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企業逐漸采用移動辦公、物聯網及軟體定義網絡政策

2016年11月14日,市值達75億美元的全球ict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岱凱(dimension data)釋出了最新的年度“網絡基準報告”(network barometer report)。報告結果顯示,全球企業在其網絡裝置處于生命周期的較早階段就已進行相關更新,以配合移動辦公、物聯網及軟體定義網絡(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簡稱sdn)政策。此外,企業以更具政策性的方式去更新網絡裝置,并會考慮到基礎架構的未來願景。即使網絡更新的百分比較去年有所增高,但企業往往因忽略修補漏洞而導緻網絡安全性下降。

岱凱于2009年首次發表“網絡基準報告”。今年的報告根據發生在岱凱客戶網絡的30萬起服務事故所收集的資料編制而成。岱凱還針對全球28個國家各種行業、各種規模的企業所使用的97,000個網絡裝置,進行了320項“技術生命周期管理評估”(technology lifecycle management assessment)。

岱凱中國區首席執行官陸志宏表示:“自2010年起企業網絡呈現老化現象。今年報告顯示:這一趨勢出現逆轉,五年來首次放緩。”

陸志宏還指出,網絡老化并不一定是壞事,重要前提是企業要了解該現象所帶來的潛在後果。老化的網絡需要不同的支援架構,而且支援成本會遞增,但這同時代表了企業可延遲網絡更新方面的開支。他認為,趨于老化的網絡無法支援sdn及自動化等需求,也不足以應付協作和雲計算所需的網絡流量。

根據這一報告,在歐洲、亞太區及澳洲,企業網絡的壽命與全球平均值同時縮短。至于美洲,老化和過時裝置的數量減少得更快,由2015年報告所顯示的60%跌至今年的29%。這是由于當地實施金融限制政策四年後,随之而來的是企業積壓已久的開支。陸志宏表示,美洲的客戶利用新一代可程式設計架構更新網絡。在亞太區及澳洲,網絡裝置更新是資料中心網絡重新設計項目的一部分。

中東及非洲的情況與全球趨勢背道而馳,當地企業網絡的壽命延長。這有可能是經濟不穩所緻,其中以南非更為嚴重。

與此同時,岱凱發現在97,000個網絡裝置當中,至少存在一種已知安全漏洞[1]的百分比從2015年的60%增至今年的76%,創五年來新高。

在亞太區及美洲,企業網絡漏洞的百分比較去年輕微下降,分别由去年的61%和73%,跌至今年的49%和66%。在歐洲,網絡漏洞的百分比在過去三年内飙升,從2014年的26%、2015年的51%,增至今年的82%。中東及非洲的企業在過去三年來也出現網絡漏洞數量急升的情況。在澳洲,有87%的網絡裝置至少存在一種已知的漏洞。

“2016年網絡基準報告”的其他要點包括:

· 支援ipv6的裝置占比從去年的21%激增至今年的41%。網絡趨向年輕化使企業通過實作物聯網、大資料、分析及配置方面的連接配接,支援其數字化政策。

· sdn勢在必行,但此刻還未完全就緒。市場對sdn感興趣,但還處于技術采用生命周期的初段,目前隻有少數企業網絡能夠支援sdn。2015年的報告顯示,少于0.4%的裝置可支援sdn廣域網,1.3%的資料中心交換機已經sdn部署就緒。

· 服務事件響應速度比去年快69%,而由岱凱提供網絡監測服務的的網絡修複時間也縮短了32%。

· 當企業網絡整合了岱凱的服務台內建功能,有關百分比可分别進一步下降55%和36%。

· 37%的服務事件是由配置不當或人為錯誤造成。當進行了适當的監測、配置管理及網絡自動化,就能避免此類事件發生。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