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CT如何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電聯釋出17項目标

150餘年以來,本着連通世界的一貫目标,國際電聯一直站在推動資訊通信技術發展的最前沿。資訊通信技術已經增強了全球數十億人的能力,并在21世紀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發揮着重要作用。

國際社會此前通過了可持續發展目标(sdg),就一系列實作可持續未來的目标達成一緻。而資訊通信技術将加強經濟增長、社會包容和環境保護這三大可持續發展支柱。

ICT如何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電聯釋出17項目标

資訊通信技術作為發展推動力量的重要作用已展現在可持續發展目标文本中,文本指出:“資訊通信技術的推廣和全球互聯在加速人類進步、彌合數字鴻溝和建設知識社會方面有着巨大的潛力。”盡管僅僅在17項目标的四項中間接地提到作為教育和性别平等的促進因素,作為新型“智慧”基礎設施的推動力量以及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标的重要工具,但資訊通信技術在實作每一項目标方面均可發揮關鍵作用。

資訊通信技術有助于擷取重要資訊。移動衛生可為衛生工作者提供重要的診斷支援和最新資訊,在為全球整個衛生保健生态系統提供難以置信的益處方面潛力很大(目标3),可促進邊遠地區的衛生保健工作。聯網可減少全球6000萬非入學兒童接受教育(目标4)的障礙,将教師和學生連接配接到各種資源,在移動裝置上提供掃盲和識數教育訓練,通過便攜式電腦和移動裝置提供互動式輔導與教育遊戲。此外,發達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各行各業,越來越要求具備基本的資訊通信技術素養:資訊通信技術方面的技能必須成為青年應重點掌握的技能,以確定實作包容和可持續的經濟發展且人人均可獲得滿意的工作(目标8)。

確定人們可平等擷取并使用資訊通信技術,協助減少不平等現象(目标10),有助于讓世界各地的殘障人士及女性等弱勢群體擷取資訊和知識。此外,資訊通信技術可為性别平等(目标5)提供支援,增進婦女對衛生、營養、教育和政治參與等其他發展機遇的擷取。為女性提供數字素養教育訓練是確定她們獲得重要服務,在其所在社群、國家及全球層面中增加話語權的關鍵。

資訊通信技術也提供了一種擷取創新業務的手段。可通過移動銀行等服務加速脫貧工作(目标1),這種服務已經直接惠及世界各地此前未享受到銀行服務的數百萬人。資訊通信技術可通過衆籌工作及為農民提供重要資訊的新技術,讓他們正确選擇種植的農産品等,以此協助解決饑餓問題(目标2)。

資訊通信技術可變革我們适應世界的方式,使得我們的世界更加可持續發展。資訊通信技術可更加環保地生産、配送和消耗能源,進而提高能效(目标7),将越來越多地通過技術管理本地基礎設施,建設有抵禦災害能力且可持續的電力網智能交通系統和智能水供應(目标9和目标11)。資訊通信技術也可通過針對每種産品的改進促進可持續消費和生産,提高非物質化和虛拟化(目标12),并可在通過改進的監控和報告養護及可持續利用海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目标14)。

資訊通信技術在智慧水管理方面尤其重要,可為供水測量和監控以及必要的介入提供便利,并有助于本地企業確定平等并可持續地擴充水、公共衛生和個人衛生(wash)服務(目标6)。研究表明,智能水管理可節約70%用于灌溉(最大的水消費者)的水。

資料收集和共享也是監控可持續發展目标進展情況的關鍵。可通過衛星氣象業務和海洋雷達等資訊通信技術服務更好地監控氣候變化(目标13),向早期預警系統提供更好的預報和及時的資訊。資訊通信技術資料也可分析生物多樣性和生态系統演變的發展趨勢,協助規劃減緩服務,以保護并可持續地利用地球生态系統(目标15)。各國政府越來越多地采用公開資料提高了透明度,增強了公民的能力并有助于推動經濟增長(目标16)。

我們面臨着實作可持續發展,改善世界各地千百萬人生活的大好機遇——資訊通信技術可在實作這一美好未來方面發揮重要且獨特的作用。資訊通信技術可在不同行業形成重要且跨行業的協同效應,已經提供了移動銀行、電子教育、電子政務和電子衛生等服務;資訊通信技術的普遍擷取将創造新的機遇,協助保護環境,實作可變革世界的可持續發展。

總體來看,數字包容性是21世紀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内容。

資訊通信技術可強化我們衡量所取得進步的能力,這些能力包括實作所有可持續發展目标,評估實作這些目标時所采用的方法,了解哪些方法适用、哪些不适用,同時提高實效性和決策品質。

資訊通信技術可提供各種機遇,有利于對我們在整個發展領域開展的各項活動實作精簡,強化有效性,提高效率。

資訊通信技術可提供擷取能力,以便擷取一整套通過數字技術實作的新産品和服務,強化本地經濟、本地創新和本地社群的能力。

資訊通信技術已經在世界範圍内賦權給上十億的人們,幫助他們做出知情的決定,友善他們獲得教育資源和衛生資訊,同時還使移動銀行、電子商務以及社交網絡之類的服務唾手可得。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