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蘇珍稀瀕危物種達165種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江蘇省生态環境廳于5月19日召開新聞釋出會,會議透露,江蘇省目前共監測到137種蝴蝶,比往年數量有所增加;兩栖動物訓示物種——虎紋蛙,在我省盱眙縣境内首次發現了11隻;水生生物訓示物種——四鰓鲈魚,于2019年在灌雲縣被重新發現……

全省水生生物有了可喜變化

2017年起江蘇在全國率先啟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完成了全省39個試點縣域的調查工作,共記錄省内物種數4588種,物種種類構成較為複雜,其中陸生維管束植物共計1425種,陸生脊椎動物共計382種,陸生昆蟲共1401種,淡水水生生物共計1380種。

參與調查的南京農業大學教授王備新表示,試點調查到的種類數通常占實際種類數的70-85%左右,可以預測出江蘇的生物物種數至少在5500,甚至可能達到6500種以上。

丹頂鶴和中華虎鳳蝶數量增加

據介紹,江蘇本底調查目前共記錄到珍稀瀕危物種165種。其中陸生維管束植物52種、陸生昆蟲4種、哺乳動物8種、鳥類82種、兩栖類5種、爬行類7種、魚類6種、浮遊植物1種。王備新指出,珍稀瀕危物種在江蘇的種群數量、分布區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江蘇正逐漸成為這些珍稀瀕危物種的樂土之一。例如,與2000-2010年曆史調查對比,國家一級保護物種丹頂鶴和東方白鹳,國家二級保護物種中華虎鳳蝶與iucn極危物種勺嘴鹬,在江蘇的分布區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

四鰓鲈魚在灌雲縣重新出現

省環科院博士楊國棟接受采訪時表示,2017-2019年江蘇省共監測到137種蝴蝶,比往年數量有所增加。此外,水生生物訓示物種有四鰓鲈魚,四鰓鲈魚的重新發現标志灌雲縣近岸海域水質的改善。在盱眙縣境内首次發現了11隻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野生虎紋蛙成體,這證明了盱眙縣近年來生态環境狀況得到持續好轉。“連雲港灌河口四鰓鲈魚和僞虎鲸結對洄遊,2019年在常州武進區被發現重新回歸的‘吉祥三寶’(桃花水母、白鹭、地衣),都成為生态環境改善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動樣本。”省生态環境廳宣傳教育處副處長杜其松表示。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