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漏洞成為網絡安全最大的隐患 美軍網絡武器庫被叫賣

中原標準時間5月12日20時左右,全球網際網路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病毒感染事件,肇事者是一款叫“wannacry”的勒索軟體,中毒電腦檔案會被自動加密,解密需支付300美元的比特币。據悉,這是美國國家安全局網絡武器庫洩露後,首個利用漏洞進行網絡攻擊的全球性事件。

勒索病毒來自美軍網絡武器庫洩露

網絡黑客組織shadow brokers聲稱盜取了美軍的網絡武器庫,并以7億美元的天價叫賣。此次勒索病毒攻擊,就是其利用洩露了的網絡武器庫中“永恒之藍”這個漏洞發起的。從網絡武器庫洩露的情況看,美軍已經成規模地研制、儲備了大量的網絡武器,這些網絡武器都以漏洞利用為基礎。漏洞,成為網絡空間最大的安全隐患。

廣義漏洞包括一切可以被利用、對網絡空間安全造成損害的條件,狹義網絡漏洞是指計算機網絡系統軟硬體程式的缺陷。據統計,平均每1500行代碼就會有一個漏洞,而随着電腦程式代碼規模越來越龐大,客觀上漏洞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數量在不斷增多。除此之外,還有大量故意預置的後門,比如美國壟斷cpu晶片、作業系統等關鍵核心軟硬體技術,向全世界出口産品時預置後門,這些後門就是漏洞。它們很難被發現,關鍵時候漏洞就是其突破對方網絡系統的武器。

漏洞如何成為網絡攻擊的武器

其核心是以漏洞為中心,搭建起一個網絡武器攻擊平台,這些平台的背後,往往是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組織。網絡武器的形成過程是:首先,擷取網絡漏洞。漏洞通常由網絡安全組織或者黑客通過挖掘發現,如果能掌握預置的後門,那就更友善了。其次,精心設計攻擊的方式和途徑,深入研究對方網絡系統的安全政策和措施,找到對方網絡安全防護的弱點,通過多種可能的方式,找到突破對方計算機網絡系統的途徑。最後,編寫腳本程式,形成網絡武器平台,通過釣魚、挂馬、擺渡、無線植入等多種方式将網絡武器投送至目标系統加以突破并控制,進而實作想要完成的欺騙、篡改、摧毀等多種作戰目的。

當物聯網聯通現實世界和虛拟世界,網絡攻擊的效果就與現實實體攻擊的效果等同,比如通過網絡攻擊,可以讓飛機墜毀,讓智能汽車撞擊目标,也可以讓電廠停電,讓一個城市交通陷入癱瘓。以前需要轟炸機達到的作戰效果,現在可能隻需要攻擊一個或者幾個網絡漏洞就可以達到。

面對漏洞我們該怎麼辦

在網絡空間裡,人是最大的漏洞,人的一切不符合網絡空間安全的行為,都可能成為網絡黑客攻擊的突破口。一是提高認識,充分認識到漏洞已經是一個國家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人們掌握的漏洞越多,可開發的網絡武器就越多。1個零日漏洞(漏洞被發現的那天記為第一天,之前為零日)可以賣到數十萬美金,而“震網”病毒僅僅利用了3個零日漏洞,就破壞了伊朗超過一千台離心機。二是加強對漏洞的保護。漏洞有“見光死”的特性,一旦被發現就面臨失效,我們要從戰略高度保護已發現掌握的漏洞,通過立法等方式,禁止企業和個人參與美國等國家組織的黑客大賽,嚴防漏洞的流失。三是健全災難備份的機制。無論軍隊還是地方,組織還是個人,一旦遭受網絡武器的攻擊,必須能夠保證資料在短時間内迅速恢複,防止發生不可逆轉的損傷。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