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将關鍵性業務應用遷移至雲環境前,必須弄清的五個問題

面向雲環境的遷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在去年的gartner it研讨博覽會上,超過半數cio表示将把雲優先戰略作為接下來的營運重心。verizon公司在其《市場狀态:2016年企業雲》報告中提到,有84%的受訪企業表示其雲使用量在過去一年中迎來顯著提升,而且有半數企業宣稱其到2018年至少将把75%工作負載遷移至雲端。更值得一提的是,亦有半數受訪企業正在使用兩到四家雲服務供應商的産品。

無論大家正着眼于面向雲環境的遷移、考量雲産品線多樣化還是僅僅在比較跨越雲環境的性能與價值水準,認真審視以下五個關鍵性問題都能夠幫助各位做出更為理性的決策:

大家如何監控自己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大家在對自己的内部基礎設施與應用程式進行監控時,會收集到哪些負責将客戶與自身業務相對接的外部網際網路連接配接的相關資訊?如果指向特定資料中心的連接配接發生故障,又或者某家雲服務供應商無法覆寫特定市場區劃,大家的系統管理者必須擁有必要工具以将流量重新路由至其它資料中心,進而保證服務的正常運轉。另外,如果大家遭遇高延遲或者服務品質下降,您的it團隊也必須了解如何監控這些問題并對性能做出及時優化。

另一個需要認真考量的問題在于了解自己的“平均解決時間”——即能夠以何種速度精确識别造成客戶影響的問題根源,其具體來源可能包括應用程式、資料中心計算環境,又或者基于網際網路路由、當機乃至雲/saas供應商。雖然雲服務供應商、cdn以及加速服務方都宣稱能夠提供“始終線上”承諾,但這并不意味着客戶總能夠順利與之相對接。

*如果大家立足于一家全球性企業,該如何確定雲環境下的全球可用性? 如果大家的最終使用者會立足于全球任意位置對您的網際網路資産進行全天候通路,那麼各位無疑需要確定自己的最終使用者體驗在各個位置保持對等——無論其于何時、何地通路我們的網站、應用或者内容。保障可用性意味着如果我們的服務是否可用于客戶及合作夥伴。要實作這項目标,最重要的一點在于了解我們所標明之雲服務供應商與cdn的網絡連接配接性能。

2015年發生的谷歌雲當機事故持續近兩小時,其根源在于虛拟網絡流量路由機制中的一項軟體問題。如果大家的業務使用單一雲執行個體配合谷歌雲用戶端,而各位又沒有對網絡可用性進行全程監控,那麼大家很可能會全面遭遇這場當機并導緻可用性受到嚴重影響。

是以,我們該如何確定自己的業務能夠擁有強大的可用性,而不至于受到本地網際網路狀态或者世界各地區域網絡條件的限制?将業務分布托管在多家雲服務供應商站點中能夠確定客戶免受單站或者單一區域當機的影響。作為另一項建議,大家還應當監控自己的全球網絡,進而檢測其目前負載水準。我們需要關注性能問題,并利用現有工具進行負載均衡,進而確定整套業務體系随時擁有理想的可用性水準。

*使用單一雲服務供應商即可,還是應當考慮選擇多家供應商?雖然各家雲服務供應商所能提供的方案千差萬别,但同時使用多家服務是實作業務持續性與風險緩解戰略的惟一途徑。我們還可以利用這種有效政策管理峰值使用量、成本波動與全球負載均衡。

同時選擇多家雲服務供應商能確定我們的企業通路不同雲執行個體(本地),進而立足于本地市場考量客戶需求并充分利用本地網絡連接配接的性能優勢。而跨地理位置使用進階dns流量管了解決方案,則能夠幫助大家确切控制由哪些執行個體服務哪些客戶,同時通過正确工具以集中化方式對各類執行個體乃至供應商服務加以管理。

同時選擇多種雲方案能夠幫助我們的業務擁有更出色的靈活性與價值回報,允許大家提供規模可伸縮且始終線上之業務印象。這種通路不同路徑的能力還能夠切實解決系統當機或者載入速度過慢等問題——無論其源自流量路由問題還是惡意攻擊。除此之外,選擇多家雲服務供應商還能幫助大家盡快對流量進行重新路由,進而確定将中斷狀況控制在最低水準。作為額外收益,選擇多家雲服務供應商還允許大家将應用程式與服務部署在兩個(或者更多)雲執行個體當中,這樣它們就能夠利用全局負載均衡或者故障轉移架構實作互相備份,進而在問題發生之前建立保護措施。

*優化網際網路性能的最大風險是什麼?最大的風險在于大家可能并不了解業務性能的實時狀态——其中包括網際網路延遲問題來源、全局可用性與可接入能力等以及最終使用者的真實性能體驗如何。在潛在客戶通路域名與正式打開頁面之間的時間段内,種種意外狀況都有可能突然發生。網絡内部可能出現cdn或者isp層級的錯誤,大家的saas供應商或者客戶自己的網絡連接配接也可能遭遇故障。另外,網站響應速度也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且大多數客戶——乃至企業客戶——往往并不清楚遭遇性能問題的原因與方式。

通道故障、路由異常、延遲、丢包、安全威脅(例如中間人攻擊與ddos)還僅僅是影響流暢網絡運轉的常見風險中的一小部分。了解自己的網絡連接配接并對其加以監視、控制與優化,同時對網際網路性能切實加以測試,隻有這樣才能真正掌握并應對網絡中的各類薄弱環節。

*在遭遇當機事故時,我們該如何保證站點正常線上?當機會給企業的正常業務造成嚴重影響,而且出現存在着令人驚訝的規律性——每天全球網際網路會出現超過3000次當機狀況。另外,大多數企業其實很難在不涉及客戶與内部資産的前提下,對網際網路連接配接故障進行檢測。

對面向網際網路架構的不斷監控是惟一能夠確定企業自身免受當機長期影響的可行手段。如果大家無法妥善檢測當機問題,那麼各位的業務将無法真正對銷售額損失、營收下滑乃至客戶流失等風險進行響應與緩解。有鑒于此,物色一家真正有能力洞察我們基礎設施的合作夥伴将幫助大家積極應對當機風險,包括在當機出現之前或者之中發現問題、即時做出改道決策等等。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