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産業大資料前景可期 深度孵化模式重要性凸顯

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使我們步入了一個全新的共享經濟時代。資訊的互動和資料的共享,促使産業更新轉型,大資料成為熱門議題。國家和企業間的競争焦點正從資本、土地、人口、能源轉向資料資源。

“大資料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是一個重要的創新方向,掌握資料資産的企業群是大資料的首批和直接受益者。”盛山資産的創始合夥人甘世雄對《第一财經日報》記者表示。2015年,中國大資料市場規模達到115.9億元,随着應用價值的逐漸展現及大資料産業的發展,大資料應用将必然擴張到傳統産業的方方面面,不斷創造新的應用場景。

大資料不僅僅是資料,更是一項未經深度開發的産業領域,吸引着諸多投資者。

甘世雄稱,大資料吸引諸多投資者不無道理。第一,市場潛力大,2015年,中國大資料市場規模達到115.9億元,增速達38%,根據idc報告,全球大資料市場年增長率達40%,2017年将達530億美元;第二,資料增長快,資料量以接近幾何數級的速度增加,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預測,2020年産生的資料量将是2009年的44倍,接近35zb;第三,應用領域廣泛,各類行業興起“大資料+”,例如金融、教育、醫療、智能硬體等;第四,商業價值高,在垂直行業的應用及商業價值得到認可,例如資料存儲空間出租、管理客戶關系、模拟實作、個性化精準營銷等。

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在推進大資料應用上已形成從發展戰略、法律架構到行動計劃的完整布局。但是,中國大資料的基礎構架和分析環節依然薄弱,在應用領域的行業分布也不夠全面,這既是大資料産業的挑戰也是機遇。

“如果通過大資料提升産業的效率,提升産業裡面企業的決策水準、營銷能力、供應鍊管理,包括制造,那麼将産生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機會。”華院資料ceo宣曉華對《第一财經日報》表示,除了給企業帶來增值效應,大資料已經産生了新的商業模式,使企業以大資料為商業模式來經營自己的業務。

對此,中關村大資料産業聯盟副秘書長陳新河也表示未來大資料産業将達到萬億,大資料将通過各種網絡,帶來新的商業形态的變化。

“以前大部分的中小型企業還是停留在數字化或者說從數字到資料的過程,即使是一些上規模的企業,還遠沒有到資料資産。”華院資料coo麥星表示,大資料産業的發展前景毋庸置疑,但是資料分析和挖掘是一項高難度的技術活,創業的門檻也相對較高,需要業務人員對數學、算法、行業都有較深的了解,多種核心技能的打通往往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夠觸類旁通。

“我們會分裂出來自己本身的核心能力進來,導入到這樣的新公司裡面。我們有專門人員做培育過程,培育團隊、培育市場、培育産品。” 據麥星透漏,華院資料的深度孵化和傳統的投資基金有所不同,包括導入分析能力以及核心人才和培育,深度參與孵化公司的進展。

如何實作大資料和産業的應用對接、真正擷取價值也是諸多大資料公司發展面臨的難題之一。

“大資料經濟不隻是一個簡單的運用資料的本體或者隻是作為一個簡單的粗加工來達到經濟效益的部分。華院資料希望利用營運商的資料,掌握到更精細的客戶的生命期。”華院資料的資料科學家尹相志舉例說道,如果希望推廣一些母嬰的産品,以前的做法是客戶到電商網站看了某一款産品之後才在廣告上面不停地轟炸。但現在既然有了更完整的資料,透過完整的生命周期的監測,可以知道這個人已經進入到了備孕的狀态、懷孕的狀态,提早發送相關的資訊,希望用這樣的方式改變其認知,建立對于品牌的信心、了解,這樣的方法不是那麼直接的讓人覺得是在騷擾他。如何讓精準營銷做得讓大家感覺不到,這是未來發揮大資料經濟非常重要的部分。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