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欣:中國足球缺乏令德國顫抖的“匈牙利精神”!有生之年看不到

李欣:中國足球缺乏令德國顫抖的“匈牙利精神”!有生之年看不到

本屆歐洲杯小組賽結束,在被稱作“死亡之組”的f組,兩個世界杯冠軍、一個歐洲杯衛冕冠軍——德國隊、法國隊、葡萄牙隊雖最終得以出線,但小組中表現更為令人眼前一亮、并赢得世人尊重的,第一要數遭到淘汰的匈牙利隊!

匈牙利隊在小組首戰葡萄牙隊時,一直頑強拼到83分鐘後,才因體能不支,被衛冕冠軍8分鐘内打進了3球。

次戰法國隊,可以說其精神意志力之強大,逼迫得世界杯衛冕冠軍很是難堪,1-1的比分,也令兩戰得到4分的法國隊,即便到了最後一場結束前,也仍有被淘汰的可能性了。

末戰時,面對不赢就極可能被淘汰的德國隊,匈牙利人打出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次元——兩度領先,直到80分鐘後,眼看德國戰車就要被掀翻時,德國人才扳成2-2平,最後在一身冷汗中涉險過關。

李欣:中國足球缺乏令德國顫抖的“匈牙利精神”!有生之年看不到

而三戰過後,令三大冠軍都如此焦頭爛額的匈牙利隊,其表現,開始被人們給提煉成了“匈牙利精神”!

對此,6月24日的直播連線中,足球解說員董路、李欣與前球員徐亮,也一起讨論起了這一“匈牙利精神”:

董路:“歐洲杯上,匈牙利隊給了中國(足球)隊啟示……”。

李欣:“因為有1954年的‘波爾尼奇奇迹’嘛,那個時候匈牙利足球是領先世界的,實力也非常強,那年的世界杯小組賽打進西德隊8個球……”

“要說借鑒作用呢,我特别想讓咱們(中國足球)得到借鑒!但匈牙利現在的足球,所具備的一個最重要的東西,咱們不具備——精神!真的(不具備)”。

李欣:中國足球缺乏令德國顫抖的“匈牙利精神”!有生之年看不到

董路:“你看匈牙利第二場(對法國隊)那個9号隊長,跑着跑着都昏厥了,都已經要為祖國獻身了!”

李欣:“然後換下他,下一場對德國的比賽又首發了;然後,你再看看謝佛那個小孩,進的那個球,那是冒着生命的危險在頭球啊,那個小哥面對一米九幾的大門将出來,愣沒縮脖子就頂!”

“中國球員?我估計在我有生之年,可能看不見這樣玩命的人了——就是整體如此行動統一,如此意志堅定!你知道能把德國人打成什麼樣?将德國人給掀翻了!德國人進了一個,沒兩分鐘,匈牙利人又能再進一個,這種意志力強大到讓德國都顫抖!”

“你想想,這個東西,我覺得咱們就是得換兩、三茬隊員以後,才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意志力,我們現在的球員……”

李欣:中國足球缺乏令德國顫抖的“匈牙利精神”!有生之年看不到

董路:“職業球員為錢踢球不丢人,但得展現出和錢相比對的精神”。

徐亮:“錢和精神不是沖突的,以前球員沒錢時,該拼也得拼,這一代(球員)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影響到上場的那股勁……但為了錢沒毛病,可在沒毛病的基礎上,還要擁有其他心理層面的東西,不能隻為了錢!”

……

确實,這三位足球圈的大咖關于“匈牙利精神”的讨論,應該說對目前的中國足球,特别是國足而言,戳到了一個點子上,或者說真正的紮到了痛處——這從前球員徐亮都親口承認這種精神的缺失上,也能得到很好的證明!

李欣:中國足球缺乏令德國顫抖的“匈牙利精神”!有生之年看不到

其一,中國足球其實曾經不缺類似的“匈牙利精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及之前的中國足球,正是因為擁有強大的精神意志力,是以中國足球當年在亞洲,仍可以稱得上一流!

比如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足球中,就湧現出了“志行風格、志行精神”——以容志行為代表的當年國足,其具備的頑強拼搏、全身心為國奉獻精神,是中國足球能令亞洲強隊為之顫抖的重要原因。

像1982年的世界杯附加賽上,作為隊長的容志行帶領國足,曾4∶2大勝北韓,四球中他有三次助攻;3∶0大敗科威特隊時,容志行受傷後,仍拖着剛縫了十幾針、被紗布裹得密密麻麻的小腿上陣,并首開紀錄。

李欣:中國足球缺乏令德國顫抖的“匈牙利精神”!有生之年看不到

在容志行下場時,全體觀衆起立鼓掌向他緻敬,球迷們高呼“祖國感謝你,人民感謝你”——在比賽結束後,當時全國好多城市的人們,開始自發結隊遊行,歡呼着“振興中華”的口号,那時,中國足球不僅不是什麼“國民痰盂”,而是像“女排精神”一樣,成為了鼓舞國人的重要精神榜樣!

事實上,那時剛剛開放,才打開國門,中國足球不僅在水準、能力與文化厚度上,且不談有什麼職業足球的元素了,而是各方面都與世界足球水準差得很遠,但正是中國足球擁有了這種“志行精神”,才讓中國足球仍處于亞洲之巅!

其二,為何随着市場、商業時代的到來,中國足球也像社會中的一些國人一樣,開始丢掉了一些最寶貴的東西,比如——精神!這其實,讓徐亮說對了一個關鍵點:我們的教育出現了一些問題!

李欣:中國足球缺乏令德國顫抖的“匈牙利精神”!有生之年看不到

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特别是現實社會中的無形教育與熏陶中,營商主義深入人心,物質利益占了上風,并大大遮掩了精神次元的環境下,中國的職業足球也成了其中一個典型淪陷區!

像在今年足協的限薪令前,過去一個國足球員的年薪,竟高達1200萬元,另外還有不少名目的獎金;更有國足球員轉會時,有着高達千萬之多的“簽字費”——可想而知,這十餘年間,類似的國足球員,有的一年就成了千萬富翁,職業生涯下來,中超創造了不少億萬富翁的本土球員!

錢掙得越來越多,本無可指責——這畢竟是市場行為,即使這種市場并不完全正常,但也是中國球員合法而得。

可是,就如董路所言“掙得錢多,與球場上的表現要比對”,可咱們的國足在成績上,卻是“王二小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了,且其在場上的表現,離當年的“容志行精神”,也是愈行愈遠了!

李欣:中國足球缺乏令德國顫抖的“匈牙利精神”!有生之年看不到

像國足韋世豪在節目中,曾公開直言說:自己之是以從國外回來,就是因為在中超踢球能輕松掙大錢!

如果不是武磊在職業生涯後期留洋,則近十年間,中國球員已無一人在歐洲五大聯賽踢球了:是這些球員不想出去嗎?不是!是因為在國内踢球,沒有多大競争性和壓力下,就能比在歐洲五大聯賽掙得還多得多!

不需要付出像世界足壇上他人那樣的努力,就能輕松掙得還多——這種不正常的足球市場和價值觀的現實存在,是中國球員慢慢喪失精神力的一大重要原因。

比如裡皮在恒大時,就能踢出漂亮的成績,可到了國家隊,全隊的根底仍還是恒大的班底,但就像李鐵最近所言:過去曾有過召一些球員進國家隊集訓,他們卻拿有事、有傷推托不去的現象——說白了,就是怕到國家隊受傷,影響到在俱樂部的出場,就要少拿很多錢了!

李欣:中國足球缺乏令德國顫抖的“匈牙利精神”!有生之年看不到

于是,精神力在這樣的球員心中喪失,也就在所難免了——這也是裡皮當時為何對有些球員的表現發火,并決不再征召其進國家隊的原因,更是他看到國足0-0被菲律賓逼平後,憤而稱“不願掙上億年薪”,主動離開中國隊帥位的原因!

其三,至于李欣悲觀所言“有生之年,看不到國足也能踢出像‘匈牙利精神’”這樣的整體意志力”,其實,我們現在還是看到了一點兒微弱的希望。

那就是在最近的40強賽上,李鐵所帶國足表現出的改變:“李家軍”這最大改變,就是“團結是鐵”的頑強拼搏精神在回歸!

仍還是這批球員,但與裡皮時代相比,李鐵治軍下的國足,真正最大的不同,一是他對球員更為熟悉,全隊被調教得更為團結一心;二是球員在球場上表現出的拼搏精神和頑強意志力,大大強于以往!依稀我們又看到了一絲當年國足“志行精神”的影子!

或許,這說明中國足球仍有救!——哪怕我們明知在足球基礎、青訓、教育,以及聯賽水準等方面,差距非一日之功可彌補,但是,如果這種類似于“匈牙利精神”的中國足球之“志行精神”,能真正回歸,相信中國足球不會總是近20年來的這種樣子,也相信中國足球不管勝與敗,都不會輸掉了精神根基和應有的尊重!【原創評論:瑜說還休】

李欣:中國足球缺乏令德國顫抖的“匈牙利精神”!有生之年看不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