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年前,1954年9月15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新中國"根本政治制度"的大輪子揚帆起航。
六十七年過去了,我國人民民主早已深深植根于人民的心中。每年都有全國人民代表走進人民大會堂,代表人民行使權力的鏡頭深深地印在人們的腦海裡。
然而,人民大會堂是在1959年新中國成立10周年之際建造的。也就是說,1954年至1959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和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沒有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那麼,哪個政治禮堂正在見證這一偉大的曆史事件呢?第一屆大會發生了什麼?
懷仁堂
新中國成立後,随着國内政局的穩定和國民經濟的恢複,以及人民組織水準和意識的提高,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開始提上黨中央的議事日程。1952年11月,中國共産黨中央決定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盡快通過憲法。
1954年9月15日15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中南海華仁堂開幕。
事實上,從195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到1959年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每次會議都在中南海的懷仁會堂舉行。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懷仁禮堂前合影留念
據《解放日報》1954年9月15日報道,"五年前,凝聚全國6億人民意志的1000多名人民代表,将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圍仁堂,舉行這次莊嚴會議。
此外,為了迎接會議,懷倫堂還進行了專門的改裝工作。據報道,"門廳屋頂被重新覆寫着綠色琉璃瓦,台階上覆寫着大理石。宮殿大門的紅色柱子,宮殿大門内的陰影牆和門廊都經過了裝飾。場地擴大了,座位增加了近三分之一。
懷仁堂是中南海的主要建築之一。1949年,中國共産黨在懷倫塘召開了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華人堂成為中央政府的禮堂,經常舉行各種政治會議和文學晚會。
1958年夏天,為迎接新中國成立10周年,中央人民政府決定修建十棟建築。1959年9月24日,十大建築之一的人民大會堂落成。1960年3月30日下午,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從那時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體會議就設在人民大會堂。
沉默的第一刻
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屆會議上,有1 226名代表出席,由45個選舉機關(包括尚未選出代表的台灣)選出,其中包括我國各民主階級和民主黨派的代表。在這些代表中,177人是少數民族代表,147人是婦女。
《人民日報》記者袁水佳在《6億人心在綻放》一文中寫道:
代表們走進會議,在國家權力的最高機關中就座。他們來自車床,來自田野,來自礦山,來自海岸警衛隊。放下鉗子,放下犁,放下鋤頭,放下筆,圓規...我們和他們所愛的黨和國家上司人一起讨論國家的事務。他們中的許多人為人民革命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許多是各民主黨派和各級民主的代表,是6億人民共同意志的展現。"
本次會議最年長的代表是93歲的齊白石,最年輕的是19歲的嚴建秀。
據新華社當時報道,在1226名代表中,實際報案1211人,因醫療原因未報到15人,因醫療原因報案後暫缺院70人。當時出席會議的實際代表人數為1 141人。
毛澤東主持了會議開幕式,從.m淩晨3點到下午3點20分,僅用了20分鐘.m。
毛澤東作了題為"為社會主義偉大國家而奮鬥"的開幕詞。"我們的會議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他說。這次會議标志着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人民發展的新勝利和裡程碑,這次會議制定的憲法将極大地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
在這次會議上,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毛澤東主席緻開幕詞後,樂隊奏響了國歌。緊接着,全場都站起來,為在中國革命事業中喪生的革命烈士默哀三分鐘。這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默哀的第一刻。
上海市民收聽全國人大彙報直播
《五四憲法》
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即五四憲法。
毛澤東親自起草的五四黨章曆時七個多月,随後是三個月的全國讨論,超過1.5億人提出了118萬份修正案和補充意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屆會議開幕後,會議于當天下午4時.m繼續進行,通過了會議議程,進入了第一個議程。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劉少奇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作了報告。
"劉少奇的報道于.m 7點25分結束,"新華社報道。他的報告赢得了全場的熱烈掌聲。"
經過代表小組數天的審議,9月20日下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表決。
表決辦法通過後,經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章程草案》定稿宣讀了董事、副主任、監事名單。執行主席詢問各位代表是否對最後決定有任何意見。代表們沒有意見,整個房間都熱烈地鼓掌。執行主席立即宣布,最後決定将付諸表決。
據悉,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投票"為粉紅色,印有漢語、蒙古語、藏語和維吾爾語四種語言。不認識這四個字的代表,在寫票時,有翻譯替身替他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對憲法的表決共計1 197票,同意票1 197票。結果,全場歡呼起來,站了起來,暴風雨般的掌聲和歡呼聲持續了五分鐘。
至此,會議圓滿完成了第一項任務,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組成。
專欄編輯:張軍 文字編輯:張軍
來源: 作者: 張軍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