要、最核心的三個需求。解決這三個問題,對企業價值最高。最多選擇三個核心需求,不要貪多。

糾結問題二:選低價還是選高價

本來預算幾十萬、上百萬元,但偏偏在招标的關鍵時候,有廠商開出了比别人低得多甚至是免費、1分錢的價格!選價格低的還是選高價的?這是在雲時代選擇ERP時經常遇到的第二個糾結問題。

海比研究認為,選ERP/雲ERP,最重要的是選到一個能夠長期發展的廠商。廠商比産品更重要。雲最終需要實作融合,是以,雲計算時代,需要重視廠商的綜合實力,以及其各闆塊業務的融合和補充能力。在選擇一個ERP提供商時,海比研究有一個專門的産品評估模型。企業可以根據這個模型來對廠商進行比較,最後選擇評估得分較高者。

ERP/雲ERP提供商評估模型

如何正确了解雲時代的ERP?必須搞懂這五點

資料來源:海比研究,2017

從這個模型可以看出,要從廠商的領先能力、産品能力、服務能力、價值能力等四個方面去綜合評估一個廠商的實力。價格隻是評估廠商的一個部分(在價值能力的成本效益中),但肯定不是唯價格論。也即是說,價格低的,并不見得是最好的。

糾結問題三:技術架構先進還是過時?

“我的技術架構好、先進,誰誰誰的技術架構不好、過時。”

這是在雲時代選型ERP時經常遇到的第三個糾結問題。尤其是現如今,技術發展呈現群體性突破,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能、AR/VR、區塊鍊等頻頻出現,也都有些其廣泛應用前景。廠商們喜歡做的是,将各種最先進技術和自己的産品相結合,以表明自己技術架構最先進。這給使用者帶來了比較大的困擾:技術架構很難評估,到底誰的技術架構确實是先進而不是吹牛呢?是否一定要選技術先進的呢?

海比研究認為,這個問題的本質其實是雲時代選擇一個什麼樣的ERP産品。對此,海比研究也有一個專門的産品評估模型。企業可以根據這個模型來對不同的産品進行綜合評估,而後選擇得分最高者。

ERP/雲ERP産品評估模型

如何正确了解雲時代的ERP?必須搞懂這五點

從這個評估模型可以看出,評估雲時代的ERP的好壞,技術與架構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但也不是唯一方面。功能與深度、平台與架構、易用與體驗是評估的基本架構。

寫在最後,實質上無論是選擇ERP還是雲ERP,還有一個需要強調的重點是要考慮産品的可持續性。企業發展和業務擴張是必然,因而産品能否适應未來發展的需求,能否支撐企業從小型企業到中型企業再到大型企業,甚至到集團型、超大型企業的持續應用,同樣是選型不得忽視的一點。另一方面,雲ERP與ERP很重要的一點不同是,其作用從内部管理走向外部營銷、營運,乃至交易,因而産品是否具備在内部、外部乃至社會層面應用的價值,必須考量。切不可貪圖一時之快,而忽視了企業是否具備在更高端市場、更廣泛能力的實力。

本文出處:暢享網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暢享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vsharing.com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