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事:李思訓一家有五人擅長丹青,李思訓是南北宗論中的“北宗”之祖李思訓一家有五人擅長丹青,李思訓是南北宗論中的“北宗”之祖! 盧秀輝原創作品,請注明作者。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于商業,違者必究!

作者:醫療空間

《畫人傳》~第41篇

文/盧秀輝

李思訓(651年—716年),字建睍,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

故事:李思訓一家有五人擅長丹青,李思訓是南北宗論中的“北宗”之祖李思訓一家有五人擅長丹青,李思訓是南北宗論中的“北宗”之祖! 盧秀輝原創作品,請注明作者。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于商業,違者必究!

李思訓的祖父李叔良,唐太祖李虎之孫,追封郇王李祎長子,唐高祖李淵堂弟,參與了晉陽起兵。授左光祿大夫,冊封長平郡公。武德元年,授刑部侍郎,冊封長平郡王。帶兵鎮守泾州,參加淺水原之戰,抵禦西秦霸王薛舉。武德四年,抵禦突厥入侵,中箭而死,獲贈左翊衛大将軍、靈州總管。

李思訓的父親李孝斌,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宗室大臣,累遷原州都督府長史、華陽縣公。随父李叔良抵抗突厥入侵,有軍功。後來卒于任上,被追贈為甯州刺史。

李思訓是先人門蔭入仕,十四歲時補為弘文生。進士及第,授常州司倉參軍,遷江都縣令。常州、江都兩地相距不遠,隔江而望,一南一北。

武周時期,武則天對李姓宗室進行了殘害,因李貞父子謀反,被殺的有韓王元嘉父子,虢王李鳳,舒王元名父子,越王貞父子。

被武則天以各種理由迫害而死的有霍王元軌父子,魯王靈夔父子,長樂王循琦父子,嗣濮王李欣,嗣蜀王李璠,嗣蔣王李炜,紀王慎父子六人,零陵王李俊父子三人,澤五上金父子七人,許王素節父子十人,懿德太子重潤被武則天杖殺。

李氏一門被殘害如此,基本上遭難的宗室多為李淵、李世民、李治三人的後代,和武則天關系都很近。武則天一生共謀殺了九十三名親屬(不包括受到株連的親屬)。其中她自己的親人有二十三人,餘為唐宗室。

在此白色恐怖下,作為宗室出身的李思訓首先想到的不是做官,而是避禍隐居,不敢、也不想涉入其中,他放棄官位躲藏在鄉間才得以幸免,李思訓時年才十九歲。唐中宗複位時,盡管他已經五十五歲了,隐居了三十六年後才重新出來做官,但是,他已經是李氏宗室不多的幸存者了。唐中宗神龍初年,李思訓曆任太常丞、太府少卿,被授為宗正卿。宗正卿一職,掌管皇族事務。管理皇族、宗族、外戚的譜牒、守護皇族陵廟。因為唐代道教是國教,是以宗正寺還管理道士、僧侶。當時唐朝百廢待興,迫切需要一個宗親來管理皇族事務,但是又不能與皇族太近或太遠,李思訓是個合适的人選。

李思訓做過岐州刺史,岐州在唐代是個重要的上州,州刺史為從三品,他被封為隴西郡公。唐玄宗開元初年,唐玄宗李隆基對李思訓頗為看重,令他為右武衛大将軍,掌宮禁宿衛。當時禁衛軍有親衛、勳衛、翊衛三衛,親衛保護皇帝,另兩衛則同時保護皇帝和太子,由李思訓掌調。另外,府兵承擔的京師宿衛任務等“番上”職事,也由李思訓負責,所有工匠、文武散官等的參與“番上”的輪值,都由他安排。他被晉封為彭國公,世稱“大李将軍”。要知道,當時唐朝剛從多場宮廷政變中走出。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時,形勢不容樂觀。兵變大大地傷了朝廷元氣,吏治的混亂、腐敗亟待治理。李隆基一邊加緊治理亂局,一邊想方設法放松自己的壓力。他召來畫家吳道子和李思訓,讓他倆在宮殿中以壁畫的形式畫嘉陵江山水。幾天後,吳道子的嘉陵江山水圖就畫了出來,奇妙的山水與美麗的景色讓李隆基賞心悅目,大為贊歎。而李思訓這邊,則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算完成。與吳道子的洗練靈動不同,李思訓的畫作更加絢麗逼真,嘉陵江山水皆盡其妙。

有一天,皇宮中夜聞水聲,李隆基在仔細辨識後說:“這是李思訓畫的嘉陵江發出的水聲!他一定是通神之佳手,如果沒有技進乎道,并且不為富貴所埋沒,他焉能夠得此荒遠閑暇之趣!”唐玄宗李隆基認為李思訓的畫技已經有通神能力了,是個中佳手,他的畫法不僅僅是技法而已經是進入修道了。他不因為富貴而影響了自己的畫名,他的作品“時靓神仙之事,合然岩嶺之幽”,更得荒遠、閑暇、逍遙之趣。。可見在李隆基心目中對李思訓何等看待,也從側面得到一個例證,李思訓當時在畫壇的份量及其地位。

李思訓的社會地位及财富已經是處于社會的上流,這個絕對不是問題,他畫的畫不惜工本、不惜時間,用大青綠金碧山水。所謂金碧山水,就是青綠山水畫好以後,再用純金研磨成的金粉,加入膠水調成顔料,然後用這種金粉顔料将畫面上的細線再勾勒一遍,呈現金碧輝煌的皇家氣派。這種畫成本太高,顔料太貴,耗時也特别長,非一般畫工所能染指。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畫,對中國山水畫的發展産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山水畫中的青綠山水就是對他這一派畫風的延續。明代莫是龍和董其昌等人提出繪畫上的南北宗派論,将李思訓列為“北宗”之祖。

故事:李思訓一家有五人擅長丹青,李思訓是南北宗論中的“北宗”之祖李思訓一家有五人擅長丹青,李思訓是南北宗論中的“北宗”之祖! 盧秀輝原創作品,請注明作者。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于商業,違者必究!

書畫界稱其父子為“大李将軍、小李将軍”,大李将軍指李思訓,小李将軍指他的兒子李昭道。所說的青綠著色山水,就是從大小李将軍而來。李思訓一家有五人擅長丹青,除李思訓外,其弟李思誨、侄李林甫、子李昭道、孫李湊都畫得一手好畫,其中以李思訓畫得最好,也最有名氣。

李思訓弟弟李思誨,做過揚州參軍,他有個大名鼎鼎的兒子叫李林甫;李思訓的侄子李林甫,從唐朝開元二十三年成為宰相,為相十九年,行政能力突出,是唐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成語“口蜜腹劍”說的就是他。李林甫很有才學,字寫得很好,又擅長繪畫,深受唐玄宗的賞識;李思訓兒子李昭道,擅長青綠山水,兼善鳥獸、樓台、人物,并創海景。畫風巧贍精緻,雖“豆人寸馬”,也畫得須眉畢現,有《秦王獨獵圖》等作品傳世;李思訓的孫子李湊,工绮羅人物,為時驚絕。師法閻立本,筆迹疎散,媚态盡美。劉長卿有詩贊李湊:

愛爾含天姿,

丹青有殊智。

無間已得趣,

象外更生意。

開元六年,李思訓去世,時年六十六,追贈秦州都督,谥号為昭,陪葬于橋陵。橋陵,是唐睿宗李旦之陵墓,李思訓為陵墓壁畫貢獻甚巨,在章懷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壁畫上,也可以看到他的畫蹤。

李思訓去世後,唐代大書法家李邕撰文并書寫了《李思訓碑》,這是為李思訓赢得身前身後名的精心之作,全稱為《唐故雲麾将軍右武衛大将軍贈秦州都督彭國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

李思訓善畫山水、樓閣、佛道、花木、鳥獸,尤以金碧山水著稱。山水畫師承展子虔的青綠山水畫風,并加以發展,形成金碧山水畫風格。在創作上,李思訓身為皇室,其作品反映了貴族階層的審美趣味和生活理想,他取材實景,筆下多描繪富麗堂皇的宮殿樓閣和奇異秀麗的自然山川。因當時社會的各種沖突和佛道思想及文人隐居習尚的影響,他還結合神仙題材,創造出一種理想的山水畫境界,他的作品時常流露出一種出世情調。明代莫是龍和董其昌等人提出繪畫上的南北宗論,則将他列為“北宗”之祖。

《宣和書譜》記載李思訓尚有《山屆四皓》、《春山圖》、《海天落照圖》、《江山漁樂》、《群山茂林》等十七幅作品傳世。今有《江帆樓閣圖》收藏于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該畫以“青綠山水”與“金碧山水”創作的描繪遊春情景,畫中山、樹、江水和遊人融彙一處,江上泛舟、山中樹木茂盛,遊人穿梭其中。遠處江水蕩漾,幾葉扁舟漂浮,近處樹木蔥蔥,樓閣庭院若隐若現,坡岸上遊人穿行。其意境隽永奇偉、用筆遒勁、風骨峻峭、色澤勻淨而典雅,畫風精密嚴整、意境高超、筆力剛勁、色彩繁富,獨樹一幟。

唐代張彥遠在《曆代名畫記》中說:“其畫山水樹石,筆格遒勁,湍濑潺湲,雲霞缥缈,時睹神仙之事,窅然岩嶺之幽。”為唐朝山水畫第一。

宋代大文學家蘇轼有《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一詩:

山蒼蒼,水茫茫,

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絕猿鳥去,

惟有喬木攙天長。

客舟何處來,

棹歌中流聲抑揚。

沙平風軟望不到,

孤山久與船低昂。

峨峨兩煙鬟,

曉鏡開新妝。

舟中賈客莫漫狂,

小姑前年嫁彭郎。

這首題畫詩,作于宋神宗元豐元年,時蘇轼在徐州知州任上,蘇轼題詠的這幅《長江絕島圖》早已不存。李思訓此作,描繪長江中有“大孤小孤”絕島,山色蒼蒼,水光茫茫,平遠山水,浩淼空闊。大孤山在九江市東南鄱陽湖中;小孤山在江西彭澤縣北、安徽宿松縣東南。兩山屹立江中,遙遙相對。蘇轼本來是詩畫大家,他眼中的絕島,不作靜态觀,而寫山石滾落,猿鳥驚去,而遠方“客舟何處來”,“棹歌中流”,沙岸平曠,江風輕柔,江上遠景一望無際,“孤山久與船低昂”,忽有美人入畫來,引得船上的客商露出輕狂态了。可是,美麗的小姑早就心有所屬,她在前年己嫁給了英俊的彭郎。“孤山”化身小姑,小姑又成民間故事的主角,且嫁為彭郎婦。詩人對如畫江山的深情贊美,對李思訓繪畫作品的高度評價,含蓄風趣地自然流露出來。高手誇人,不必阿谀,文心流露處,無一不是鮮花。

盧秀輝有《贊李思訓》一首,詩曰:

宗親大樹下,

官運自亨通。

苦心營山水,

北宗首推公。

青綠細研發,

金碧枉稱空。

江帆樓閣圖,

風流贊此翁。

故事:李思訓一家有五人擅長丹青,李思訓是南北宗論中的“北宗”之祖李思訓一家有五人擅長丹青,李思訓是南北宗論中的“北宗”之祖! 盧秀輝原創作品,請注明作者。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于商業,違者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