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錄影機像素對智能視訊分析效果的影響

在監控數字化程序中,捕捉和重制圖像的基本機關是像素,可以用來定義各行各業中使用的圖像的清晰度。如錄影機,電視,監控錄影機的清晰度,就都是用像素來衡量的。100萬像素不僅僅代表了圖像中的像素數目,而且也與數字錄影機中的圖像傳感器或者顯示元件的數目相關。例如消費類的2048x1536像素的數位相機是3.1百萬像素,每個像素點對于圖形顯示和印刷都基本上是一個測量機關。  

智能錄影機可以用來擷取圖像和分析視訊,拍攝對象就是為了進行視訊驗證。那麼到底需要拍攝什麼樣的目标圖像,圖像精細到哪個程度更為合适呢?實際經驗表明,更多的像素可以更好地定義拍攝目标,然而,超過必須的數目拍攝過高像素級别的圖像非常浪費系統的帶寬,儲存設備和相關的基礎設施費用。

最好的衡量标準是每英尺所需像素,計算圖像傳感器捕獲到的圖像的水準和垂直兩個方向所包括的所有像素的數目。例如,當需要用錄影機拍攝10英尺寬的場景時,錄影機具有1000像素的水準分辨率,那麼就可以拍攝到每英尺1000到10100像素數目的圖像。如果事先已經非常詳細地規定了需要進行拍攝的對象目标,如車牌,從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出發,需要大概每英尺40像素的标準才可以進行拍攝到足夠清晰,細節完備的圖像,以滿足字元識别所需要的圖像級别。而為了拍攝到面部特征的細節,(不是面部識别),就必須達到每英尺50像素的級别才可以達到視訊驗證的目的。

對于視訊分析級别的圖像像素要求而言,每一個制造商的視訊分析算法都需要一定數量的拍攝的對象的像素,以達到預期的視訊分析效果。如果達不到預先制定的像素級别,相關的視訊分析裝置就無法表現出較好的分析效果。

mgeg4和h.264标準是兩種不同的壓縮标準,前者涉及到的是 i幀(完整幀),後者是p幀(從先前的幀變化得來的幀),同時還有幀間壓縮,與壓縮品質直接相關。是以,為了滿足搜集到盡可能多的像素的需求,我們不一定非得為圖像定義一個個互相獨立的幀。

視訊分析基于進階運動分析技術,我們僅僅需要對感興趣的區域進行視訊分析,是以,僅在發生運動的圖像區域産生新的像素,就可以滿足視訊分析的需求。是以,針對每一個圖像進行像素重建和解碼并不都是必需實作的。不然,如果圖像壓縮品質過高将導緻傳輸過程變得極為緩慢,使得實時視訊分析變得極為困難。

考慮到視訊流所占用的系統資源,ip錄影機或者編碼器根本不需要非常高的分辨率。ip錄影機就是模拟錄影機加上了編碼功能,數字信号從dsp中出來後,直接進入編碼器進行編碼,對于實作視訊分析應用具有一定的優勢,不過,還與涉及到的視訊線數目有一定關系。

目前隻有4種既成的視訊監控标準可以參考,但是不管是模拟型,混合型還是數字型的系統,都需要同樣的元件,采集裝置(攝像頭),編碼器(部署在錄影機中或者是獨立的,或者在dvr中),視訊管理軟體,和儲存設備,視訊分析裝置需要能夠處理mpeg4和h.264原始格式的所有圖像,才可以稱之為真正具有适用性的視訊分析裝置。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