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與溫度——廣州美術學院'987口述曆史項目'評選展(三)"近日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校區精彩亮相。本次展覽共有6位藝術家,分别是:張偉雲、袁浩、李漢義、梁世雄、餘勝、鄭爽。
其中,最年長的油畫家張偉雲92歲,最年輕的版畫家鄭爽也84歲。雕塑家李漢義和油畫家袁昊去年和今年去世。

李漢義2018年接受口述曆史采訪
廣東美術研究部《人迹》
"廣州美術學院'987口述曆史項目'是廣州美術學院從2018年開始重點推廣口述曆史項目,廣東省乃至國内藝術領域首次如此大規模地從事口述曆史研究。
該項目的重點是學院老一輩藝術工作者的口述曆史資料的"救援式"收集。該項目以全院90、80、70三個年齡組的老教授、老專家和當事人為對象進行采訪,對視訊、音頻、照片、文字等多媒體形式進行全方位的口述轉錄,力争生動活潑的第一手口述曆史資料,填補現有文獻史資料空白。
梁世雄先生接受口述曆史采訪
2018年4月至2020年9月,廣州美術學院"987口述曆史工程"共錄制了泛河、陳金章、郭少剛、于國良、梁世雄等老一輩廣美藝術家共52位,總錄制時間近1萬分鐘,口頭文字超過150萬字。
"過去的100年,對于廣東藝術來說,是非常輝煌的100年。工程上司組組長、廣州美術學院院長李金軒表示,每一位接受采訪的專家學者都是我們廣東的财富,"能保持自己的聲音和微笑,我認為這是填補廣東藝術研究的,'人類記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
項目策劃人、主持人、中國美術館原副館長、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現代藝術學院院長梁江透露,《廣美口述史叢書》第一輯的編輯和出版正在進行中,預計明年春天将與讀者見面。
袁昊的畫作《長江的曙光》收藏于中央美術學院
用刷子傳達祖國的深情
雖然參展的六位藝術家有着不同的出身、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藝術經曆,但在他們精彩的口述曆史中,都展現了對祖國的熱愛,堅持藝術。
92歲的油畫家張偉雲是展覽中年齡最大的藝術家。解放之初,她在香港聽說中央美術學院已經在北京成立,決定随心所欲地北上中央美術學院。張偉雲1960年的傑作《國土安全》就是基于這段難忘的經曆。
張偉雲先生和她的丈夫龔國良先生在家
不久前,油畫家袁昊去世,享年90歲。作為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央美術學院的第一位油畫學生和馬克西莫夫優化訓練班的學生,袁昊的油畫《堅強的志靈雲》,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镌刻在當代中國畫的記憶中。
回顧過去,藝術家們對自己的生活和歲月表示感謝。"作為文藝工作者,自己與生活、科技的關系,是生命的關系,不是離開生命,不是沒有生命的生活。在病床上回顧自己一生的創作,袁昊感慨地說。
張維雲的《故鄉》 1960 114x57cm
老一輩藝術家的個人藝術經曆集中在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藝術的發展上。通過口述曆史項目的收藏和記錄,後代不僅能夠了解老一輩藝術家的藝術史,而且能夠感受到他們認真敬業的藝術态度。
梁江說,過去的口述曆史是圍繞一個話題、話題或一個活動,而《987口述曆史》以藝術家為主體,藝術家是主角,"藝術界還沒有做過這種口述曆史的先例,'987口述曆史'在廣東乃至全國都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記者:楊毅
通訊員:徐震 王林 黃福元
照片:主辦方提供
作者: 楊毅
資料來源:南方報業媒體集團南方+客戶
來源:南方Plus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