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鄙視唐朝趨炎附勢之徒,詩歌散發崇高精神,這首山水詩流傳千年

作者:刺猬讀書

在衆星雲集的唐朝詩壇中,詩人張繼有些名不見經傳,可能名家都算不上。但是,張繼有一首最為著名的《楓橋夜泊》,我國曆代各種唐詩選本上,這首詩都會被錄入,就是亞洲其他國家的國小課本,也會收錄這首詩,可以說這首詩是千年絕唱。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張繼的十首佳作,一起體會詩歌背後的意境。

他鄙視唐朝趨炎附勢之徒,詩歌散發崇高精神,這首山水詩流傳千年

張繼出生年份不詳,籍貫也有不小争論,他經曆玄宗、肅宗、代宗三朝,見證唐王朝由盛到衰。他青年時期,博覽群書,才華橫溢,為人正直,講究氣節。據确切記載,張繼天寶年間中得進士,官職不高,長期過着客遊異鄉的生活,見證了各地民情,他的詩歌具備現實感,是當時社會的縮影。

中進士後,有很長一段時間,張繼過着遊離漂泊的生活。當時他沒有官職,四海為家,用詩歌抒發情感,希望有朝一日可以獻策獻忠,報效國家。然而,現實并非如意,漂泊異鄉,懷才不遇的那種孤獨沉積于胸,殘酷的現實讓其内心消沉,他用高昂的音調,唱和出自己内心之苦悶,這種情感全部寄托于詩歌之中。

他鄙視唐朝趨炎附勢之徒,詩歌散發崇高精神,這首山水詩流傳千年

人生漂泊,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親眼看到我國古迹,見證民間疾苦,也結交不少好友,比如同時代的劉長卿。如此豐富的經曆就是張繼詩歌的寫照,他經曆的是玄宗晚年,那時候國家内憂外患,朝政腐敗,危機四伏,安史之亂、河北三鎮叛亂、吐蕃、回纥乘虛而入。此起彼伏,多災多難,民不聊生,在這樣的背景下,張繼的詩歌應運而生,時代色彩濃重。

後來,張繼入朝為官,奔走在長安城内,但他由于為人正派,不識五侯門第。我們可以在張繼的部分詩歌中,體會出詩人不趨炎附勢的崇高精神,展現出詩人崇高的氣節。當時朝政,因為裙帶關系左右朝政的大有人在,他們魚肉百姓,張繼看在眼裡,痛在心裡,不與那些人同流合污。

張繼關心疾苦百姓,正視社會現實,展現出一位濃重制實主義色彩的詩人。他的覺大部分詩歌直抒胸臆,語言不雕飾,爽朗流暢,善于運用比興手法,将戰争下人民慘淡的生活及流離失所的情況用文字記錄在案,具有深刻的曆史意義。

他鄙視唐朝趨炎附勢之徒,詩歌散發崇高精神,這首山水詩流傳千年

由于曾經有過一段漂泊的生活,張繼也寫過一些山水詩歌,詩歌内容生機盎然,不落俗套,特别是他筆下最具代表性的《楓橋夜泊》,堪稱絕世經典。全詩28個字,将殘月,霜天,楓林,漁火等景觀表現得淋漓盡緻,天衣無縫,讀完讓人回味無窮。

雖然張繼在唐朝詩壇名氣一般,但研究他的詩歌後,愈發覺得這位詩人不簡單。他的詩歌散發出來的那股愛國情懷與正派能量,是其文字散發出的最大魅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張籍筆下十首詩歌,一起體會其文字背後的深意與藝術魅力吧!

《楓橋夜泊》

張繼[唐]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他鄙視唐朝趨炎附勢之徒,詩歌散發崇高精神,這首山水詩流傳千年

《長相思》

遼陽望河縣,白首無由見。

海上珊瑚枝,年年寄春燕。

他鄙視唐朝趨炎附勢之徒,詩歌散發崇高精神,這首山水詩流傳千年

《題嚴陵釣台》

舊隐人如在,清風亦似秋。

客星沈夜壑,釣石俯春流。

鳥向喬枝聚,魚依淺濑遊。

古來芳餌下,誰是不吞鈎。

他鄙視唐朝趨炎附勢之徒,詩歌散發崇高精神,這首山水詩流傳千年

《春夜皇甫冉宅歡宴》

流落時相見,悲歡共此情。

興因尊酒洽,愁為故人輕。

暗滴花莖露,斜晖月過城。

那知橫吹笛,江外作邊聲。

他鄙視唐朝趨炎附勢之徒,詩歌散發崇高精神,這首山水詩流傳千年

《阊門即事》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他鄙視唐朝趨炎附勢之徒,詩歌散發崇高精神,這首山水詩流傳千年

《重經巴丘》

昔年高接李膺歡,日泛仙舟醉碧瀾。

詩句亂随青草發,酒腸俱逐洞庭寬。

浮生聚散雲相似,往事微茫夢一般。

今日片帆城下去,秋風回首淚闌幹。

他鄙視唐朝趨炎附勢之徒,詩歌散發崇高精神,這首山水詩流傳千年

《金谷園》

彩樓歌館正融融,一騎星飛錦帳空。

老盡名花春不管,年年啼鳥怨東風。

他鄙視唐朝趨炎附勢之徒,詩歌散發崇高精神,這首山水詩流傳千年

《山家》

闆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

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

他鄙視唐朝趨炎附勢之徒,詩歌散發崇高精神,這首山水詩流傳千年

《送顧況泗上觐叔父》

吳鄉歲貢足嘉賓,後進之中見此人。

别業更臨洙泗上,拟将書卷對殘春。

他鄙視唐朝趨炎附勢之徒,詩歌散發崇高精神,這首山水詩流傳千年

《宿白馬寺》

白馬馱經事已空,斷碑殘刹見遺蹤。

蕭蕭茅屋秋風起,一夜雨聲羁思濃。

他鄙視唐朝趨炎附勢之徒,詩歌散發崇高精神,這首山水詩流傳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