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超融合:使用需注意事項

在資訊飛速發展的今天,公司業務發展與it基礎設施發展息息相關。it基礎設施架構不僅僅要快、可靠性高;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易于擴容,響應速度及時,能夠按需在規定期限内進行擴容。

超融合基礎設施是資料中心最新的一種技術之一,緻力于提供剛才上面提到的這些功能。随着供應商将此技術轉換為産品市場中出現,超融合已迅速成為當今市場上增長最快的資料中心技術解決方案之一。

基于虛拟化技術的超融合

商品化下的超融合架構是将計算、記憶體以及共享存儲融合在一起,這樣就可以容易滴将它們加到硬體堆棧中。此外,該應用包含伺服器與儲存設備。超融合其虛拟化、裝置集中管理相結合,進而使it基礎設施立即變得更具擴充性和響應性。sans開始變得不那麼重要,從業人員可以遠端控制完成工作,企業不再受限于複雜的硬體配置。實作網絡簡化,可以在幾小時内完成添加、配置設定硬體配置,跟上企業發展的速度,保持企業it發展簡單化。

(備注:硬體堆棧:是通過cpu内部實作的,或說是cpu内置的。通常,棧底設在記憶體的高端,也就是把記憶體的最高一段空間劃作棧區。這些都是向下生長棧。棧指針可能是專用的寄存器,也可能借用一通用寄存器。也有單片機是在資料區裡劃一塊作棧區,可能是向上生長,也可能是向下生長。

san:存儲區域網絡(storage area network,簡稱san)采用網狀通道(fibre channel ,簡稱fc,差別與fiber channel光纖通道)技術,通過fc交換機連接配接存儲陣列和伺服器主機,建立專用于資料存儲的區域網絡。)

如何使用超融合?

在過去,通過使用硬體定義網絡,使得快速擴容變得既困難價格又高。為確定計算能力,公司不得不通過采購周期來推算硬體實施的時間,有時候會配置過度it基礎設施資源。

雲技術的出現,為it擴充提供了另一種全新的方式。雲通過提供簡單的即付即用的方式,讓企業、公司隻有在需要時才購買計算資源,這比過度配置資源更節省資源。

然而,很快就會發現,對于一些主要任務的應用,雲技術并不能提供完全滿足這些應用的合理方案,雲技術缺少一個重要的特性:缺乏對内部控制與管理。由于将業務逐漸遷移到雲端,使得企業對于業務的管理可靠性與績效降低,業務完全受控于雲的控制。

虛拟化基礎架構

硬體商品化已不是什麼新概念,将許多硬體被整合在在一起,為一個單獨的應用程式所用已有一段時間。事實上,超融合的最重要的優勢在于其端到端的管理能力。

此外,由于超融合的硬體采購、支援都允許單一的供應商提供所有硬體裝置, 是以,未來将不再同時聯系多個供應商,省卻很多不必要麻煩。大部分超融合産品提供商提供的産品已經驗證過系統,并進行預配置,供應商将最大限度地降低産品複雜性,確定使用簡單。

使用這種即插即用的虛拟化方式,基礎架構将變得更加靈活。在更新時, 在更新的時候,硬體節點可以在幾個小時而不是幾個星期内輕松擷取,安裝和配置。

超融合的傳遞

早期超融合采用者通過簡化的端到端基礎架構取得顯著的成功,實作遠端管理和監控磁盤、網絡、計算和vmware和虛拟機/管理程式的能力。此外,優化wan、資源調配工具、資料複制和恢複都可以根據選擇的供應商産品進行标準化。是以,虛拟化硬體不僅易于管理,同時還提供其他增值功能。

易于實施

超融合最最吸引人的優勢在于超融合在期間可以按需增減規模,可以先從幾個節點開始實施。随着發展規模的增長,再添加更多節點。超融合後期擴容意味着隻是在整體架構中添加塊的問題,擺脫對硬體的依賴。

附加價值

為使超融合更具吸引力,超融合基礎架構有一些針對重要業務的内置功能:

使用内置的備份/修複/災難恢複功能,增強業務連續性

整合資料中心裝置資源,提高營運效率

設計、推出用于虛拟桌面基礎設施(vdi)的平台

易于開發内部私有雲或混合雲

使用超融合

綜上所述,你很難不去選擇超融合來幫助你管理業務發展。雖然選擇超融合風險很小,但并不意味着沒有風險,需在實施前制定一套已經論證過的,完整的、合理的實施方案,再去實施。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