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wannacry”的勒索病毒近期在國内多個行業傳播,再一次給網際網路生活下的普通企業與個人使用者敲響了警鐘。
安聯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每年預計遭受600億美元的網絡損失,居亞洲第一。随着企業與個人使用者網絡安全意識的覺醒,網絡安全保險将迎來巨大的市場機遇。不過從目前來看,由于網絡安全保險産品在核保定價方面尚缺乏依據,存在潛在道德欺詐風險以及缺乏明确的法律責任和限制,是以未來國内發展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網絡安全保險需求快速提升
自5月12日以來,一種名為“wannacry”的勒索病毒在全球範圍内爆發,并不斷蔓延,對全球網際網路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在國内,勒索病毒對教育、企業、醫療、電力、能源等多個行業造成了沖擊,衆多網際網路個人使用者也受到影響。
事實上,勒索病毒的出現僅是近年來網絡資訊安全事件頻發的一個縮影。研究發現,網絡犯罪令全球經濟每年損失接近4450億美元,其中約50%發生在全球十大經濟體。網絡風險已經成為企業的主要威脅之一,且勢頭強勁。來自普華永道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過去兩年間,中國内地及中國香港企業檢測到的資訊安全事件平均數量高達2577起,與2014年相比上升了969%。
根據安聯最新釋出的一項網絡安全研究報告,中國每年預計遭受600億美元的網絡損失,居亞洲第一,是位列第二的印度(40億美元)的15倍。
在此背景下,我國企業級甚至包括個人使用者的網絡安全需求也在快速提升。第三方研究機構gartner報告顯示,我國企業級網絡安全需求巨大,目前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的企業數超過1100萬家,絕大多數企業均已接入網際網路,但卻缺少安全可靠的it系統。多家網絡安全廠商表示,随着企業網絡安全意識的覺醒,網絡安全保險将迎來巨大的市場機遇,促使企業級網絡安全市場變成千億級,甚至萬億級别的大藍海。
據機構預測,随着使用者對網絡風險的擔憂日趨上升,全球網絡安全保險市場規模将在2020年達到100億美元。在保險公司看來,防黑客保險最具前景,預計防黑客保險保費收入将在未來四年增長兩倍。
國内網絡安全保險尚處市場開拓階段
從全球網絡安全保險市場分布來看,美國是網絡保險的最大市場,占2015年全球20億至30億美元保費的一大半。保額方面,大多數保險公司最高的理賠金額為5000萬美元,其中大部分損失與公司的業務中斷有關;少數保險最高的理賠金額甚至可能達到5億至6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網絡安全保險在歐美等國家已被廣泛應用,但在國内目前尚處于市場開拓階段。但随着網絡安全事件頻發,不少已推出此險種的保險公司發現,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這個險種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企業與個人使用者的興趣。
“未來幾年網絡保險可能會成為大型跨國公司和亞洲公司普遍擁有的一份保險産品。”安聯财險企業及特殊風險部總監曾萬裡表示,“囊括财産險、責任險以及純粹的财務損失保障,網絡保障産品可以為企業提供周全保護,幫助企業規避日益加劇的網際網路威脅”,最好是能夠提供一些簡明易懂的保險産品,可以獨立存在,且靈活适應不同企業的需求。
不過,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内網絡安全保險投保客戶類型主要集中在制造型企業、公共交通運輸企業、it公司、雲存儲公司等,大多數為大型機構,且相關産品并不多。
記者了解到,國内首批提供網絡安全保險的主要外資險企,如安聯财險、美亞保險等,兩家均在2015年推出相關産品。承保範圍大緻類似,主要包括敏感資料外洩(個人及企業資料)、黑客入侵、計算機病毒、雇員惡意破壞資料或處理資料失當、資料盜竊等引發的第三方索賠或導緻的業務中斷,以及網絡勒索相關贖金的保障。另外,還有包括平安保險、衆安保險等國内險企近年來也有提供網絡安全保險這一産品服務。
總體來看,國内網絡保險市場的發展仍較為緩慢。業内專家表示,這主要是因為缺乏開發相關保險産品必須的資料庫,無法核保和定價。同時國内保險公司對創新産品重視不夠。
同時,産品推出後也面臨較高的道德風險和欺詐風險。此外,相關法規較模糊,缺乏明确的法律責任和限制,也限制了網絡保險的發展。今年6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将正式施行,業内希望相關法律的進一步完善,可以為打擊網絡犯罪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