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再止于通聯的“沉默管道” 物聯網時代網絡服務提供商的新角色

得益于智能恒溫器、互動式健身追蹤器的興起和無人駕駛車輛的巨大前景,物聯網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其之是以引人注目,是因為能讓我們周圍的一切變得更智能、更具互動性。人們已不再滿足于使用機械古闆的工具,而是開始期待“魔力”的出現。

在物聯網生态系統中連接配接新、舊傳感器往往意味着企業需要與通信服務提供商密切合作, 以尋求物聯網帶來的價值提升。然而,這種合作對雙方均非易事:因物聯網全稱(the internet of things)中網際網路(internet)的出現,企業對物聯網的了解往往存在偏差,認為隻需像當初網際網路模式一樣,将智能裝置接入已有設施,如此則電信營運商僅僅是供應商,而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合作夥伴; 而對電信營運商來說,網際網路的興起打破了其在通信業務領域的來去自如,向定制化解決方案的轉型意味着需在已有複雜而又完善的技術成果基礎上進行相當幅度的改造。

傳感器與網絡:價值創造架構

智能化産品的出現,使得企業的競争領域不再局限于産品或服務的性能與品質,而擴充到通過使用其産品或服務所創造的資訊。什麼在被互動(傳感器的本質)和如何實作互動(網絡的本質)對價值的創造至關重要。在許多情形下,這個問題可以概括為在新、舊傳感器之間和“盡力服務”與“托管”模式之間的選擇。

1.傳感器:傳統vs全新

縱觀衆多企業,在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方面,鮮有白手起家者。如工業企業早已認證傳感器産生資料,這些傳感器通常安裝于十多年前,隻具備有限的通信和營運能力,需依賴人工操作,且無法 對資料和行為進行分析。是以,是否隻在原有傳感器基礎上加大建設,還是用全新的智能互聯代 替原有裝置,成為一個關鍵性的決定。

在各類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物聯網驅動傳感器的價格雖然已有下降,但在商業應用領域,代替已有傳感器依然昂貴。更具挑戰的是,大規模的替代可能會要求業務流程的重構。 消費者應用通常需要新的智能傳感器。然而,嵌入在汽車、家用電器和電子産品内傳感器等解決方案的功能和商業模式仍然在不斷變化,面向消費者的企業無法确定物聯網相關産品未來的購買方向,也就無法提前确定必須實作的通信網絡模式。

2.通信:“盡力服務”vs“托管”

在“盡力服務”模式的通信網絡中,客戶隻能得到可獲得的部分。資料速度、響應性、可用性與錯誤率等屬性均得不到保證,如下載下傳速度慢經常給人們帶來困擾。多數客戶會選擇購買比通常需求更大速度和容量的帶寬。 目前,幾乎所有無線連接配接提供“盡力服務”的通信方式。

相比之下,托管通信解決方案将確定可靠比特流的負擔轉移到通信服務提供商(csp),滿足消費者應用在遠距離或其他苛刻條件下需要的實時或近實時傳輸。

下圖傳感器的選擇(舊、新)和通信網絡(“盡力服務”、托管模式)揭示了物聯網的四類部署方式, 每一類由影響物聯網部署解決方案和其通信服務提供商關系的主要價值次元定義。根據下圖, 指定特定物聯網部署及其價值循環,可得出提升目前解決方案的路線圖。

電信營運商和物聯網:現在與未來

在不同情形下審視每一個象限,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組合都可以創造價值,這也成為企業與csp間合作的啟示。

1.定制

定制的傳感器和網絡組合将逐漸凸顯出其性能優勢。早期的物聯網方案旨在解決如何提高機器效率及自動化等點對點的問題,下一步将利用物聯網建立多機協同的系統,這就需要托管模式的幫助。随着品質的提升和價格的下降,越來越多的企業會發現,與csp合作實施的定制解決方案具備無限潛能和巨大的吸引力。

2.成本

降低成本是許多企業部署物聯網時的重點考慮問題,但低成本意味着多數情況下僅包含原始的傳感器與基本的無線網絡連接配接。

以采礦業為例,多數大型礦山車輛已安裝了傳感器。在建立階段的瓶頸是測定新車輛的屬性和從根本上改變車輛傳感的複雜性。由于大型礦山運輸卡車的成本巨大且可能持續20年之久,就目前而言, 營運商可能會選擇隻改造現有傳感器功能,但這必然将限制物聯網解決方案潛在價值的挖掘。

目前部分企業已經開始部署本地化管理通信采礦應用,但這些專用網絡标準高、内置備援,不能真正提供全托管式通信。未來通信網絡将需實作總體控制以確定系統的安全性和效率。

3.控制

部分沿用上一代傳感器的企業,已認證大幅提升傳感器間的通信連接配接、與電信營運商的合作來提升和控制通信。

如通用在管理風力渦輪機時利用現有傳感器及托管模式實作最優功率輸出、提高風電場發電能力。下一步通用将邁向廣域托管模式和更廣泛、普及的傳感器網絡,共同協助解決風電的不可預知性。

4.便利

面向消費者的物聯網裝置為時代發展的最新産物。 或多或少的消費者會使用不同電信營運商管理的跨網絡應用,是以裝置的連接配接不能在同一個軌道内嚴格管理。

舉fitbit健身帶為例,有限的通信并不妨礙裝置功能:記錄運動資料。然而,這些限制可能阻礙健身帶将資料整合為使用者的健康生态系統,甚至更複雜的情況:根據使用者心率、運動水準和體溫等實時調節空調系統,或與其他健身者的傳感器實時互動進而便于競争。如此看來,需求的存在使得部分企業會将消費者應用從“盡力服務”改變為托管模式,實作更複雜的互動和關鍵功能。

電信業的角色

顯然,通過托管通信來連接配接新型物聯網傳感器并從中獲利,公司隻占一半夥伴關系就能使其到達定制象限。由于攜帶傳感器資料和敏感資訊,csp 将負責連接配接上百萬新裝置和新使用者,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比過去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又為創造價值提供了更好的機會。

在物聯網世界,電信營運商最大的挑戰在于從一個基于通路量和連接配接點的環境轉換為一個基于性能水準的環境來進行收費。由于長期退居背景功能,這些公司必将冒着不同尋常的風險來創造滿足客戶要求的規避延遲、速度和錯誤率的網絡, 這意味着一個重大的轉變和巨大的挑戰,從今天起,即便在托管網絡中,電信營運商或設定較低标準的保證,或隻做有限的、集中的業績承諾。

電信營運商同樣面臨着一個重大的技術挑戰:收集、加工來自多譜傳感器和裝置的資訊,使資訊标準化的實際工作即科技持續演化。電信營運商需要通過标準化方式來執行qos能力,使得傳感器和應用便于利用。這就意味着需要緻力于提高使用者忠誠度以及通過業績來區分服務,而不是緻力于将使用者鎖定于專屬界面。

總的來說,物聯網裝置形成了有限的資料通路量, 管線的能力遠不如流媒體視訊重要。在物聯網中,通路量流動之間的關系就是價值所在。在營運商收取通路費用的模式中,處理基于物聯網資料而獲得的收益将低于營運商的期望值,尤其當資料價格持續降低時。是以,qos性能收費和提供業績保障創造了一個機制:電信營運商可以增加收入、保持網絡投資。事實上,營運商對于托管服務的正确定價成為關鍵,他們往往要價太低而無法覆寫服務客戶的巨大成本,可通過優質服務的優惠價格來優先吸引新顧客。

為了便利和成本,标準是關鍵。是以,電信營運商應該以标準化形式執行qos,流暢地連接配接應用和服務;

當公司實施基于控制的解決方案,電信營運商需要考慮将托管服務和物聯網應用作為一種将通信網絡連接配接到終端使用者應用的方式,而不僅僅是一種短期分化的形式;

當定義一個基于使用者化的解決方案時,電信營運商必須明白将物聯網行業的收益轉移到一個托管廣域通信系統,然後與it服務、裝置供應商和客戶一起合作來實施計劃。

不管挑戰幾何,電信營運商和企業為挖掘物聯網潛力、尋求價值提升而成為堅定盟友的機會就在那裡。在合理價格前提下部署的托管通信将為明日物聯網解決方案超越“沉默管道”、創造無限價值奠定基礎,互助雙赢的局面将不日形成。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