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興印記:侯為貴卸任 “M-ICT”戰略仍将延續

在73歲之際,電信制造業風雲人物侯為貴卸下了中興通訊的帥印。

1月7日晚間,中興通訊釋出公告稱,公司第六屆董事會将于2016年3月29日任期屆滿,董事會決議進行換屆選舉。而中興創始人、擔任中興通訊董事長12年的侯為貴并未出現在候選人名單中,這意味着掌舵中興30年的侯為貴将交棒給新一屆董事會。

侯為貴1985年創辦中興通訊,1997年将中興通訊送上深圳證券交易所,2004年于香港上市,成為大陸第一家a+h上市公司。

中興通訊是中國目前最大的通信裝置上市公司,30年路程被打上深深的侯為貴印記。中興在一路高速增長之間,曾經曆2012年、2013年連續兩年巨虧下滑,侯為貴随即提出“m-ict(移動化、萬物互聯)”轉型戰略,力挽狂瀾。

最新财報顯示,中興通訊2015年前三季度實作營業收入685.23億元,同比增長16.53%,實作淨利潤26.04億元,同比增長42.19%。

侯為貴的淡出,對于中興通訊和行業來說,都是一個微妙的節點。

和中興幾乎在同一時期創立華為公司的任正非其實也面臨着交接班問題。任正非今年71歲,早在2011年,他就撰文讨論過接班人問題。

誰能接任侯為貴目前尚未可知,據接近中興的相關人士透露,接任者很有可能是現任總裁史立榮。史立榮1989年就進入中興,是侯為貴的得力幹将,風格亦與侯為貴相似,穩健溫和。

可以相信,中興通訊的戰略路徑短期内不會有大變化。

中興通訊剛剛釋出2016年行業趨勢報告《擁抱m-ict時代,為産業變革賦能》,這意味着中興通訊在下一階段的方向選擇上仍将延續“m-ict”戰略。

侯為貴在近期的一個内部講話中再次強調了m-ict戰略的重要性,他說,“隻有堅信m-ict戰略,堅持人才優先,30多歲的中興才能夠像年輕的網際網路公司一樣,繼續保持不一樣的增長。”

在2015年底的一次公開講話中,侯為貴認為中興成敗的關鍵在于“看大勢、定位、專注”。中興必須會看趨勢,把握時與勢的重要性。中興正面對三大機會:一是中國成為全球第一批建設5g的國家,二是智慧城市将成為新一輪資訊化浪潮的核心驅動力,三是智能手機的全球競賽正在迎來下半場。

侯為貴把中興定位為資訊高速公路建設者的角色。在他看來,這個角色的門檻越來越高,别人想要變成這個角色非常不容易,這是中興的優勢。中興應該在主業路上不斷往前走,提升競争力。

定位後就要專注,聚焦企業資源。侯為貴強調,中興的戰略創新必須建立在市場和客戶導向的基礎上,不盲目,跟市場節奏比對,過快過慢都不行。

對于侯為貴的接班人來說,最大挑戰并非戰略方向的選擇,而是戰略實施的快慢。時至今日,中興的核心業務電信裝置、政企資訊化和智能手機三大市場無一不是風雲變幻,危機并存,如何帶領中興從追趕者重回上司者位置,考驗着下一代中興核心上司的智慧。

侯為貴的接班人亦面臨着巨大的内部整合壓力。中興發展30年,體系龐大,盤根錯節,華為在2004年就設立“輪值ceo”的高層決策機制,為任正非的交棒做了制度安排,中興内部力量如何均衡,是接班者的第一考驗。

不過,短期内,侯為貴依然是中興通訊的防火牆。

目前來看,中興和華為這兩家代表中國資訊通信産業實力的招牌公司,其市場地位短期内不會有大的變化。華為的引領者地位日漸清晰,在電信裝置領域全球第一,智能手機市場全球第三,而中興則很有可能繼續做一個有實力的市場跟随者。侯為貴在中興内部多次強調,中興希望基業長青,做百年老店,是否有耀眼的傳奇并不重要。

這一表态,既是一種淡定,也是一種無奈。本世紀初,中興、華為營收規模差距不大,但到2014年,兩者的差距已經擴大到3.5倍。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